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火车上
网络小说网www.sw.kifor.cn,最快更新《四合院之莽悍》最新章节!
清晨的阳光透过办公室的玻璃窗洒进来,在斑驳的木地板上投下温暖的光斑。
王大姐抱着才一岁多的孩子坐在角落,孩子在她怀里不安分地扭动着,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
办公室里弥漫着一股淡淡的奶香味,与墨水和纸张的气息混合在一起。
小王,这次广交会你就别去了。科长李保国放下手中的文件,扶了扶黑框眼镜,镜片后的眼睛流露出温和的神色,孩子还小,你留在科里值班吧。
王大姐感激地点点头,眼角有些湿润。
这年头能遇上体恤下属的领导不容易,特别是对女职工来说。
她轻轻拍着孩子的背,看着办公室里忙碌的同事们,心中既愧疚又温暖。
办公室里顿时热闹起来,张朝阳帮着刘文堂整理参展样品清单,两人蹲在地上,小心翼翼地清点着那些精美的工艺品。
李建业和王胜全则在打包宣传资料,牛皮纸包裹发出沙沙的响声。
窗外传来清脆的自行车铃声和远处广播里播放的革命歌曲,交织成一幅生动的晨间图景。
这次秋季广交会,京城外贸局派出了精干力量,由李保国带队,一行五人即将南下羊城。
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兴奋和期待,毕竟能参加广交会,在这个年代是难得的荣誉。
广交会最早叫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李保国一边检查文件一边给大家科普。
他的声音不高不低,带着知识分子特有的沉稳,后来伍先生觉得外国人记不住,就改成了广交会。
张朝阳闻言抬起头,阳光正好照在他年轻的脸上:这名字取得妙啊,既点明了地点在广州,又寓意广交朋友。
没错,李保国赞许地看了张朝阳一眼,嘴角微微上扬。
广交会一年春秋两届,伍先生亲自多次到过广交会,从场馆建设到安全保卫,处处都体现着他的关怀。
办公室里的人都不由自主地挺直了腰杆。
能参与这样的国家大事,每个人都感到无比光荣。
墙上挂着的时钟滴答作响,仿佛也在为即将到来的旅程倒计时。
李保国继续介绍:首届广交会是在中苏友好大厦举办的,展区只有9600平方米,分了五个展馆...
张朝阳一边听一边在心里盘算。
1957年首届广交会成交1754万美元,占当年全国创汇的20%,这数字放在当时堪称惊人。
连续三年最受欢迎的展品是陶瓷、茶叶、丝绸和中药,占比超过60%。到了1958年,展馆搬到了侨光路,面积扩大到1.3万平方米;
1959年又迁至起义路新馆,面积达到3.45万平方米......
时间差不多了,出发吧。李保国看了看手表,打断了张朝阳的思绪。他的声音里带着掩饰不住的期待。
一行人提着行李走出办公楼。
九月的四九城,秋高气爽,湛蓝的天空中飘着几朵白云,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桂花香。
街边的梧桐树已经开始泛黄,偶尔有几片落叶打着旋儿飘落。
作为全国政治中心和交通枢纽,四九城火车站修建得气势恢宏。
高大的穹顶下,人流如织却又井然有序。站前广场上,穿着各色服装的人们匆匆走过。
有提着藤箱的干部,有背着包袱的农民,还有穿着军装的军人。
远处传来小贩叫卖茶叶蛋和烧饼的声音,与车站广播里播放的《东方红》交织在一起。
还有半小时发车,咱们先去检票。李保国领着大家走向检票口,他的步伐稳健有力,显示出老革命特有的精气神。
这年头坐火车的人不多,火车票也不是好弄的。
普通百姓出行大多靠双腿,只有出差或远行才会选择火车。
除了车票,还必须持有单位开具的介绍信,上面要写明单位、目的地和出行目的。
