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津门行
网络小说网www.sw.kifor.cn,最快更新《四合院之莽悍》最新章节!
清晨的阳光透过办公室的窗户洒进来,张朝阳刚泡好一杯茶,还没来得及喝上一口,办公室的门就被猛地推开。
“朝阳,有紧急任务”科长李保国风风火火地闯进来,额头上还挂着汗珠,显然是一路小跑过来的。
张朝阳立刻放下茶杯站起身:科长,什么情况?
李保国从公文包里掏出一叠文件,语速飞快地说:有批货本来是前几天由进出口公司那边派人送到津门港口交接的。但这批货延期到今天才做出来,进出口公司的人前几天都押着货去津门了,现在实在抽不出人手,需要咱们局里协助派人今天一定要把货送到港口去交接。”
他擦了擦汗,继续道:这批货今天必须送到港口交接,不然船就要走了。到时候不但收不到货款,还得赔违约金。科里其他人都去其他厂里催货了,只能派你去。
张朝阳接过文件快速浏览着,这是一批精美瓷器,价值不菲,难怪这么着急。
这是货物资料和介绍信,李保国又递过来一个信封,到保卫科领把枪赶紧走。记住,一定要按时送到,路上注意安全,货物绝不能出现任何意外和损坏!
明白,科长。张朝阳把资料塞进公文包,转身就要往外走。
等等,李保国叫住他,压低声音说,这批货很重要,上面领导都在盯着。办好了,年底评优肯定有你一个。
张朝阳点点头,快步走出办公室。走廊上,他能听到自己的脚步声在空荡的楼道里回响。这个任务来得突然,但他并不慌张。自从学校毕业分到到外贸局,他已经处理过不少紧急情况。
保卫科的枪械库在办公楼的地下室。张朝阳出示了证件和批条,值班的保卫干事带他进入戒备森严的枪械库。
要什么型号?保卫干事问道。
张朝阳扫视着枪架,最后选了把勃朗宁手枪。这把枪他熟悉,在部队时就经常使用。他又拿了两个弹夹和五十发子弹,熟练地检查了枪械状态,确认无误后才收好。
会用枪?保卫干事有些惊讶。
从小跟家里人练过。张朝阳简短地回答,没有多说。
走出枪械库,张朝阳直接去了仓库。七辆解放牌卡车已经整装待发,每辆车旁都站着两名荷枪实弹的保卫人员。这批货显然比他想象的还要重要。
仓库主任迎上来:张干事,货物已经全部装车,这是清单,请您核对一下。
张朝阳仔细对照清单和实物,这批精美瓷器包装得十分考究,每个木箱都用稻草和泡沫仔细填充,外面还裹了防水油布。他注意到有几个箱子上贴着易碎防潮等醒目标签。
都检查过了?张朝阳问道。
都检查过了,绝对没问题。仓库主任保证道。
张朝阳点点头,走向打头的那辆卡车。保卫科带队的周队长已经在驾驶室等着了。周队长四十出头,身材魁梧,浓眉大眼,一看就是行伍出身。
张干事,咱们这就出发?周队长问道。
出发。张朝阳跳上副驾驶位置,对司机王师傅点点头。
随着引擎的轰鸣声,车队缓缓驶出仓库大院。张朝阳看了看手表,早上八点整。按照这个速度,下午应该能赶到津门港口。
车队行驶在京塘公路上。这条路连接京城和津门,是条老路,路面坑坑洼洼,卡车不得不以每小时二三十公里的速度缓慢前行。
驾驶室里,张朝阳掏出包大前门,递给开车的王师傅和坐在中间的周队长各一支。三人点上烟,狭小的空间里顿时烟雾缭绕。
张干事是第一次去津门?周队长吐着烟圈问道。
是啊,上班后倒是经常到各个地方出差,津门这还是第一次。张朝阳回答。
那您可得好好尝尝津门的美食。周队长来了兴致,津门的小吃可是全国闻名。
王师傅插话道:周队长是津门通,他老婆就是津门人。
可不是嘛,周队长笑道,我当兵时在津门待了五年,后来娶了个津门媳妇。津门三绝——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十八街麻花,那是一绝。还有煎饼果子、锅巴菜、糖炒栗子
