第四章 我终于找到你了
网络小说网www.sw.kifor.cn,最快更新《如疯般爱你》最新章节!
放榜的日子。林寻、穆诚和乐队其他人从成绩单后面开始往前看。
秦欢几科都及格了,嗷嗷直叫;
严丰奇也都及格,总算长舒一口气;
穆诚,极其险峻地考在第三百名。太刺激了。
李榆,一百四十九。有点尖子生的影子了。
林寻。
全校师生都震惊了。
万年第一名,这次竟然考了第二。
和第一名姜梓跃差了十几分。
胜败乃兵家常事啊,我想。
但是十七岁时候的林寻可不这么认为。况且她写了承诺书的。
姜梓跃从排名榜前路过的时候,还冲林寻点点头:“你也很棒。”
用你说,我棒不棒自己不知道吗?
显着你了。
在角落里窝起来,哭得昏天暗地。
“你不怕肿了不好看啊?”
“那你别看。”
“冰激凌要化喽。”
林寻抹干净眼泪儿,坐起来,接过冰激凌,抽泣着:“我躲这来你都能找到。”
穆诚把她前额混乱的头发轻轻缕好,“我老早就知道这是你的秘密基地。”
这里是一片两三层的矮楼,七扭八拐的。楼顶上的大平台有很多遮挡。林寻就躲这里。
俩人坐那吃,眼前的风景是一片日落,还挺美的。
“没想到最后是我拖了后腿。我抱着校长的大腿也要求他把乐队还给你们。”
穆趁呛着了:“你说什么傻话?”
“我是说真的。”
“如果不是你带我们几个梳理知识点做成大纲,帮我们做学习计划,我们成绩怎么可能提升的这么明显?你是大功臣,得评你当优秀学生的好不好?怎么会是扯后腿?再说更不能袭击校长啊!”
“乐队拿不回来,说什么都没用。”林寻低下头,冰激凌吃完了,眼泪就又上来,“我知道你有多看重木言……对不起,对不起……”
穆诚看着她哭得稀里哗啦,缓缓伸出手,小心翼翼地将她抱进怀里。
“有时候觉得你好聪明,有时候怎么就钻牛角尖里不出来呢?不许再说对不起,我要生气了。”
林寻的脸埋在他肩膀上,只管哭。
自责,甚至羞耻,如果一开始没有自以为是地来演这个女主角,后面的一切是不是都不会发生?穆诚这会儿也许正在台上,尽情地唱着。
“林寻。”
我听见身后的声音,和穆诚的一样。
我转过身,错愕不已。
“林寻,我终于找到你了。”
那是二十四岁的穆诚站在我面前,是他,木栈桥上被我气得不行的穆诚。和十七岁的他比起来,这个穆诚添了沉稳和成熟。更加的迷人。
“……你……看得到我?”
他向前一步,碰碰我的胳膊:“还触摸得到你。”
二十四岁的穆诚,眼眶是红的,噙着泪。
我俩站在大平台上,眺望远处。十七岁的我俩依偎着坐在前面,也在望向远方。这感觉真奇妙。
“所以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我问。
穆诚看着我,漂亮的眉眼之间翻涌上好多情绪,但都被他压了下去。让人心疼。
“你真的什么都忘了。”他说。
这句话平静得像缴械投降。我很难过。
“只要存在过,我就总会记起来。”我不服。
他淡淡地笑了。
“这话的确是出自你的理论。”
“嗯?”