乘警会严格核对,要是目的地跟车票地址不符合的话,也会被列车上的乘警撵下来。
卧铺票可不好弄,王胜全小声对张朝阳说,他的眼睛因为兴奋而闪闪发亮。
多亏科长通过局里协调,不然咱们得坐几十个小时的硬座。他的声音里满是感激。
乘坐卧铺车厢是需要一定级别的公家身份才能买的到,这回参加广交会,看来局里很重视。
张朝阳摸了摸口袋里的车票,感受着硬纸板的质感,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期待。
检票员穿着军绿色大衣,客气地给每张票划上线,就让他们进去。
穿过检票口,月台上停着一列老式蒸汽机车,车头正喷吐着灰白色的烟雾,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壮观。
张朝阳是第一次见到这个年代的火车,那庞大的钢铁身躯和复杂的机械结构让他不禁驻足观望。
走进卧铺车厢,一行人找到自己的铺位,他惊讶地发现很多铺位都空着。
人这么少?他小声嘀咕。
卧铺要一定级别才能坐,李建业解释道,一边把行李塞到床铺下面,普通干部只能坐硬座。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优越感。
下午一点半,火车迟迟没有启动。
直到站台上的人都散去了,车站的值班人员吹响了哨子,这才听到列车员关门的声音。
随着哐当一声巨响,列车缓缓开动,窗外的景色开始慢慢后退。
车速不快,估摸只有六七十公里,铁轨接缝处传来的咔嗒声此起彼伏,转弯时车身还会明显倾斜。
透过可以上下推拉的车窗,露出一帧帧真实的画面,四九城的街景渐渐被田野风光取代。
金黄的麦田、绿油油的菜地、远处连绵的群山,构成了一幅流动的画卷。
不一会儿,一位穿蔚蓝色制服的女列车员来检票,她仔细核对每张硬纸板车票后收走放到一个小包里,换成金属号牌递给张朝阳。
那是一位约莫三十岁的女性,梳着整齐的短发,脸上带着职业性的微笑。
张朝阳注意到她的手指粗糙,显然是常年劳作的结果。
张朝阳小心地把票据收好——这年头的火车票没有姓名,丢了谁捡到都能用,所以一定要保管好。
他把金属号牌贴身放好,感受着冰凉的触感。
旅途漫长而枯燥,科长李保国他们拿出扑克打起了升级,张朝阳看了一会儿觉得没意思。
爬到上铺从挎包里掏出一本书。但书上的字怎么也看不进去,他的思绪又回到了昨天那个神秘的会面......
昨天刚上班不久,他就被一辆军绿色的吉普车接走,带到一个戒备森严的大院。
院门口站着持枪的哨兵,目光锐利如鹰。
穿过几道检查,他被带进一间简朴的办公室,墙上挂着大幅的全国地图和世界地图。
身着将官制服的刘百昌神情严肃地向他敬了个军礼,然后递过来几个证件和几套不同制服,还有一把乌黑发亮的手枪。
阳光从窗户斜射进来,照在那把手枪上,反射出冷冽的光芒。
刘伯伯,这是?张朝阳一脸懵逼,手指不自觉地摩挲着那些崭新的证件。
张朝阳同志,刘百昌的声音铿锵有力,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根据首长指示,鉴于你的特殊技能,经测试已达到组织要求标准,现正式特招你进入队伍特殊部门第九局,专门处理特殊事件。
张朝阳翻开证件:队伍第九办公室、调查部第九办公室、治安部第九办公室,还有持枪证。
每个证件上都印着他的照片和名字,张朝阳有点傻眼,他不记得自己有交过照片。
照片上的自己表情严肃,眼神锐利,完全不像平时的模样。
你直属首长管理,行政级别由23级提升至13级。刘百昌继续道,他的声音在安静的办公室里显得格外清晰。
平时你仍在原单位工作,但时间可以自由安排。处理不同事件使用不同证件,对外联络单位是队伍第九办公室,联络人就是我。
张朝阳眨了眨眼,一脸认真的看着刘百昌将军:那个,刘将军,我在这些单位都有编制,都能领13级工资吗?