周队长如数家珍地介绍着,说得张朝阳和王师傅直咽口水。
到了津门,我请二位好好吃一顿。周队长拍着胸脯保证。
中午时分,车队行驶到一处开阔地带。周队长看了看表:都十二点了,咱们停下来吃点东西,顺便检查下车况。
王师傅把车停在路边,后面的车队也跟着停下。保卫人员纷纷下车,有的检查车辆,有的跑到路边草丛里方便。
王师傅从路边找了几块石头,熟练地垒了个简易灶台,又取出口铁锅架在上面。周队长把自己的铝制饭盒放进锅里,倒了些水准备热饭。
张朝阳借着车厢的掩护,从随身的挎包里变出三个饭盒和一些馒头。这是他今早特意准备的,里面装着红烧肉和卤牛肉。
哟,张干事准备得挺充分啊。周队长惊讶道。
家里给准备的,咱们一起吃。张朝阳笑着说。
王师傅搬出三个小马扎和折叠桌,三人围坐在一起。当饭盒打开时,浓郁的肉香立刻飘散开来,引得周围几个保卫人员直往这边看。
嚯,这红烧肉做得地道!周队长夹起一块肥瘦相间的肉,赞不绝口。
王师傅也连连点头:张干事,您这伙食标准可不低啊。
张朝阳笑了笑:我就好这口,工资基本都花在吃上了。
三人边吃边聊,气氛融洽。张朝阳注意到,周队长虽然看似粗犷,但言谈举止间透着股精明劲儿,不愧是保卫科的骨干。
饭后稍事休息,车队继续上路。下午四点左右,远处已经能看到津门城市的轮廓。
津门与京城虽然相距不远,但风貌迥异。车队驶入市区后,张朝阳透过车窗打量着这座滨海城市。
街道两旁是风格各异的建筑,既有传统的中式楼阁,也有西式的洋房。周队长介绍说,这些都是租界时期留下的,体现了中西文化的交融。
津门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称,周队长指着窗外,你看那边,是意大利风格的,再往前是法式的...
越靠近港口,空气中的咸腥味越重。等车队到达港口时,已是下午五点多。码头上人声鼎沸,工人们推着小车来回穿梭,将货物从船上卸下,又运往各处仓库。
进出口公司的人早已在码头等候。那是个戴眼镜的年轻人,姓陈,看起来十分焦急。
总算把你们等来了,陈干事擦着汗说,不过管仓库的人已经下班了,今天没法办理入库手续。
那怎么办?张朝阳皱眉问道。
只能先在港口招待所住一晚,明天一早再办手续。陈干事说,我已经安排好了住处。
张朝阳和周队长商量后,决定留下部分人员看守货物,其他人去招待所休息。周队长热情地邀请张朝阳去市区品尝当地美食,王师傅因为开车太累婉拒了。
张朝阳和周队长坐公交车来到市区。津门的夜晚比京城热闹许多,街道两旁小吃摊林立,叫卖声此起彼伏。
周队长带着张朝阳尝遍了津门小吃:耳朵眼炸糕外酥里嫩,麻花香甜酥脆,豆皮卷圈咸香可口...张朝阳吃得赞不绝口。
走,带你去同聚楼,周队长意犹未尽,那里的海鲜是一绝,你难得来津门,必须尝尝。
两人来到同聚楼门前,正要进去,突然从里面冲出一群穿着黄色军装的年轻人。他们勾肩搭背,醉醺醺的,其中一个猛地将张朝阳和周队长推开。
让开让开!别挡道!那年轻人嚣张地喊道。
张朝阳稳住身形,冷冷地看着这群人。他们大约七八个,年纪都不大,但态度极其嚣张,一看就是当地的大院子弟。
那群人看了眼被推开的张朝阳和周队长,不但没有道歉,反而哄笑起来,其中一个还朝地上吐了口痰。
张朝阳眼神一冷,也没惯着,正好也闲着腚疼,索性活动一下手脚,没等周队长反应过来,他已经冲了上去。
啪啪啪啪!四个响亮的耳光,四个年轻人应声倒地。
剩下的三人还没反应过来,张朝阳又是三脚,干净利落地将他们全部放倒。
整个同聚楼门口顿时鸦雀无声,所有人都惊呆了。周队长也愣在原地,他没想到看似文质彬彬的张朝阳身手这么好。
我草,小张你这么猛?周队长回过神来,也不甘示弱,上前对着倒地的几人就是几脚。
其中一个年轻人挣扎着爬起来,指着张朝阳骂道:你他妈谁啊?敢打我们?兄弟们干他!
