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真他娘的痛快!
网络小说网www.sw.kifor.cn,最快更新《重生1980,从手搓歼8开始为国铸剑》最新章节!
就像蓝星上有体育圈、文化圈、金融圈……一样,军工在蓝星上自然也有着它的一个圈子。
307厂的事,很快传出了龙国。
军工圈的风向来刮得迅猛。
307厂那台老机床焕发新生的消息,在精密制造的世界里掀起了一场无声的风暴。
当挂着各国使馆牌照的黑色轿车鱼贯驶入307厂略显陈旧的厂区大门时,空气里弥漫的不再仅仅是机油和金属切削液的味道……
很显然,这个在不久之前,已然有些日落西山的厂子,又重新焕发了光芒。
“欢迎各位专家莅临指导。”
负责接待的厂办主任老陈脸上挂着标准的微笑,手心却微微沁汗。
眼前这群人,来自美丽卡国格鲁曼公司、毛熊国精密机械联合体、樱花国三菱重工、德意志国通快集团、大不列颠国罗尔斯·罗伊斯…几乎囊括了全球顶尖机床技术的心脏地带。
他们眼神锐利,步履沉稳,身上带着一种技术制高点的天然优越感。
“指导?”
领头的格鲁曼公司首席工程师罗伯特·米勒,一个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戴着金丝边眼镜的中年男人。
此刻,他嘴角扯出一个矜持的弧度,用流利但腔调略显生硬的汉语说道:
“陈先生,我们更关心的是‘交流’。”
“据我们所知,贵厂在…嗯…特定条件下,取得了一些令人费解的‘性能提升’。”
“或许,我们能帮助贵方确认这些数据的…真实性?”
他刻意加重了“特定条件”和“真实性”两个词,目光扫过厂区略显斑驳的墙面和老旧的龙门吊。
其中的潜台词不言而喻。
简陋的环境与高精度的产出,天然矛盾。
旁边樱花国三菱重工的山本一郎,身材瘦小精悍,扶了扶眼镜,镜片后的目光如同精密探针:
“米勒先生说得对。”
“五轴联动技术,是工业皇冠上的明珠。”
“以贵厂设备的…‘历史底蕴’……”他环顾了一下四周,语气带着一丝难以察觉的轻蔑:
“能达到国际主流标准已属不易。”
“若真如传言般超越,那必定是掌握了一些…独特的‘诀窍’。”
“分享,才能共同进步,不是吗?”他微微鞠躬,礼仪周全,话语却绵里藏针。
这下,会议室内,气氛微妙。
307厂的几位技术骨干,老王、小刘、技术科长孙工坐在长桌一侧,对面是那群神态各异的国际专家。
空气中仿佛有细小的电流在噼啪作响。
毛熊国的专家伊万诺夫,身材魁梧如熊,有着浓密的络腮胡和洪亮的嗓门。
他更是直接推开面前精致的茶杯,拿起自带的大号搪瓷缸灌了一口伏特加,然后直截了当地摊牌道:
“好了,先生们,客套话结束!”
“我们伏尔加机械联合体对你们宣称的0.003毫米重复定位精度非常感兴趣!”
“坦白讲,我们最新的‘西伯利亚虎’系列也才勉强达到这个门槛。给我们看看核心算法!或者……”
他粗壮的手指敲了敲桌面,“让我们‘指点’一下你们那台宝贝机床?”
“放心,我们毛熊的技术援助,向来慷慨!”