刘百昌明显愣了一下,嘴角抽搐着。
按规定确实如此,只要在单位名册有定编和行政级别,是要发工资的。
但从来没人会这么直白地问出来,这个年代讲究奉献精神,多领工资这种事想都不敢想。
基本上都没有人会想到或者会提出来要在几个单位都要领工资,张朝阳是另类。
可以。刘百昌哼哼唧唧半天,从牙缝里挤出两个字。
因为保密原因,但原单位还是按原级别。说完就一脚把张朝阳送出了办公室。
回单位的路上,张朝阳掰着手指头算账:13级月工资155.5元,三个单位就是466.5元,再加上外贸局的49.5元,一个月516元!就算十年不涨工资也够花了......想到这里,他的嘴角不自觉地上扬。
张朝阳迷迷糊糊的躺在上铺上似睡非睡中,不知不觉到了晚饭时间。朝阳,吃饭了。刘文堂的声音把张朝阳从回忆中拉回现实。
张朝阳瞟了眼玻璃车窗,窗外已是漆黑一片,偶尔掠过的灯火像流星般转瞬即逝。
天地间仿佛是只余下自己搭乘的这辆呼啸而过灯火通明的火车。
硬卧车厢的乘客都是有一定级别的公家身份,到了饭点,有不少人纷纷行动,朝着餐车方向走去。
过道狭窄,人们不得不排队缓慢前行,抱怨声此起彼伏,不少人在抱怨这到底是谁设计的如此狭窄的过道空间。
张朝阳一行五人带着几瓶酒来到明亮许多的餐车,阵阵香味扑鼻,已有不少人在就餐。
餐车里摆放着十几张铺着白色桌布的小方桌,每张桌子旁都坐着衣着体面的乘客。头顶的吊扇缓缓转动,带来些许凉意。
这年代火车上的饭有一个专业的名词,叫做火车餐。
不同的车票和行政级别对应不同的用餐标准。
列车上的规定,餐车里的饭菜,分为甲乙丙三个标准,甲级饭菜是两荤一素,乙级饭菜是一荤一素,丙级饭菜是一道素菜。
张朝阳几个按规定只能吃乙级饭菜,当然如果张朝阳拿出其它几个证件也是能吃甲级饭菜。
但他不愿意特立独行让人知道自己的事,几个人围坐在一起,就着带来的酒,边吃边喝,聊着自己看到过或者听到过的各地的奇闻趣事。
听说广东那边现在流行一种叫的确良的布料,王胜全夹了一筷子炒肉片,神秘兮兮地说,比咱们的棉布结实多了,还不容易皱。
我倒是听说那边已经开始有电视机了,刘文堂抿了一口酒,眼睛发亮,据说一个院子里几十号人围着一台小电视看呢!
李保国微笑着听年轻人聊天,偶尔插上几句。
餐车里弥漫着饭菜的香气和酒香,伴随着欢声笑语,构成了一幅温馨的画面。
坐火车总归是一件不那么让人感到舒服的事情,火车上的时光总是特别漫长。车轮与铁轨的撞击声、车厢的晃动、浑浊的空气,令人感觉到憋闷。更是让人倍感疲惫。
夜深时分,火车停靠在一个中转站。
上上下下的乘客打破了车厢里短暂的熟识。
火车上的列车员和停靠站值班人员开始忙着给火车上补充物资和加水。
车辆检修人员也有条不紊的给车辆检修以保证火车安全运行,每个人都各司其职。
当顶灯暗下来,打牌的、喝酒的、聊天的旅客陆续洗漱就寝,张朝阳躺在狭窄的铺位上,听着规律的哐当声,渐渐进入梦乡。
车厢里弥漫着汗味、烟草味和皮革味混合的复杂气息,但疲惫的旅客们早已习惯。
一夜无话,天明微晓,朦胧之际,习惯早起锻炼的张朝阳早已起床,他轻手轻脚地眯眼翻包,找出洗漱用品轻轻下床。
忍着厕所里的异味,走进厕所解决完个人卫生后,洗脸刷牙,冰凉的水让张朝阳清醒不少。
回到车厢,看到科长李保国躬着身子,找出洗漱用品准备去洗漱。科长,你起床了张朝阳小声招呼道。
嗯,你倒是起的早,到底还是年轻人,身体好李保国点点头道,声音里带着长辈特有的慈爱。
随着乘客们陆续起床,车厢里又热闹起来。
有人打开车窗,让清晨的新鲜空气涌入;有人泡上一杯浓茶,开始阅读报纸;还有人在整理行李,为即将到站做准备。
每个人脸上都带着建设国家的热情,准备迎接新的一天。
早餐后又是漫长的等待。经过三四十多个小时,当火车终于驶入羊城站时,除了张朝阳,其他四人都是脸色惨白、双腿发软。
李保国甚至需要扶着月台的柱子才能站稳,他的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