说着,他们纷纷从身上掏出家伙:军刺、车链子、钢管...周围的人群惊呼着散开。
看到这群小子掏家伙还想继续纠缠,张朝阳脾气一下也上来了,去尼玛,犯贱找死是吧,还没等七个小子有什么动作,张朝阳冲上去就是一顿拳打脚踢,拔出腰间手枪上膛,就要冲几个小子开火。
一旁的周队长看的目瞪口呆,看到张朝阳拔出枪就要开火,卧槽,一个激灵扑上去双手把张朝阳持枪的手一把朝天举去。
“小九、九哥,不要开枪,自己人自己人”同聚楼也急急忙忙跑出一群人也扑过来一把抱住张朝阳,有喊九哥的,也有喊小九的
在众人劝导中,张朝阳把枪插回腰间枪袋里,心气不顺的又冲几个吓得浑身抖索东倒西歪的小子一顿踢。
张朝阳定睛一看,从饭店里跑出来的这群人,喊自己小九的是二伯娘娘家的侄子,喊自己九哥的都是京城大院在外混的顽主。
安平哥?你们怎么在津门?这群小子跟你们认识?张朝阳收起架势问道。
刘平安赶紧跑过来,低声说:都是自己人,这几个小子家里都是队伍上的,那个还是你小婶子娘家的亲戚。
张朝阳皱了皱眉,刘平安转身对那几个年轻人喝道:你们几个不长眼的东西,知道这是谁吗?京城张家的九少爷!
那几个年轻人一听张家九少爷几个字,脸色顿时变了。其中一个结结巴巴地说:就...就是那个...
就是那个让你们津门几个老炮闻风丧胆的九爷!刘平安补充道。
那几个年轻人顿时蔫了,连连道歉。张朝阳摆摆手:算了,以后别这么嚣张。
说实话别看刘平安和几个顽主比张朝阳年龄大,那真是从心底里怕张朝阳,不应该说是他们几个怕张朝阳。
京城在外混的那些顽主、老炮、佛爷混黑的没有不怕张朝阳,惹到张朝阳情况好点的是断手断脚,很多直接消失的无影无踪。
都知道是张朝阳弄得就是找不出丁点证据,可以看出张朝阳狠辣的手段。
“行了,你领这几个小子玩去,现在味道有点不对,别在外面瞎混,我跟同事吃个饭”也不管这群人张朝阳挥挥手跟周队长往饭馆里走去。
“尼玛太吓人,你们这群家伙命大检了条命回来,不行,你们还得请我们喝几顿酒才行”刘平安踹了几个家伙一脚,边走边跟跟这些家伙低声说起张朝阳的恐怖。
张朝阳跟周队长两人边吃边喝聊着闲嗑,对于张朝阳的家里情况,周队长也有些了解,说起来家里跟张朝阳两个伯父也是一路人,两人天然的亲近。
在同聚楼享用完美食,张朝阳和周队长回到招待所。周队长很快就鼾声如雷,张朝阳却悄悄起身,准备去黑市转转。
他早就听说津门的黑市很有特色,这次难得来一趟,想给家人带些礼物。
尤其是姐姐张小四和两个妹妹,要是知道他出差没带礼物,肯定要闹脾气。
另外出来一趟给同事和领导也要带点东西,人情世故不能不懂,不然怎么进步。
张朝阳换了身衣服,戴上帽子和口罩,按照白天打听的地址来到黑市附近。
入口处有人把守,看到他拿着空麻袋,只是简单检查了一下就放行了。
津门的黑市比京城的规模更大,商品也更丰富。由于津门是北方纺织业中心,这里有很多质量上乘的布料和成衣。