他哈哈笑着,眼神却像鹰隼般锐利。
大不列颠的罗尔斯·罗伊斯代表,一位头发花白、气质儒雅的查尔斯爵士,慢条斯理地放下骨瓷杯。
“伊万诺夫先生总是这么直接。”
“不过,技术无国界,追求真理是我们的共同目标。”
“贵厂取得的成就如果属实,确实令人振奋。”
“或许,我们可以签署一个技术互访协议?我方愿意提供最新的高速电主轴技术作为交换,只求一睹贵厂‘化腐朽为神奇’的工艺细节。”
他语调平和,提出的交换条件却极具诱惑力。
面对这或直白或含蓄的索取,307厂的人胸膛里都憋着一股气。
小刘年轻气盛,几乎要拍案而起。
却被旁边的老周在桌下死死按住了手腕。
老周布满皱纹的脸上看不出情绪,只是端起茶杯抿了一口,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沉稳:
“各位专家的‘好意’和‘指点’,我们心领了。技术交流自然欢迎,但具体的技术细节,涉及我厂核心竞争力和国防安全,恕难奉告。”
他特意强调了“国防安全”四个字。
孙工推了推眼镜,接口道:“至于诸位对设备性能的‘费解’和‘怀疑’,口说无凭。我们厂长虽然暂时不在厂里主持工作,但他临走前交代过,‘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
“既然各位远道而来,不妨移步车间,亲眼看看我们这台‘老伙计’干活?”
他的语气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笃定,眼神扫过对面众人,仿佛在说:敢不敢?
巨大的机加车间,顶棚的天窗投下几道光柱。
空气中悬浮着细密的金属粉尘,在光线下如同金色的薄雾。
那台被改造过的五轴联动数控加工中心,静静地矗立在车间中央。
斑驳的漆面在光线下显得更加沧桑,却又有一种洗尽铅华的沉稳力量。
当老周示意小刘启动程序时,所有专家的目光都如同探照灯般聚焦过去。
“嗡……”
低沉的预启动嗡鸣响起,如同沉睡巨兽的呼吸。
刀库旋转,发出清脆的金属咬合声,一把特制的硬质合金曲面铣刀被自动换刀臂精准抓取。
主轴开始加速,尖锐的嘶鸣声由低到高,瞬间稳定在一个令人心悸的高频音调上,空气仿佛都在随之震颤。
“主轴转速…38000转/分?”
德意志国通快集团的工程师汉斯,那样一位以严谨刻板著称的老技师,此时盯着控制屏上跳动的数字,低声惊呼。
他下意识地掏出自己的精密分贝仪靠近主轴箱。
“这种老式机械主轴结构,理论上极限只有25000转!噪音和振动会摧毁一切精度!”
然而,分贝仪上显示的数值远低于他的预期,振动频谱图更是平滑得让他瞳孔骤缩。
冷却液系统启动,不再是传统的粗放喷淋。
而是十几道纤细如发、压力极高的白色水箭,精准地覆盖在即将被切削的钛合金毛坯表面和刀尖接触点上。
水雾弥漫,在灯光下折射出细小的彩虹。
刀尖,带着一往无前的决绝和难以言喻的稳定,以近乎完美的螺旋轨迹,切入那块价值不菲的钛合金航空发动机叶片精铸模具毛坯!
“嘶——”
没有预想中刺耳的刮擦声和令人牙酸的震颤!
传入耳膜的,是一种均匀、流畅、低沉而富有韵律的金属切削声!
如同最顶级的丝绸被锋利的裁刀顺畅地割开,又像是技艺超绝的琴师在拨动金属的琴弦!
高速旋转的刀具与坚韧的钛合金相遇,瞬间激发出炫目而短暂的幽蓝色电弧。
像夜空中骤然绽放又急速湮灭的冷焰,在弥漫的水雾中显得格外神秘而震撼。
在这令人心悸的璀璨光芒中,银灰色的金属碎屑不再是狂乱飞溅的渣滓!