“意识的量子化——被你证明了的猜想。咱们目前的状况和你的猜想也很像。不过这只是我根据你以前和我讨论的事情所做的推测。”
“说说。”
他笑了笑:“当年你给我解释的时候,把我绕的七晕八素的。还好……我那时听懂了,不然今天都不知道怎么讲给你听。毕竟你现在……技能包都空了。”
我蹙眉:“智商这东西应该还在。”
“那当然。肯定比我懂的快。”
穆诚说,宏观世界遵循经典力学,比如高中所学的牛顿定律、麦克斯韦电磁理论。在宏观世界里,客观物体的位置确定且可预测。举个例子,不考虑红绿灯的前提下,一个正常的人过马路,会预判左方行驶而来的车辆会不会撞到自己,从而调整自己过马路的速度和路线:如果人观察到车辆急速而来,预判为无法躲避,人会选择车辆通过后再过马路,因为人明确地知道撞击的力量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如果人观察车辆的速度,预判自己过马路时车辆还到达不了人的位置,也就是不会发生撞击,或者速度很慢,与车辆碰触不会对人身体造成伤害,那么人会一边继续保持观察一边通过马路——车的速度,动量,位置,都能被人观察和准确预测,这就是宏观世界经典力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
但微观粒子组成的量子世界并不遵循经典力学定律,它几乎颠覆了人对常识的认知。在量子的世界里,左方行驶而来的车辆,下一秒既可能出现在人的头顶,也可能出现在另一条大街上,这辆车下一秒的位置有无数的可能,且同时存在:既在人的头顶,也在另一条大街上。这些无数可能的位置便是量子车辆的叠加态,它的位置用概率表示,可以称之为概率云。车辆一直保持着叠加态的状态,但是当过马路的人观察了这辆车时,叠加态便会塌缩,塌缩为概率中的某一个位置,也就是观察车的人对车的位置产生了影响。这就是量子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原理。
经典力学和量子力学并非毫无关系,当量子系统的尺度增大或与环境相互作用增强时,量子的效应逐渐趋向经典力学。正如宏观世界的车辆,它其实也有在你头顶和另一条大街的可能,但是车辆比微观粒子大太多太多,所以那样的概率小到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宏观世界变得可预测多了,人可以放心的过马路,不用担心看它一眼之后,车辆就到了头顶。
“有趣,很有趣!然后呢?!快继续!”
“你第一次接触量子物理时,也像现在这么兴奋。”他很温柔地看着我,带着一点点的忧伤。
不像我,激动得好像马上就要有什么重大发现。我身后一片空白,前面的一切都是新鲜。他正相反,他带着已经结束的结局返回,每一个过去都是一次刺痛。
至少我此刻是这么以为的。
“量子的不确定性是由于量子的‘纠缠机制’。这是微观世界一个难以琢磨的性质,它根本不存在于宏观世界。爱因斯坦管它叫‘远距离的鬼魅’。简单粗暴地说,就好像你有两盒骰子,一盒放在北半球,一盒放在宇宙的边缘,你打开北半球的盒子查看点数,宇宙边缘的盒子里就会瞬间‘感应’到,并呈现出相反的点数。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能够通过某种布置来激发出缠结的孪生粒子,那么就能同时使其中的一个粒子影响另一个的物理性质,不论这两个粒子相距多远。
这些是量子物理得到验证的基础理论。自从二十世纪量子世界被发现之后,它的主流研究和应用方向主要集中在比如加密通讯、量子计算等等。但是你——在读博第一年和你的导师一起,调整并证明了一个争论多年的量子假说——意识的量子化。”
“我???”
“对,你。”他眼眸中露出一点骄傲。“而我是你第一个告诉的人。”
意识量子化,或者说量子意识理论,有些观点甚至不承认它的科学性。这个理论认为人的意识是一种量子力学现象。穆诚说,我和导师的理论提出,一个人,同一时刻的无数种意识同时存在,因为某种契机而塌缩成当下唯一的被确切感知的意识,那便是现实中存在的我们,但是,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某片意识叠加态并没有塌缩到现实中的这个宏观世界,而是量子跃迁到另一个维度。这个维度依然还处在人的大脑中,可能联结着人类还未能掌握的领域,比如梦境,也许就与此有关;它也可能联结着海马体、杏仁核这些与记忆有关的部位,唤起以为遗忘的事情。
“所以……我和你……现在是两片塌缩了的意识?落在了记忆的空间里?而且……好像还会受记忆的影响?”
……好酷,好神奇。
“只能说大概可以这么理解,这其中的原理很复杂,你们课题组的实验也很复杂,我只知道你们成功地证明了假说,但不知为什么,论文一直没有发表。而你……”他苦笑,却没有说下去。“总之,我只能根据这些去推测了。”他转移了话题。
“但是我和你不应该分别在两个人的脑袋里吗,怎么会碰面呢?”
