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竹林物语
网络小说网www.sw.kifor.cn,最快更新《旅居太平湖畔》最新章节!
饭店的对面,是一片竹林。
这片竹林分布在一处山洼的斜坡上,一直漫延到半山的那条废弃公路。刚到这里时,是初冬时节,竹林显得简单疏静。一条崎岖的林中小道,蜿蜒的通到上面。
我时常看到有一位年轻的母亲,带着一个小男孩从竹林中下来上去。后来才知道,他们住在半山间,是守林人的妻子和儿子。小男孩在镇上的移民小学读书,她的母亲便每天送她去上学,放学的时候再去接她回家。
有一次,我从竹林那里上到半山,沿着废弃公路走,在一个分道口继续上行,就到了一座孤零零的房子前。走到门前,看到门开着,但却没有见到有人。门前水管里的水,一直哗哗流着。我在水管边洗了手脸,才看到守林人的妻子从屋里出来。她看到我也不惊讶,只是说,到这里玩了啊。我答应着,问她为什么不关了水笼头?她说这是从山上引下来的水,存不住的,反正都要流下山,归到湖里去的。
站在屋前向下看,初冬时候的水杉林,像一片红色的云霞铺展着。透过林木的缝隙,隐隐能看到山下的湖水在阳光下闪烁。当时我曾想,若是能住到这样的地方写作,一定会有很特别的体验和收获吧。不过,这样的事情,是要靠缘分来成全的。缘分不到,怕是求之不得。
但在前不久的那场暴雨后,我又上到过山上一次。当我边用竹杖打草惊蛇边向前走,终于走到那座房前时,看到房子还在,却明显很久无人住了。通向房子的路,都被山洪冲毁。想必守林人一家,是在暴雨之前或之后搬到其他地方去了。
冬天和春天的一些早晨,我常常到竹林中拍照或静坐读书。我曾在竹林中寻觅到一段竹杖,上面在每个关节处,都有一个像洞箫那样的洞孔。开始我并不知道这些洞孔是做什么用的。我在拄着这竹杖上山下山之后,就带到了所住饭店的房间里。开始是放在卫生间,后来在天晴的时候,就架到阳台上晒衣服用。也就在这时,我发现了这竹杖的秘密。原来,这不是一根普通的竹杖。它上面的每一节竹里,都是一个巢穴,里面都隐藏着杀手。因为我在太阳下,先是听到了竹筒里响起嗡嗡的声音,而后,就看到有一只黑色的马蜂从里面慢慢爬出来。原来,这些倒伏在竹林中的竹竿,是暗藏杀机的洞穴。
不久前的那次上山,就让我领教了一番。
那天上山的时候,刚好是在一场山雨后,林中通往山上的路,虽然有竹叶铺垫,但还是显得湿滑。我看到一段倒伏在林中的竹子,就折掉细枝想要当手杖用。但就在折到一处关节的地方时,感觉左手的食指一阵刺痛。仔细看时,原来手指上扎进了一根细细的黑刺。刺被拔出后,疼痛并没减弱,而是一直持续着。不一会,手指开始肿胀,并逐渐麻木起来。等把手中的竹杖看了,才知道我拣的这根竹杖,又是暗藏杀机的那种。每个关节处,都有黑色的一个洞孔,怪我一时粗心没有细察。将那竹杖在山石上一敲,能隐隐听到里面的嗡嗡声。我想,刚才蛰了我的,一定是藏身其中的大蜂了。而在洞里嗡嗡的,一定是幼蜂们。如此说来,蜂对我的攻击,只是在自卫。是我侵犯了它们的家园。
只是,我迷惑的是,这竹节上一个个笛萧样的洞孔,是蜂们自己挖的呢,还是竹林主人为保卫竹林而设置的呢?至今没有找到一个合理的答案。
当然,不管是哪种情况,作为被蛰了手指的我,都是必须反省自己的。好在,那肿胀的食指,两个小时之后就没事了,恢复了正常的样子。
我上面说的,只是我在竹林中经历或看到的,并不是竹林自身的故事。竹林自己的故事,在我看来最主要的情节都发生在春天。
三月的时候,我还在饭店的四楼住。四楼向南的大阳台,和山坡上的竹林,就只隔着一条公路,看上去比在下面更近得多。有一天,我在阳台上看书,偶一抬头,竟看到整个冬天都翠绿的竹林,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变成了淡黄色。我急忙下楼来到竹林里,看到竹林中已经落叶纷纷,每棵竹子的梢头,都仅存有梢头很少的叶片。一下子,感觉竹林中空旷起来。我问饭店老板,他说自己并没注意这些事情,也许是竹子生了什么病吧。不久后,我却看到一些镇上的年轻女子,在午间的时候拿了铁铲在竹林中寻觅。原来,他们是在寻找竹笋。又不久,我看到生在崖壁陡峭处的老竹近旁,三三两两的有新竹生长起来,就像童话里面描画的那样。新竹给竹林带来了一片生机。