而是被高压冷却液精准约束、冲刷,形成一道细密、闪亮、如同微型星河瀑布般的流束,优雅地坠落。
最后在机床底部堆积起一层闪烁着奇异光泽的灰烬。
所有人的呼吸都屏住了。
罗伯特·米勒脸上的矜持早已消失无踪。
金丝眼镜后的蓝眼睛瞪得溜圆。
身体不由自主地前倾,仿佛要钻进防护罩里。
他下意识地抬手想扶眼镜,指尖却在微微颤抖……
山本一郎僵在原地,嘴唇无声地开合着,似乎在快速计算着什么,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镜片上蒙了一层薄薄的水汽。
伊万诺夫忘了他的伏特加缸子,浓密的络腮胡子随着他急促的呼吸而抖动,粗壮的手指紧紧抓住面前的护栏。
他口中喃喃自语,反复念叨着一个俄语单词:“不可能……”
眼神里充满了巨大的冲击和困惑。
查尔斯爵士忘记了保持优雅,嘴巴微张,手中的笔记本滑落在地也浑然不觉,只是死死盯着那流畅运行的刀尖轨迹。
他仿佛看到了最不可思议的魔术。
汉斯更是完全失态,他几乎把脸贴在了机床的观察窗上,口中用德语飞快地念叨着:
“振动...冷却...刀具路径...”
他试图用他毕生所学去解释眼前这违背他认知的一幕,却徒劳无功。
他猛地转头看向控制屏幕,上面复杂的加工程序代码如同天书般滚动,其中嵌套的宏指令和精妙的补偿算法让他倒吸一口冷气,后背瞬间被冷汗浸透。
这绝非老旧控制系统能承载的智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第一个加工完成的叶片模具被机械臂小心翼翼地取出,放置在铺着洁净绒布的检验台上时,时间仿佛凝固了。
模具曲面如同凝固的海浪,线条流畅而充满力量感,过渡之处浑然天成,找不到一丝接缝的痕迹。
灯光下,整个表面呈现出一种令人窒息的镜面光洁度,清晰地倒映出上方灯管的轮廓和周围人们惊愕的脸庞。
“请。”
老周的声音打破了沉寂。
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自豪,将高倍电子放大镜和激光轮廓仪推了过去。
专家们如梦初醒。
几乎是一拥而上。
罗伯特·米勒抢过放大镜,手指有些哆嗦地调整着焦距,镜片下的微观世界让他倒吸一口冷气。
没有一丝杂乱的刀痕,没有半点微观撕裂,只有均匀、致密、朝着最优切削方向排列的、如同艺术品般的微观纹理!
他见过的最高端机床加工出的表面,也未曾达到如此完美的境地。
山本一郎则死死盯着激光轮廓仪屏幕。
代表叶片曲面轮廓的绿色曲线,与设计理论曲线的红色虚线几乎完全重合!
代表误差的柱状图低矮得可怜,关键区域的轮廓度误差被牢牢锁定在0.008毫米以内,远超国际航空领域的严苛标准!
屏幕上冰冷的数字像重锤一样砸在他的心头,粉碎了他之前所有的傲慢。
汉斯更是拿出了压箱底的本事——便携式白光干涉仪。
当干涉条纹图案投射在模具最复杂、最刁钻的叶根R角区域时,屏幕上显示的条纹竟然是近乎完美的平行直线!
这代表着该区域的面型精度达到了纳米级!
他反复校准设备,结果依旧。
这位以严谨著称的德国工程师,脸色变得苍白,看向那台老旧机床的眼神,第一次充满了敬畏,如同信徒看到了神迹。
“这…这冷却系统…”
汉斯终于忍不住,指着那些精准喷射的紫铜管:
“是怎么实现如此精准定位和流量控制的?”
“这绝不是标准件!”