这身子骨,还不如年轻人了。李保国苦笑着对张朝阳说,声音里带着掩饰不住的疲惫。但他的眼睛依然明亮,显示出老革命特有的坚韧。
好在羊城外经贸局已经派人在站台等候。
看着接站同志热情的笑容,张朝阳知道,这次广交会一定会收获满满。
站台上人来人往,广播里播放着欢快的音乐,远处传来粤语的吆喝声,一切都那么新鲜而充满希望。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清晨的阳光透过办公室的玻璃窗洒进来,在斑驳的木地板上投下温暖的光斑。
王大姐抱着才一岁多的孩子坐在角落,孩子在她怀里不安分地扭动着,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
办公室里弥漫着一股淡淡的奶香味,与墨水和纸张的气息混合在一起。
小王,这次广交会你就别去了。科长李保国放下手中的文件,扶了扶黑框眼镜,镜片后的眼睛流露出温和的神色,孩子还小,你留在科里值班吧。
王大姐感激地点点头,眼角有些湿润。
这年头能遇上体恤下属的领导不容易,特别是对女职工来说。
她轻轻拍着孩子的背,看着办公室里忙碌的同事们,心中既愧疚又温暖。
办公室里顿时热闹起来,张朝阳帮着刘文堂整理参展样品清单,两人蹲在地上,小心翼翼地清点着那些精美的工艺品。
李建业和王胜全则在打包宣传资料,牛皮纸包裹发出沙沙的响声。
窗外传来清脆的自行车铃声和远处广播里播放的革命歌曲,交织成一幅生动的晨间图景。
这次秋季广交会,京城外贸局派出了精干力量,由李保国带队,一行五人即将南下羊城。
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兴奋和期待,毕竟能参加广交会,在这个年代是难得的荣誉。
广交会最早叫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李保国一边检查文件一边给大家科普。
他的声音不高不低,带着知识分子特有的沉稳,后来伍先生觉得外国人记不住,就改成了广交会。
张朝阳闻言抬起头,阳光正好照在他年轻的脸上:这名字取得妙啊,既点明了地点在广州,又寓意广交朋友。
没错,李保国赞许地看了张朝阳一眼,嘴角微微上扬。
广交会一年春秋两届,伍先生亲自多次到过广交会,从场馆建设到安全保卫,处处都体现着他的关怀。
办公室里的人都不由自主地挺直了腰杆。
能参与这样的国家大事,每个人都感到无比光荣。
墙上挂着的时钟滴答作响,仿佛也在为即将到来的旅程倒计时。
李保国继续介绍:首届广交会是在中苏友好大厦举办的,展区只有9600平方米,分了五个展馆...
张朝阳一边听一边在心里盘算。
1957年首届广交会成交1754万美元,占当年全国创汇的20%,这数字放在当时堪称惊人。
连续三年最受欢迎的展品是陶瓷、茶叶、丝绸和中药,占比超过60%。到了1958年,展馆搬到了侨光路,面积扩大到1.3万平方米;
1959年又迁至起义路新馆,面积达到3.45万平方米......
时间差不多了,出发吧。李保国看了看手表,打断了张朝阳的思绪。他的声音里带着掩饰不住的期待。
一行人提着行李走出办公楼。
九月的四九城,秋高气爽,湛蓝的天空中飘着几朵白云,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桂花香。
街边的梧桐树已经开始泛黄,偶尔有几片落叶打着旋儿飘落。
作为全国政治中心和交通枢纽,四九城火车站修建得气势恢宏。
高大的穹顶下,人流如织却又井然有序。站前广场上,穿着各色服装的人们匆匆走过。
有提着藤箱的干部,有背着包袱的农民,还有穿着军装的军人。
远处传来小贩叫卖茶叶蛋和烧饼的声音,与车站广播里播放的《东方红》交织在一起。
还有半小时发车,咱们先去检票。李保国领着大家走向检票口,他的步伐稳健有力,显示出老革命特有的精气神。
这年头坐火车的人不多,火车票也不是好弄的。
普通百姓出行大多靠双腿,只有出差或远行才会选择火车。