他好像也在思索。
“我知道了,”我说,“我们有很多共同的回忆,所以肯定会相见的。”
我本来是以物理的角度分析的,但这句话说出口,才发现,它有着宿命的味道。
我惊奇地发现,我俩的相遇能够通往对方的记忆。我的活动空间大了,能够去到只有穆诚但是没有我的记忆里。穆诚也是如此。而且时间不分先后,我可以看到四点钟的林寻在教室翻书,也可以看到四点钟的穆诚在乐队排练——说到乐队,慈祥的校长最终决定把乐队的管理权交还给木言自己,当然十七岁的林寻并没有去抱校长的大腿苦求。按照校长的意思,只要乐队四个成员保持成绩不下滑百分之二十,他就不想辛苦李主任。
但是我和穆诚都觉得,李主任深感遗憾,她挺想参与的。
“我怀疑那会儿咱们其实是进了校长的圈套啊,他根本就没打算收走乐队。”我慢悠悠溜达在林寻的后面,看着他们六个人欢呼雀跃。
穆诚在我旁边呵呵笑了起来:“是啊,后来我们也反应过来了。寂寞行走这个作品以及之前的作品,又不存在什么问题,学校并没有专门审核的必要,但校长发声明保护咱们是真的。要不说咱们校长是全国先进呢,办法是挺多。”
“哈哈!你备考的时候可怜兮兮的。不过成绩提升得确实厉害,”我竖起大拇指,“我就说你可以的吧!”
穆诚突然停下来。
“林寻,有时就好像你真的在我身边一样。”
我看着他:“难道不是吗?”
他伸出手,想要摸我的脸。但放下了。
高二最后一次考试结束,林寻拿回了年级第一,不仅如此,这次考试是全市统考,她还是全市的第一名,而且甩出第二名姜梓跃三十几分。
我在成绩榜前看了半天——借着穆诚的记忆。因为林寻只高兴了一小会儿,就又研究物理去了。距离全国物理竞赛没剩几个月,她很忙碌,压力也不小。
然而出乎我的意料,穆诚却逆着记忆的欢欣,隐隐露出凝重的神色。
“你怎么了?”
他欲言又止,最后还是张口了:“林寻,你明白的对不对,我们看到的都是记忆,都是过去了的,无论是什么,都已经过去了。”
对是对,可是,好像又不是这么简单吧?我疑惑。
放榜的日子。林寻、穆诚和乐队其他人从成绩单后面开始往前看。
秦欢几科都及格了,嗷嗷直叫;
严丰奇也都及格,总算长舒一口气;
穆诚,极其险峻地考在第三百名。太刺激了。
李榆,一百四十九。有点尖子生的影子了。
林寻。
全校师生都震惊了。
万年第一名,这次竟然考了第二。
和第一名姜梓跃差了十几分。
胜败乃兵家常事啊,我想。
但是十七岁时候的林寻可不这么认为。况且她写了承诺书的。
姜梓跃从排名榜前路过的时候,还冲林寻点点头:“你也很棒。”
用你说,我棒不棒自己不知道吗?
显着你了。
在角落里窝起来,哭得昏天暗地。
“你不怕肿了不好看啊?”
“那你别看。”
“冰激凌要化喽。”
林寻抹干净眼泪儿,坐起来,接过冰激凌,抽泣着:“我躲这来你都能找到。”
穆诚把她前额混乱的头发轻轻缕好,“我老早就知道这是你的秘密基地。”
这里是一片两三层的矮楼,七扭八拐的。楼顶上的大平台有很多遮挡。林寻就躲这里。
俩人坐那吃,眼前的风景是一片日落,还挺美的。
“没想到最后是我拖了后腿。我抱着校长的大腿也要求他把乐队还给你们。”
穆趁呛着了:“你说什么傻话?”
“我是说真的。”
“如果不是你带我们几个梳理知识点做成大纲,帮我们做学习计划,我们成绩怎么可能提升的这么明显?你是大功臣,得评你当优秀学生的好不好?怎么会是扯后腿?再说更不能袭击校长啊!”