他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的渴求。
小刘走上前,脸上带着年轻人特有的、混合着骄傲和克制的神情:
“汉斯先生好眼力。这是我们小川厂长根据机床结构特点和加工热变形规律,亲自设计、手工改制并反复调试的‘靶向微射流冷却系统’。”
“至于相关的图纸和调试参数,是小川厂长的心血,也是我厂的机密。未经我们小川厂长本人的允许,我们是不会分开的。”
他特意在“手工改制”和“机密”上加重了语气。
罗伯特·米勒放下放大镜,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静:
“年轻人,技术是全人类的财富。贵厂取得的突破令人惊叹,如果能将部分关键技术细节共享,比如这刀具路径优化算法和振动抑制方案…格鲁曼公司愿意支付非常可观的专利费用,并考虑深度合作…”
“米勒先生。”老周沉稳地打断他,声音不高却异常坚定,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位外国专家:
“感谢贵公司的‘好意’。”
“但是这项技术,是我们小川厂长开发出来的,他不在场的情况下,请恕我们不会答应你们任何要求。”
老周的话,像一块冰冷的钢铁,掷地有声。
车间里只剩下机床低沉的运行嗡鸣,以及一众国际专家们脸上精彩纷呈却又无可奈何的复杂表情。
此时,他们脸上傲慢被碾碎,优越感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震撼,以及无法掩饰的贪婪以及被直白拒绝后的尴尬与失落。
“那么请问,你们的小川厂长现在在哪里?”
“我们想去拜访他,请他吃个饭。”
“对不起,我们小川厂长不仅仅是307厂的厂长,同时他还是我龙国的科技院士。他现在,已经被上边的大人物请示研究战机去了,所以,你们这次恐怕是见不到了。”
“哦,那可真是太遗憾了。”
送走那些步履沉重、心思各异的外国专家后,307厂的车间里爆发出压抑已久的欢呼。
工人们围着那台立下汗马功劳的老机床,兴奋地拍打着它坚实的机身。
“痛快!真他娘的痛快!”
老赵师傅激动地挥舞着油污的手套。
“看那帮洋鬼子最后那脸色,跟吃了苍蝇似的!”
小刘兴奋得脸颊通红:“周师傅,您刚才那话说得太硬气了!
“这还得多亏小川厂长留下的这‘金刚钻’。”
“天它可是给咱们307厂,给咱们龙国的军工制造,挣足了脸面!这比签一百个订单都提气!”
“哈哈哈!”
“哈哈哈哈哈……”
就像蓝星上有体育圈、文化圈、金融圈……一样,军工在蓝星上自然也有着它的一个圈子。
307厂的事,很快传出了龙国。
军工圈的风向来刮得迅猛。
307厂那台老机床焕发新生的消息,在精密制造的世界里掀起了一场无声的风暴。
当挂着各国使馆牌照的黑色轿车鱼贯驶入307厂略显陈旧的厂区大门时,空气里弥漫的不再仅仅是机油和金属切削液的味道……
很显然,这个在不久之前,已然有些日落西山的厂子,又重新焕发了光芒。
“欢迎各位专家莅临指导。”
负责接待的厂办主任老陈脸上挂着标准的微笑,手心却微微沁汗。
眼前这群人,来自美丽卡国格鲁曼公司、毛熊国精密机械联合体、樱花国三菱重工、德意志国通快集团、大不列颠国罗尔斯·罗伊斯…几乎囊括了全球顶尖机床技术的心脏地带。
他们眼神锐利,步履沉稳,身上带着一种技术制高点的天然优越感。
“指导?”
领头的格鲁曼公司首席工程师罗伯特·米勒,一个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戴着金丝边眼镜的中年男人。
此刻,他嘴角扯出一个矜持的弧度,用流利但腔调略显生硬的汉语说道:
“陈先生,我们更关心的是‘交流’。”
“据我们所知,贵厂在…嗯…特定条件下,取得了一些令人费解的‘性能提升’。”
“或许,我们能帮助贵方确认这些数据的…真实性?”