除了车票,还必须持有单位开具的介绍信,上面要写明单位、目的地和出行目的。
乘警会严格核对,要是目的地跟车票地址不符合的话,也会被列车上的乘警撵下来。
卧铺票可不好弄,王胜全小声对张朝阳说,他的眼睛因为兴奋而闪闪发亮。
多亏科长通过局里协调,不然咱们得坐几十个小时的硬座。他的声音里满是感激。
乘坐卧铺车厢是需要一定级别的公家身份才能买的到,这回参加广交会,看来局里很重视。
张朝阳摸了摸口袋里的车票,感受着硬纸板的质感,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期待。
检票员穿着军绿色大衣,客气地给每张票划上线,就让他们进去。
穿过检票口,月台上停着一列老式蒸汽机车,车头正喷吐着灰白色的烟雾,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壮观。
张朝阳是第一次见到这个年代的火车,那庞大的钢铁身躯和复杂的机械结构让他不禁驻足观望。
走进卧铺车厢,一行人找到自己的铺位,他惊讶地发现很多铺位都空着。
人这么少?他小声嘀咕。
卧铺要一定级别才能坐,李建业解释道,一边把行李塞到床铺下面,普通干部只能坐硬座。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优越感。
下午一点半,火车迟迟没有启动。
直到站台上的人都散去了,车站的值班人员吹响了哨子,这才听到列车员关门的声音。
随着哐当一声巨响,列车缓缓开动,窗外的景色开始慢慢后退。
车速不快,估摸只有六七十公里,铁轨接缝处传来的咔嗒声此起彼伏,转弯时车身还会明显倾斜。
透过可以上下推拉的车窗,露出一帧帧真实的画面,四九城的街景渐渐被田野风光取代。
金黄的麦田、绿油油的菜地、远处连绵的群山,构成了一幅流动的画卷。
不一会儿,一位穿蔚蓝色制服的女列车员来检票,她仔细核对每张硬纸板车票后收走放到一个小包里,换成金属号牌递给张朝阳。
那是一位约莫三十岁的女性,梳着整齐的短发,脸上带着职业性的微笑。
张朝阳注意到她的手指粗糙,显然是常年劳作的结果。
张朝阳小心地把票据收好——这年头的火车票没有姓名,丢了谁捡到都能用,所以一定要保管好。
他把金属号牌贴身放好,感受着冰凉的触感。
旅途漫长而枯燥,科长李保国他们拿出扑克打起了升级,张朝阳看了一会儿觉得没意思。
爬到上铺从挎包里掏出一本书。但书上的字怎么也看不进去,他的思绪又回到了昨天那个神秘的会面......
昨天刚上班不久,他就被一辆军绿色的吉普车接走,带到一个戒备森严的大院。
院门口站着持枪的哨兵,目光锐利如鹰。
穿过几道检查,他被带进一间简朴的办公室,墙上挂着大幅的全国地图和世界地图。
身着将官制服的刘百昌神情严肃地向他敬了个军礼,然后递过来几个证件和几套不同制服,还有一把乌黑发亮的手枪。
阳光从窗户斜射进来,照在那把手枪上,反射出冷冽的光芒。
刘伯伯,这是?张朝阳一脸懵逼,手指不自觉地摩挲着那些崭新的证件。
张朝阳同志,刘百昌的声音铿锵有力,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根据首长指示,鉴于你的特殊技能,经测试已达到组织要求标准,现正式特招你进入队伍特殊部门第九局,专门处理特殊事件。
张朝阳翻开证件:队伍第九办公室、调查部第九办公室、治安部第九办公室,还有持枪证。
每个证件上都印着他的照片和名字,张朝阳有点傻眼,他不记得自己有交过照片。
照片上的自己表情严肃,眼神锐利,完全不像平时的模样。
你直属首长管理,行政级别由23级提升至13级。刘百昌继续道,他的声音在安静的办公室里显得格外清晰。
平时你仍在原单位工作,但时间可以自由安排。处理不同事件使用不同证件,对外联络单位是队伍第九办公室,联络人就是我。
张朝阳眨了眨眼,一脸认真的看着刘百昌将军:那个,刘将军,我在这些单位都有编制,都能领13级工资吗?