张朝阳给姐姐买了条漂亮的丝巾,给两个妹妹买了海军衫,给家里其他人也买了不少。
最吸引他的是海鲜区。虽然这个年代冷链运输不发达,但津门靠海,各种新鲜海产应有尽有。张朝阳买了不少干货:海参、鲍鱼、鱼翅...这些都是京城少见的珍品。
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张朝阳发现有个老渔民在卖一种罕见的红色海马。听老人说,这是大补之物,对老人和孩子特别好。张朝阳毫不犹豫地全部买下,准备带回去给爷爷奶奶补身体。
采购完毕,张朝阳找了个隐蔽处,将大部分东西藏了起来,只留几样放在麻袋里做样子,然后悄悄返回招待所。
第二天一早,张朝阳和周队长带着车队来到港口仓库。进出口公司的陈干事已经办好了手续,交接过程十分顺利。
就在准备返程时,陈干事又找到张朝阳:张干事,能不能帮个忙?我们这边有几台设备要运回京城,正好你们的车空着...
张朝阳看了看那些设备,是几台进口的精密仪器,体积不大。他给科长打了个电话请示,得到批准后,同意帮忙运输。
陈干事十分感激,送给每人一份津门特产作为谢礼。车队启程返回京城,一路上平安无事。
回到京城时已是晚上十点。张朝阳将设备交接给仓库,又向科长电话汇报了任务完成情况,这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宿舍。
他简单洗漱后倒在床上,很快就进入梦乡。这次津门之行虽然短暂,但收获颇丰,不仅完成了任务,还见识了津门的风土人情。
更重要的是,他买到了那些珍贵的海产品,可以好好孝敬长辈了。
明天休息,他打算一早就回家,给家人们一个惊喜...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清晨的阳光透过办公室的窗户洒进来,张朝阳刚泡好一杯茶,还没来得及喝上一口,办公室的门就被猛地推开。
“朝阳,有紧急任务”科长李保国风风火火地闯进来,额头上还挂着汗珠,显然是一路小跑过来的。
张朝阳立刻放下茶杯站起身:科长,什么情况?
李保国从公文包里掏出一叠文件,语速飞快地说:有批货本来是前几天由进出口公司那边派人送到津门港口交接的。但这批货延期到今天才做出来,进出口公司的人前几天都押着货去津门了,现在实在抽不出人手,需要咱们局里协助派人今天一定要把货送到港口去交接。”
他擦了擦汗,继续道:这批货今天必须送到港口交接,不然船就要走了。到时候不但收不到货款,还得赔违约金。科里其他人都去其他厂里催货了,只能派你去。
张朝阳接过文件快速浏览着,这是一批精美瓷器,价值不菲,难怪这么着急。
这是货物资料和介绍信,李保国又递过来一个信封,到保卫科领把枪赶紧走。记住,一定要按时送到,路上注意安全,货物绝不能出现任何意外和损坏!