他刻意加重了“特定条件”和“真实性”两个词,目光扫过厂区略显斑驳的墙面和老旧的龙门吊。
其中的潜台词不言而喻。
简陋的环境与高精度的产出,天然矛盾。
旁边樱花国三菱重工的山本一郎,身材瘦小精悍,扶了扶眼镜,镜片后的目光如同精密探针:
“米勒先生说得对。”
“五轴联动技术,是工业皇冠上的明珠。”
“以贵厂设备的…‘历史底蕴’……”他环顾了一下四周,语气带着一丝难以察觉的轻蔑:
“能达到国际主流标准已属不易。”
“若真如传言般超越,那必定是掌握了一些…独特的‘诀窍’。”
“分享,才能共同进步,不是吗?”他微微鞠躬,礼仪周全,话语却绵里藏针。
这下,会议室内,气氛微妙。
307厂的几位技术骨干,老王、小刘、技术科长孙工坐在长桌一侧,对面是那群神态各异的国际专家。
空气中仿佛有细小的电流在噼啪作响。
毛熊国的专家伊万诺夫,身材魁梧如熊,有着浓密的络腮胡和洪亮的嗓门。
他更是直接推开面前精致的茶杯,拿起自带的大号搪瓷缸灌了一口伏特加,然后直截了当地摊牌道:
“好了,先生们,客套话结束!”
“我们伏尔加机械联合体对你们宣称的0.003毫米重复定位精度非常感兴趣!”
“坦白讲,我们最新的‘西伯利亚虎’系列也才勉强达到这个门槛。给我们看看核心算法!或者……”
他粗壮的手指敲了敲桌面,“让我们‘指点’一下你们那台宝贝机床?”
“放心,我们毛熊的技术援助,向来慷慨!”
他哈哈笑着,眼神却像鹰隼般锐利。
大不列颠的罗尔斯·罗伊斯代表,一位头发花白、气质儒雅的查尔斯爵士,慢条斯理地放下骨瓷杯。
“伊万诺夫先生总是这么直接。”
“不过,技术无国界,追求真理是我们的共同目标。”
“贵厂取得的成就如果属实,确实令人振奋。”
“或许,我们可以签署一个技术互访协议?我方愿意提供最新的高速电主轴技术作为交换,只求一睹贵厂‘化腐朽为神奇’的工艺细节。”
他语调平和,提出的交换条件却极具诱惑力。
面对这或直白或含蓄的索取,307厂的人胸膛里都憋着一股气。
小刘年轻气盛,几乎要拍案而起。
却被旁边的老周在桌下死死按住了手腕。
老周布满皱纹的脸上看不出情绪,只是端起茶杯抿了一口,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沉稳:
“各位专家的‘好意’和‘指点’,我们心领了。技术交流自然欢迎,但具体的技术细节,涉及我厂核心竞争力和国防安全,恕难奉告。”
他特意强调了“国防安全”四个字。
孙工推了推眼镜,接口道:“至于诸位对设备性能的‘费解’和‘怀疑’,口说无凭。我们厂长虽然暂时不在厂里主持工作,但他临走前交代过,‘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
“既然各位远道而来,不妨移步车间,亲眼看看我们这台‘老伙计’干活?”
他的语气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笃定,眼神扫过对面众人,仿佛在说:敢不敢?
巨大的机加车间,顶棚的天窗投下几道光柱。
空气中悬浮着细密的金属粉尘,在光线下如同金色的薄雾。
那台被改造过的五轴联动数控加工中心,静静地矗立在车间中央。
斑驳的漆面在光线下显得更加沧桑,却又有一种洗尽铅华的沉稳力量。
当老周示意小刘启动程序时,所有专家的目光都如同探照灯般聚焦过去。
“嗡……”
低沉的预启动嗡鸣响起,如同沉睡巨兽的呼吸。
刀库旋转,发出清脆的金属咬合声,一把特制的硬质合金曲面铣刀被自动换刀臂精准抓取。
主轴开始加速,尖锐的嘶鸣声由低到高,瞬间稳定在一个令人心悸的高频音调上,空气仿佛都在随之震颤。
“主轴转速…38000转/分?”