刘百昌明显愣了一下,嘴角抽搐着。
按规定确实如此,只要在单位名册有定编和行政级别,是要发工资的。
但从来没人会这么直白地问出来,这个年代讲究奉献精神,多领工资这种事想都不敢想。
基本上都没有人会想到或者会提出来要在几个单位都要领工资,张朝阳是另类。
可以。刘百昌哼哼唧唧半天,从牙缝里挤出两个字。
因为保密原因,但原单位还是按原级别。说完就一脚把张朝阳送出了办公室。
回单位的路上,张朝阳掰着手指头算账:13级月工资155.5元,三个单位就是466.5元,再加上外贸局的49.5元,一个月516元!就算十年不涨工资也够花了......想到这里,他的嘴角不自觉地上扬。
张朝阳迷迷糊糊的躺在上铺上似睡非睡中,不知不觉到了晚饭时间。朝阳,吃饭了。刘文堂的声音把张朝阳从回忆中拉回现实。
张朝阳瞟了眼玻璃车窗,窗外已是漆黑一片,偶尔掠过的灯火像流星般转瞬即逝。
天地间仿佛是只余下自己搭乘的这辆呼啸而过灯火通明的火车。
硬卧车厢的乘客都是有一定级别的公家身份,到了饭点,有不少人纷纷行动,朝着餐车方向走去。
过道狭窄,人们不得不排队缓慢前行,抱怨声此起彼伏,不少人在抱怨这到底是谁设计的如此狭窄的过道空间。
张朝阳一行五人带着几瓶酒来到明亮许多的餐车,阵阵香味扑鼻,已有不少人在就餐。
餐车里摆放着十几张铺着白色桌布的小方桌,每张桌子旁都坐着衣着体面的乘客。头顶的吊扇缓缓转动,带来些许凉意。
这年代火车上的饭有一个专业的名词,叫做火车餐。
不同的车票和行政级别对应不同的用餐标准。
列车上的规定,餐车里的饭菜,分为甲乙丙三个标准,甲级饭菜是两荤一素,乙级饭菜是一荤一素,丙级饭菜是一道素菜。
张朝阳几个按规定只能吃乙级饭菜,当然如果张朝阳拿出其它几个证件也是能吃甲级饭菜。
但他不愿意特立独行让人知道自己的事,几个人围坐在一起,就着带来的酒,边吃边喝,聊着自己看到过或者听到过的各地的奇闻趣事。
听说广东那边现在流行一种叫的确良的布料,王胜全夹了一筷子炒肉片,神秘兮兮地说,比咱们的棉布结实多了,还不容易皱。
我倒是听说那边已经开始有电视机了,刘文堂抿了一口酒,眼睛发亮,据说一个院子里几十号人围着一台小电视看呢!
李保国微笑着听年轻人聊天,偶尔插上几句。
餐车里弥漫着饭菜的香气和酒香,伴随着欢声笑语,构成了一幅温馨的画面。
坐火车总归是一件不那么让人感到舒服的事情,火车上的时光总是特别漫长。车轮与铁轨的撞击声、车厢的晃动、浑浊的空气,令人感觉到憋闷。更是让人倍感疲惫。
夜深时分,火车停靠在一个中转站。
上上下下的乘客打破了车厢里短暂的熟识。
火车上的列车员和停靠站值班人员开始忙着给火车上补充物资和加水。
车辆检修人员也有条不紊的给车辆检修以保证火车安全运行,每个人都各司其职。
当顶灯暗下来,打牌的、喝酒的、聊天的旅客陆续洗漱就寝,张朝阳躺在狭窄的铺位上,听着规律的哐当声,渐渐进入梦乡。
车厢里弥漫着汗味、烟草味和皮革味混合的复杂气息,但疲惫的旅客们早已习惯。
一夜无话,天明微晓,朦胧之际,习惯早起锻炼的张朝阳早已起床,他轻手轻脚地眯眼翻包,找出洗漱用品轻轻下床。
忍着厕所里的异味,走进厕所解决完个人卫生后,洗脸刷牙,冰凉的水让张朝阳清醒不少。
回到车厢,看到科长李保国躬着身子,找出洗漱用品准备去洗漱。科长,你起床了张朝阳小声招呼道。
嗯,你倒是起的早,到底还是年轻人,身体好李保国点点头道,声音里带着长辈特有的慈爱。
随着乘客们陆续起床,车厢里又热闹起来。
有人打开车窗,让清晨的新鲜空气涌入;有人泡上一杯浓茶,开始阅读报纸;还有人在整理行李,为即将到站做准备。
每个人脸上都带着建设国家的热情,准备迎接新的一天。
早餐后又是漫长的等待。经过三四十多个小时,当火车终于驶入羊城站时,除了张朝阳,其他四人都是脸色惨白、双腿发软。
李保国甚至需要扶着月台的柱子才能站稳,他的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
这身子骨,还不如年轻人了。李保国苦笑着对张朝阳说,声音里带着掩饰不住的疲惫。但他的眼睛依然明亮,显示出老革命特有的坚韧。
好在羊城外经贸局已经派人在站台等候。
看着接站同志热情的笑容,张朝阳知道,这次广交会一定会收获满满。
站台上人来人往,广播里播放着欢快的音乐,远处传来粤语的吆喝声,一切都那么新鲜而充满希望。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