明白,科长。张朝阳把资料塞进公文包,转身就要往外走。
等等,李保国叫住他,压低声音说,这批货很重要,上面领导都在盯着。办好了,年底评优肯定有你一个。
张朝阳点点头,快步走出办公室。走廊上,他能听到自己的脚步声在空荡的楼道里回响。这个任务来得突然,但他并不慌张。自从学校毕业分到到外贸局,他已经处理过不少紧急情况。
保卫科的枪械库在办公楼的地下室。张朝阳出示了证件和批条,值班的保卫干事带他进入戒备森严的枪械库。
要什么型号?保卫干事问道。
张朝阳扫视着枪架,最后选了把勃朗宁手枪。这把枪他熟悉,在部队时就经常使用。他又拿了两个弹夹和五十发子弹,熟练地检查了枪械状态,确认无误后才收好。
会用枪?保卫干事有些惊讶。
从小跟家里人练过。张朝阳简短地回答,没有多说。
走出枪械库,张朝阳直接去了仓库。七辆解放牌卡车已经整装待发,每辆车旁都站着两名荷枪实弹的保卫人员。这批货显然比他想象的还要重要。
仓库主任迎上来:张干事,货物已经全部装车,这是清单,请您核对一下。
张朝阳仔细对照清单和实物,这批精美瓷器包装得十分考究,每个木箱都用稻草和泡沫仔细填充,外面还裹了防水油布。他注意到有几个箱子上贴着易碎防潮等醒目标签。
都检查过了?张朝阳问道。
都检查过了,绝对没问题。仓库主任保证道。
张朝阳点点头,走向打头的那辆卡车。保卫科带队的周队长已经在驾驶室等着了。周队长四十出头,身材魁梧,浓眉大眼,一看就是行伍出身。
张干事,咱们这就出发?周队长问道。
出发。张朝阳跳上副驾驶位置,对司机王师傅点点头。
随着引擎的轰鸣声,车队缓缓驶出仓库大院。张朝阳看了看手表,早上八点整。按照这个速度,下午应该能赶到津门港口。
车队行驶在京塘公路上。这条路连接京城和津门,是条老路,路面坑坑洼洼,卡车不得不以每小时二三十公里的速度缓慢前行。
驾驶室里,张朝阳掏出包大前门,递给开车的王师傅和坐在中间的周队长各一支。三人点上烟,狭小的空间里顿时烟雾缭绕。
张干事是第一次去津门?周队长吐着烟圈问道。
是啊,上班后倒是经常到各个地方出差,津门这还是第一次。张朝阳回答。
那您可得好好尝尝津门的美食。周队长来了兴致,津门的小吃可是全国闻名。
王师傅插话道:周队长是津门通,他老婆就是津门人。
可不是嘛,周队长笑道,我当兵时在津门待了五年,后来娶了个津门媳妇。津门三绝——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十八街麻花,那是一绝。还有煎饼果子、锅巴菜、糖炒栗子
周队长如数家珍地介绍着,说得张朝阳和王师傅直咽口水。
到了津门,我请二位好好吃一顿。周队长拍着胸脯保证。
中午时分,车队行驶到一处开阔地带。周队长看了看表:都十二点了,咱们停下来吃点东西,顺便检查下车况。
王师傅把车停在路边,后面的车队也跟着停下。保卫人员纷纷下车,有的检查车辆,有的跑到路边草丛里方便。
王师傅从路边找了几块石头,熟练地垒了个简易灶台,又取出口铁锅架在上面。周队长把自己的铝制饭盒放进锅里,倒了些水准备热饭。
张朝阳借着车厢的掩护,从随身的挎包里变出三个饭盒和一些馒头。这是他今早特意准备的,里面装着红烧肉和卤牛肉。
哟,张干事准备得挺充分啊。周队长惊讶道。
家里给准备的,咱们一起吃。张朝阳笑着说。
王师傅搬出三个小马扎和折叠桌,三人围坐在一起。当饭盒打开时,浓郁的肉香立刻飘散开来,引得周围几个保卫人员直往这边看。
嚯,这红烧肉做得地道!周队长夹起一块肥瘦相间的肉,赞不绝口。
王师傅也连连点头:张干事,您这伙食标准可不低啊。
张朝阳笑了笑:我就好这口,工资基本都花在吃上了。
三人边吃边聊,气氛融洽。张朝阳注意到,周队长虽然看似粗犷,但言谈举止间透着股精明劲儿,不愧是保卫科的骨干。
饭后稍事休息,车队继续上路。下午四点左右,远处已经能看到津门城市的轮廓。
津门与京城虽然相距不远,但风貌迥异。车队驶入市区后,张朝阳透过车窗打量着这座滨海城市。
街道两旁是风格各异的建筑,既有传统的中式楼阁,也有西式的洋房。周队长介绍说,这些都是租界时期留下的,体现了中西文化的交融。
津门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称,周队长指着窗外,你看那边,是意大利风格的,再往前是法式的...