“乐队拿不回来,说什么都没用。”林寻低下头,冰激凌吃完了,眼泪就又上来,“我知道你有多看重木言……对不起,对不起……”
穆诚看着她哭得稀里哗啦,缓缓伸出手,小心翼翼地将她抱进怀里。
“有时候觉得你好聪明,有时候怎么就钻牛角尖里不出来呢?不许再说对不起,我要生气了。”
林寻的脸埋在他肩膀上,只管哭。
自责,甚至羞耻,如果一开始没有自以为是地来演这个女主角,后面的一切是不是都不会发生?穆诚这会儿也许正在台上,尽情地唱着。
“林寻。”
我听见身后的声音,和穆诚的一样。
我转过身,错愕不已。
“林寻,我终于找到你了。”
那是二十四岁的穆诚站在我面前,是他,木栈桥上被我气得不行的穆诚。和十七岁的他比起来,这个穆诚添了沉稳和成熟。更加的迷人。
“……你……看得到我?”
他向前一步,碰碰我的胳膊:“还触摸得到你。”
二十四岁的穆诚,眼眶是红的,噙着泪。
我俩站在大平台上,眺望远处。十七岁的我俩依偎着坐在前面,也在望向远方。这感觉真奇妙。
“所以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我问。
穆诚看着我,漂亮的眉眼之间翻涌上好多情绪,但都被他压了下去。让人心疼。
“你真的什么都忘了。”他说。
这句话平静得像缴械投降。我很难过。
“只要存在过,我就总会记起来。”我不服。
他淡淡地笑了。
“这话的确是出自你的理论。”
“嗯?”
“意识的量子化——被你证明了的猜想。咱们目前的状况和你的猜想也很像。不过这只是我根据你以前和我讨论的事情所做的推测。”
“说说。”
他笑了笑:“当年你给我解释的时候,把我绕的七晕八素的。还好……我那时听懂了,不然今天都不知道怎么讲给你听。毕竟你现在……技能包都空了。”
我蹙眉:“智商这东西应该还在。”
“那当然。肯定比我懂的快。”
穆诚说,宏观世界遵循经典力学,比如高中所学的牛顿定律、麦克斯韦电磁理论。在宏观世界里,客观物体的位置确定且可预测。举个例子,不考虑红绿灯的前提下,一个正常的人过马路,会预判左方行驶而来的车辆会不会撞到自己,从而调整自己过马路的速度和路线:如果人观察到车辆急速而来,预判为无法躲避,人会选择车辆通过后再过马路,因为人明确地知道撞击的力量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如果人观察车辆的速度,预判自己过马路时车辆还到达不了人的位置,也就是不会发生撞击,或者速度很慢,与车辆碰触不会对人身体造成伤害,那么人会一边继续保持观察一边通过马路——车的速度,动量,位置,都能被人观察和准确预测,这就是宏观世界经典力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
但微观粒子组成的量子世界并不遵循经典力学定律,它几乎颠覆了人对常识的认知。在量子的世界里,左方行驶而来的车辆,下一秒既可能出现在人的头顶,也可能出现在另一条大街上,这辆车下一秒的位置有无数的可能,且同时存在:既在人的头顶,也在另一条大街上。这些无数可能的位置便是量子车辆的叠加态,它的位置用概率表示,可以称之为概率云。车辆一直保持着叠加态的状态,但是当过马路的人观察了这辆车时,叠加态便会塌缩,塌缩为概率中的某一个位置,也就是观察车的人对车的位置产生了影响。这就是量子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原理。
经典力学和量子力学并非毫无关系,当量子系统的尺度增大或与环境相互作用增强时,量子的效应逐渐趋向经典力学。正如宏观世界的车辆,它其实也有在你头顶和另一条大街的可能,但是车辆比微观粒子大太多太多,所以那样的概率小到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宏观世界变得可预测多了,人可以放心的过马路,不用担心看它一眼之后,车辆就到了头顶。
“有趣,很有趣!然后呢?!快继续!”
“你第一次接触量子物理时,也像现在这么兴奋。”他很温柔地看着我,带着一点点的忧伤。
不像我,激动得好像马上就要有什么重大发现。我身后一片空白,前面的一切都是新鲜。他正相反,他带着已经结束的结局返回,每一个过去都是一次刺痛。
至少我此刻是这么以为的。
“量子的不确定性是由于量子的‘纠缠机制’。这是微观世界一个难以琢磨的性质,它根本不存在于宏观世界。爱因斯坦管它叫‘远距离的鬼魅’。简单粗暴地说,就好像你有两盒骰子,一盒放在北半球,一盒放在宇宙的边缘,你打开北半球的盒子查看点数,宇宙边缘的盒子里就会瞬间‘感应’到,并呈现出相反的点数。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能够通过某种布置来激发出缠结的孪生粒子,那么就能同时使其中的一个粒子影响另一个的物理性质,不论这两个粒子相距多远。
这些是量子物理得到验证的基础理论。自从二十世纪量子世界被发现之后,它的主流研究和应用方向主要集中在比如加密通讯、量子计算等等。但是你——在读博第一年和你的导师一起,调整并证明了一个争论多年的量子假说——意识的量子化。”
“我???”