新竹生长的季节,也是春茶采摘的季节。公路上,竹林小径上,到处都可以看到腰间挎着茶篓上山采茶的人。
后来和一位当地的作家谈起,才知道,原来每年春天的三、四月间,竹子都会更换新衣,将头年的旧装脱掉,换上新的。而这时,也正是竹笋拱破土石,开拓自己生命空间的时节。老竹的叶片凋谢,那是因为新竹都是从其根上生发出来的,她把所有的养分都供给了新竹——自己的孩子,自己停止了养分供养,所以就憔悴凋零了。而等到新竹长大了些,渐渐生长出自己的根系,不再依靠母竹提供的养分时,老竹就又恢复了生机,重新变得翠绿起来。
这样诗意的解说,虽不是看植物学上的严谨,但还是令人感动。因为这仿佛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在自然界中的一个样板。
新竹青绿的枝干长起来时,夏天也就来临了。竹林中不再疏简空旷,各种的花草灌木,便将原来通往山上的小路,给遮掩了起来。
我很少再进入到竹林里面去。因为这里的朋友告诉我,夏秋是各种蛇类出没活跃的季节,竹林中有一种叫竹叶青的毒蛇,是会置人死命的。
但在七月的那场暴雨后,竹林中流下来的一条小溪,却在竹林边聚成了两个相连的水池。这两池清水边,开始聚集起镇上的人。
大家一般都是早晨来此,有的担着水桶,更远一些的,就将水桶放置在摩托车上。暴雨使得镇上的自来水变成了黄色,并且有着难闻的腥臊味,而竹林留下来的水,则是清冽甘甜的。
在竹林边取水的人群中,我是一直没间断过的一个。整个的夏天,每天我都提着一只暖水瓶去竹溪边提一瓶水,这便够我一天饮用了。
竹溪水泡出的茶,似乎也有着竹子的清香。2007-8-17,湖边
《竹溪水塘》
竹林边
总会有一些故事发生
一只蓝蜻蜓
爱上了朝阳中自己的影子
一行野猪的蹄印
说明昨夜
这里有不速之客光临
而溪水淙淙
一只山鸡拍动翅膀
将叫声抖落在对面的山坡上
一个提桶的女人
悄悄走向
竹影下波光闪闪的水塘
2007-8-18
饭店的对面,是一片竹林。
这片竹林分布在一处山洼的斜坡上,一直漫延到半山的那条废弃公路。刚到这里时,是初冬时节,竹林显得简单疏静。一条崎岖的林中小道,蜿蜒的通到上面。
我时常看到有一位年轻的母亲,带着一个小男孩从竹林中下来上去。后来才知道,他们住在半山间,是守林人的妻子和儿子。小男孩在镇上的移民小学读书,她的母亲便每天送她去上学,放学的时候再去接她回家。
有一次,我从竹林那里上到半山,沿着废弃公路走,在一个分道口继续上行,就到了一座孤零零的房子前。走到门前,看到门开着,但却没有见到有人。门前水管里的水,一直哗哗流着。我在水管边洗了手脸,才看到守林人的妻子从屋里出来。她看到我也不惊讶,只是说,到这里玩了啊。我答应着,问她为什么不关了水笼头?她说这是从山上引下来的水,存不住的,反正都要流下山,归到湖里去的。
站在屋前向下看,初冬时候的水杉林,像一片红色的云霞铺展着。透过林木的缝隙,隐隐能看到山下的湖水在阳光下闪烁。当时我曾想,若是能住到这样的地方写作,一定会有很特别的体验和收获吧。不过,这样的事情,是要靠缘分来成全的。缘分不到,怕是求之不得。
但在前不久的那场暴雨后,我又上到过山上一次。当我边用竹杖打草惊蛇边向前走,终于走到那座房前时,看到房子还在,却明显很久无人住了。通向房子的路,都被山洪冲毁。想必守林人一家,是在暴雨之前或之后搬到其他地方去了。
冬天和春天的一些早晨,我常常到竹林中拍照或静坐读书。我曾在竹林中寻觅到一段竹杖,上面在每个关节处,都有一个像洞箫那样的洞孔。开始我并不知道这些洞孔是做什么用的。我在拄着这竹杖上山下山之后,就带到了所住饭店的房间里。开始是放在卫生间,后来在天晴的时候,就架到阳台上晒衣服用。也就在这时,我发现了这竹杖的秘密。原来,这不是一根普通的竹杖。它上面的每一节竹里,都是一个巢穴,里面都隐藏着杀手。因为我在太阳下,先是听到了竹筒里响起嗡嗡的声音,而后,就看到有一只黑色的马蜂从里面慢慢爬出来。原来,这些倒伏在竹林中的竹竿,是暗藏杀机的洞穴。