越靠近港口,空气中的咸腥味越重。等车队到达港口时,已是下午五点多。码头上人声鼎沸,工人们推着小车来回穿梭,将货物从船上卸下,又运往各处仓库。
进出口公司的人早已在码头等候。那是个戴眼镜的年轻人,姓陈,看起来十分焦急。
总算把你们等来了,陈干事擦着汗说,不过管仓库的人已经下班了,今天没法办理入库手续。
那怎么办?张朝阳皱眉问道。
只能先在港口招待所住一晚,明天一早再办手续。陈干事说,我已经安排好了住处。
张朝阳和周队长商量后,决定留下部分人员看守货物,其他人去招待所休息。周队长热情地邀请张朝阳去市区品尝当地美食,王师傅因为开车太累婉拒了。
张朝阳和周队长坐公交车来到市区。津门的夜晚比京城热闹许多,街道两旁小吃摊林立,叫卖声此起彼伏。
周队长带着张朝阳尝遍了津门小吃:耳朵眼炸糕外酥里嫩,麻花香甜酥脆,豆皮卷圈咸香可口...张朝阳吃得赞不绝口。
走,带你去同聚楼,周队长意犹未尽,那里的海鲜是一绝,你难得来津门,必须尝尝。
两人来到同聚楼门前,正要进去,突然从里面冲出一群穿着黄色军装的年轻人。他们勾肩搭背,醉醺醺的,其中一个猛地将张朝阳和周队长推开。
让开让开!别挡道!那年轻人嚣张地喊道。
张朝阳稳住身形,冷冷地看着这群人。他们大约七八个,年纪都不大,但态度极其嚣张,一看就是当地的大院子弟。
那群人看了眼被推开的张朝阳和周队长,不但没有道歉,反而哄笑起来,其中一个还朝地上吐了口痰。
张朝阳眼神一冷,也没惯着,正好也闲着腚疼,索性活动一下手脚,没等周队长反应过来,他已经冲了上去。
啪啪啪啪!四个响亮的耳光,四个年轻人应声倒地。
剩下的三人还没反应过来,张朝阳又是三脚,干净利落地将他们全部放倒。
整个同聚楼门口顿时鸦雀无声,所有人都惊呆了。周队长也愣在原地,他没想到看似文质彬彬的张朝阳身手这么好。
我草,小张你这么猛?周队长回过神来,也不甘示弱,上前对着倒地的几人就是几脚。
其中一个年轻人挣扎着爬起来,指着张朝阳骂道:你他妈谁啊?敢打我们?兄弟们干他!