“对,你。”他眼眸中露出一点骄傲。“而我是你第一个告诉的人。”
意识量子化,或者说量子意识理论,有些观点甚至不承认它的科学性。这个理论认为人的意识是一种量子力学现象。穆诚说,我和导师的理论提出,一个人,同一时刻的无数种意识同时存在,因为某种契机而塌缩成当下唯一的被确切感知的意识,那便是现实中存在的我们,但是,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某片意识叠加态并没有塌缩到现实中的这个宏观世界,而是量子跃迁到另一个维度。这个维度依然还处在人的大脑中,可能联结着人类还未能掌握的领域,比如梦境,也许就与此有关;它也可能联结着海马体、杏仁核这些与记忆有关的部位,唤起以为遗忘的事情。
“所以……我和你……现在是两片塌缩了的意识?落在了记忆的空间里?而且……好像还会受记忆的影响?”
……好酷,好神奇。
“只能说大概可以这么理解,这其中的原理很复杂,你们课题组的实验也很复杂,我只知道你们成功地证明了假说,但不知为什么,论文一直没有发表。而你……”他苦笑,却没有说下去。“总之,我只能根据这些去推测了。”他转移了话题。
“但是我和你不应该分别在两个人的脑袋里吗,怎么会碰面呢?”
他好像也在思索。
“我知道了,”我说,“我们有很多共同的回忆,所以肯定会相见的。”
我本来是以物理的角度分析的,但这句话说出口,才发现,它有着宿命的味道。
我惊奇地发现,我俩的相遇能够通往对方的记忆。我的活动空间大了,能够去到只有穆诚但是没有我的记忆里。穆诚也是如此。而且时间不分先后,我可以看到四点钟的林寻在教室翻书,也可以看到四点钟的穆诚在乐队排练——说到乐队,慈祥的校长最终决定把乐队的管理权交还给木言自己,当然十七岁的林寻并没有去抱校长的大腿苦求。按照校长的意思,只要乐队四个成员保持成绩不下滑百分之二十,他就不想辛苦李主任。
但是我和穆诚都觉得,李主任深感遗憾,她挺想参与的。
“我怀疑那会儿咱们其实是进了校长的圈套啊,他根本就没打算收走乐队。”我慢悠悠溜达在林寻的后面,看着他们六个人欢呼雀跃。
穆诚在我旁边呵呵笑了起来:“是啊,后来我们也反应过来了。寂寞行走这个作品以及之前的作品,又不存在什么问题,学校并没有专门审核的必要,但校长发声明保护咱们是真的。要不说咱们校长是全国先进呢,办法是挺多。”
“哈哈!你备考的时候可怜兮兮的。不过成绩提升得确实厉害,”我竖起大拇指,“我就说你可以的吧!”
穆诚突然停下来。
“林寻,有时就好像你真的在我身边一样。”
我看着他:“难道不是吗?”
他伸出手,想要摸我的脸。但放下了。
高二最后一次考试结束,林寻拿回了年级第一,不仅如此,这次考试是全市统考,她还是全市的第一名,而且甩出第二名姜梓跃三十几分。
我在成绩榜前看了半天——借着穆诚的记忆。因为林寻只高兴了一小会儿,就又研究物理去了。距离全国物理竞赛没剩几个月,她很忙碌,压力也不小。
然而出乎我的意料,穆诚却逆着记忆的欢欣,隐隐露出凝重的神色。
“你怎么了?”
他欲言又止,最后还是张口了:“林寻,你明白的对不对,我们看到的都是记忆,都是过去了的,无论是什么,都已经过去了。”
对是对,可是,好像又不是这么简单吧?我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