德意志国通快集团的工程师汉斯,那样一位以严谨刻板著称的老技师,此时盯着控制屏上跳动的数字,低声惊呼。
他下意识地掏出自己的精密分贝仪靠近主轴箱。
“这种老式机械主轴结构,理论上极限只有25000转!噪音和振动会摧毁一切精度!”
然而,分贝仪上显示的数值远低于他的预期,振动频谱图更是平滑得让他瞳孔骤缩。
冷却液系统启动,不再是传统的粗放喷淋。
而是十几道纤细如发、压力极高的白色水箭,精准地覆盖在即将被切削的钛合金毛坯表面和刀尖接触点上。
水雾弥漫,在灯光下折射出细小的彩虹。
刀尖,带着一往无前的决绝和难以言喻的稳定,以近乎完美的螺旋轨迹,切入那块价值不菲的钛合金航空发动机叶片精铸模具毛坯!
“嘶——”
没有预想中刺耳的刮擦声和令人牙酸的震颤!
传入耳膜的,是一种均匀、流畅、低沉而富有韵律的金属切削声!
如同最顶级的丝绸被锋利的裁刀顺畅地割开,又像是技艺超绝的琴师在拨动金属的琴弦!
高速旋转的刀具与坚韧的钛合金相遇,瞬间激发出炫目而短暂的幽蓝色电弧。
像夜空中骤然绽放又急速湮灭的冷焰,在弥漫的水雾中显得格外神秘而震撼。
在这令人心悸的璀璨光芒中,银灰色的金属碎屑不再是狂乱飞溅的渣滓!
而是被高压冷却液精准约束、冲刷,形成一道细密、闪亮、如同微型星河瀑布般的流束,优雅地坠落。
最后在机床底部堆积起一层闪烁着奇异光泽的灰烬。
所有人的呼吸都屏住了。
罗伯特·米勒脸上的矜持早已消失无踪。
金丝眼镜后的蓝眼睛瞪得溜圆。
身体不由自主地前倾,仿佛要钻进防护罩里。
他下意识地抬手想扶眼镜,指尖却在微微颤抖……
山本一郎僵在原地,嘴唇无声地开合着,似乎在快速计算着什么,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镜片上蒙了一层薄薄的水汽。
伊万诺夫忘了他的伏特加缸子,浓密的络腮胡子随着他急促的呼吸而抖动,粗壮的手指紧紧抓住面前的护栏。
他口中喃喃自语,反复念叨着一个俄语单词:“不可能……”
眼神里充满了巨大的冲击和困惑。
查尔斯爵士忘记了保持优雅,嘴巴微张,手中的笔记本滑落在地也浑然不觉,只是死死盯着那流畅运行的刀尖轨迹。
他仿佛看到了最不可思议的魔术。
汉斯更是完全失态,他几乎把脸贴在了机床的观察窗上,口中用德语飞快地念叨着:
“振动...冷却...刀具路径...”
他试图用他毕生所学去解释眼前这违背他认知的一幕,却徒劳无功。
他猛地转头看向控制屏幕,上面复杂的加工程序代码如同天书般滚动,其中嵌套的宏指令和精妙的补偿算法让他倒吸一口冷气,后背瞬间被冷汗浸透。
这绝非老旧控制系统能承载的智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第一个加工完成的叶片模具被机械臂小心翼翼地取出,放置在铺着洁净绒布的检验台上时,时间仿佛凝固了。
模具曲面如同凝固的海浪,线条流畅而充满力量感,过渡之处浑然天成,找不到一丝接缝的痕迹。
灯光下,整个表面呈现出一种令人窒息的镜面光洁度,清晰地倒映出上方灯管的轮廓和周围人们惊愕的脸庞。
“请。”
老周的声音打破了沉寂。
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自豪,将高倍电子放大镜和激光轮廓仪推了过去。
专家们如梦初醒。
几乎是一拥而上。
罗伯特·米勒抢过放大镜,手指有些哆嗦地调整着焦距,镜片下的微观世界让他倒吸一口冷气。
没有一丝杂乱的刀痕,没有半点微观撕裂,只有均匀、致密、朝着最优切削方向排列的、如同艺术品般的微观纹理!