不久前的那次上山,就让我领教了一番。
那天上山的时候,刚好是在一场山雨后,林中通往山上的路,虽然有竹叶铺垫,但还是显得湿滑。我看到一段倒伏在林中的竹子,就折掉细枝想要当手杖用。但就在折到一处关节的地方时,感觉左手的食指一阵刺痛。仔细看时,原来手指上扎进了一根细细的黑刺。刺被拔出后,疼痛并没减弱,而是一直持续着。不一会,手指开始肿胀,并逐渐麻木起来。等把手中的竹杖看了,才知道我拣的这根竹杖,又是暗藏杀机的那种。每个关节处,都有黑色的一个洞孔,怪我一时粗心没有细察。将那竹杖在山石上一敲,能隐隐听到里面的嗡嗡声。我想,刚才蛰了我的,一定是藏身其中的大蜂了。而在洞里嗡嗡的,一定是幼蜂们。如此说来,蜂对我的攻击,只是在自卫。是我侵犯了它们的家园。
只是,我迷惑的是,这竹节上一个个笛萧样的洞孔,是蜂们自己挖的呢,还是竹林主人为保卫竹林而设置的呢?至今没有找到一个合理的答案。
当然,不管是哪种情况,作为被蛰了手指的我,都是必须反省自己的。好在,那肿胀的食指,两个小时之后就没事了,恢复了正常的样子。
我上面说的,只是我在竹林中经历或看到的,并不是竹林自身的故事。竹林自己的故事,在我看来最主要的情节都发生在春天。
三月的时候,我还在饭店的四楼住。四楼向南的大阳台,和山坡上的竹林,就只隔着一条公路,看上去比在下面更近得多。有一天,我在阳台上看书,偶一抬头,竟看到整个冬天都翠绿的竹林,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变成了淡黄色。我急忙下楼来到竹林里,看到竹林中已经落叶纷纷,每棵竹子的梢头,都仅存有梢头很少的叶片。一下子,感觉竹林中空旷起来。我问饭店老板,他说自己并没注意这些事情,也许是竹子生了什么病吧。不久后,我却看到一些镇上的年轻女子,在午间的时候拿了铁铲在竹林中寻觅。原来,他们是在寻找竹笋。又不久,我看到生在崖壁陡峭处的老竹近旁,三三两两的有新竹生长起来,就像童话里面描画的那样。新竹给竹林带来了一片生机。
新竹生长的季节,也是春茶采摘的季节。公路上,竹林小径上,到处都可以看到腰间挎着茶篓上山采茶的人。
后来和一位当地的作家谈起,才知道,原来每年春天的三、四月间,竹子都会更换新衣,将头年的旧装脱掉,换上新的。而这时,也正是竹笋拱破土石,开拓自己生命空间的时节。老竹的叶片凋谢,那是因为新竹都是从其根上生发出来的,她把所有的养分都供给了新竹——自己的孩子,自己停止了养分供养,所以就憔悴凋零了。而等到新竹长大了些,渐渐生长出自己的根系,不再依靠母竹提供的养分时,老竹就又恢复了生机,重新变得翠绿起来。
这样诗意的解说,虽不是看植物学上的严谨,但还是令人感动。因为这仿佛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在自然界中的一个样板。
新竹青绿的枝干长起来时,夏天也就来临了。竹林中不再疏简空旷,各种的花草灌木,便将原来通往山上的小路,给遮掩了起来。
我很少再进入到竹林里面去。因为这里的朋友告诉我,夏秋是各种蛇类出没活跃的季节,竹林中有一种叫竹叶青的毒蛇,是会置人死命的。
但在七月的那场暴雨后,竹林中流下来的一条小溪,却在竹林边聚成了两个相连的水池。这两池清水边,开始聚集起镇上的人。
大家一般都是早晨来此,有的担着水桶,更远一些的,就将水桶放置在摩托车上。暴雨使得镇上的自来水变成了黄色,并且有着难闻的腥臊味,而竹林留下来的水,则是清冽甘甜的。
在竹林边取水的人群中,我是一直没间断过的一个。整个的夏天,每天我都提着一只暖水瓶去竹溪边提一瓶水,这便够我一天饮用了。
竹溪水泡出的茶,似乎也有着竹子的清香。2007-8-17,湖边
《竹溪水塘》
竹林边
总会有一些故事发生
一只蓝蜻蜓
爱上了朝阳中自己的影子
一行野猪的蹄印
说明昨夜
这里有不速之客光临
而溪水淙淙
一只山鸡拍动翅膀
将叫声抖落在对面的山坡上
一个提桶的女人
悄悄走向
竹影下波光闪闪的水塘
2007-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