他见过的最高端机床加工出的表面,也未曾达到如此完美的境地。
山本一郎则死死盯着激光轮廓仪屏幕。
代表叶片曲面轮廓的绿色曲线,与设计理论曲线的红色虚线几乎完全重合!
代表误差的柱状图低矮得可怜,关键区域的轮廓度误差被牢牢锁定在0.008毫米以内,远超国际航空领域的严苛标准!
屏幕上冰冷的数字像重锤一样砸在他的心头,粉碎了他之前所有的傲慢。
汉斯更是拿出了压箱底的本事——便携式白光干涉仪。
当干涉条纹图案投射在模具最复杂、最刁钻的叶根R角区域时,屏幕上显示的条纹竟然是近乎完美的平行直线!
这代表着该区域的面型精度达到了纳米级!
他反复校准设备,结果依旧。
这位以严谨著称的德国工程师,脸色变得苍白,看向那台老旧机床的眼神,第一次充满了敬畏,如同信徒看到了神迹。
“这…这冷却系统…”
汉斯终于忍不住,指着那些精准喷射的紫铜管:
“是怎么实现如此精准定位和流量控制的?”
“这绝不是标准件!”
他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的渴求。
小刘走上前,脸上带着年轻人特有的、混合着骄傲和克制的神情:
“汉斯先生好眼力。这是我们小川厂长根据机床结构特点和加工热变形规律,亲自设计、手工改制并反复调试的‘靶向微射流冷却系统’。”
“至于相关的图纸和调试参数,是小川厂长的心血,也是我厂的机密。未经我们小川厂长本人的允许,我们是不会分开的。”
他特意在“手工改制”和“机密”上加重了语气。
罗伯特·米勒放下放大镜,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静:
“年轻人,技术是全人类的财富。贵厂取得的突破令人惊叹,如果能将部分关键技术细节共享,比如这刀具路径优化算法和振动抑制方案…格鲁曼公司愿意支付非常可观的专利费用,并考虑深度合作…”
“米勒先生。”老周沉稳地打断他,声音不高却异常坚定,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位外国专家:
“感谢贵公司的‘好意’。”
“但是这项技术,是我们小川厂长开发出来的,他不在场的情况下,请恕我们不会答应你们任何要求。”
老周的话,像一块冰冷的钢铁,掷地有声。
车间里只剩下机床低沉的运行嗡鸣,以及一众国际专家们脸上精彩纷呈却又无可奈何的复杂表情。
此时,他们脸上傲慢被碾碎,优越感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震撼,以及无法掩饰的贪婪以及被直白拒绝后的尴尬与失落。
“那么请问,你们的小川厂长现在在哪里?”
“我们想去拜访他,请他吃个饭。”
“对不起,我们小川厂长不仅仅是307厂的厂长,同时他还是我龙国的科技院士。他现在,已经被上边的大人物请示研究战机去了,所以,你们这次恐怕是见不到了。”
“哦,那可真是太遗憾了。”
送走那些步履沉重、心思各异的外国专家后,307厂的车间里爆发出压抑已久的欢呼。
工人们围着那台立下汗马功劳的老机床,兴奋地拍打着它坚实的机身。
“痛快!真他娘的痛快!”
老赵师傅激动地挥舞着油污的手套。
“看那帮洋鬼子最后那脸色,跟吃了苍蝇似的!”
小刘兴奋得脸颊通红:“周师傅,您刚才那话说得太硬气了!
“这还得多亏小川厂长留下的这‘金刚钻’。”
“天它可是给咱们307厂,给咱们龙国的军工制造,挣足了脸面!这比签一百个订单都提气!”
“哈哈哈!”
“哈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