说着,他们纷纷从身上掏出家伙:军刺、车链子、钢管...周围的人群惊呼着散开。
看到这群小子掏家伙还想继续纠缠,张朝阳脾气一下也上来了,去尼玛,犯贱找死是吧,还没等七个小子有什么动作,张朝阳冲上去就是一顿拳打脚踢,拔出腰间手枪上膛,就要冲几个小子开火。
一旁的周队长看的目瞪口呆,看到张朝阳拔出枪就要开火,卧槽,一个激灵扑上去双手把张朝阳持枪的手一把朝天举去。
“小九、九哥,不要开枪,自己人自己人”同聚楼也急急忙忙跑出一群人也扑过来一把抱住张朝阳,有喊九哥的,也有喊小九的
在众人劝导中,张朝阳把枪插回腰间枪袋里,心气不顺的又冲几个吓得浑身抖索东倒西歪的小子一顿踢。
张朝阳定睛一看,从饭店里跑出来的这群人,喊自己小九的是二伯娘娘家的侄子,喊自己九哥的都是京城大院在外混的顽主。
安平哥?你们怎么在津门?这群小子跟你们认识?张朝阳收起架势问道。
刘平安赶紧跑过来,低声说:都是自己人,这几个小子家里都是队伍上的,那个还是你小婶子娘家的亲戚。
张朝阳皱了皱眉,刘平安转身对那几个年轻人喝道:你们几个不长眼的东西,知道这是谁吗?京城张家的九少爷!
那几个年轻人一听张家九少爷几个字,脸色顿时变了。其中一个结结巴巴地说:就...就是那个...
就是那个让你们津门几个老炮闻风丧胆的九爷!刘平安补充道。
那几个年轻人顿时蔫了,连连道歉。张朝阳摆摆手:算了,以后别这么嚣张。
说实话别看刘平安和几个顽主比张朝阳年龄大,那真是从心底里怕张朝阳,不应该说是他们几个怕张朝阳。
京城在外混的那些顽主、老炮、佛爷混黑的没有不怕张朝阳,惹到张朝阳情况好点的是断手断脚,很多直接消失的无影无踪。
都知道是张朝阳弄得就是找不出丁点证据,可以看出张朝阳狠辣的手段。
“行了,你领这几个小子玩去,现在味道有点不对,别在外面瞎混,我跟同事吃个饭”也不管这群人张朝阳挥挥手跟周队长往饭馆里走去。
“尼玛太吓人,你们这群家伙命大检了条命回来,不行,你们还得请我们喝几顿酒才行”刘平安踹了几个家伙一脚,边走边跟跟这些家伙低声说起张朝阳的恐怖。
张朝阳跟周队长两人边吃边喝聊着闲嗑,对于张朝阳的家里情况,周队长也有些了解,说起来家里跟张朝阳两个伯父也是一路人,两人天然的亲近。
在同聚楼享用完美食,张朝阳和周队长回到招待所。周队长很快就鼾声如雷,张朝阳却悄悄起身,准备去黑市转转。
他早就听说津门的黑市很有特色,这次难得来一趟,想给家人带些礼物。
尤其是姐姐张小四和两个妹妹,要是知道他出差没带礼物,肯定要闹脾气。
另外出来一趟给同事和领导也要带点东西,人情世故不能不懂,不然怎么进步。
张朝阳换了身衣服,戴上帽子和口罩,按照白天打听的地址来到黑市附近。
入口处有人把守,看到他拿着空麻袋,只是简单检查了一下就放行了。
津门的黑市比京城的规模更大,商品也更丰富。由于津门是北方纺织业中心,这里有很多质量上乘的布料和成衣。
张朝阳给姐姐买了条漂亮的丝巾,给两个妹妹买了海军衫,给家里其他人也买了不少。
最吸引他的是海鲜区。虽然这个年代冷链运输不发达,但津门靠海,各种新鲜海产应有尽有。张朝阳买了不少干货:海参、鲍鱼、鱼翅...这些都是京城少见的珍品。
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张朝阳发现有个老渔民在卖一种罕见的红色海马。听老人说,这是大补之物,对老人和孩子特别好。张朝阳毫不犹豫地全部买下,准备带回去给爷爷奶奶补身体。
采购完毕,张朝阳找了个隐蔽处,将大部分东西藏了起来,只留几样放在麻袋里做样子,然后悄悄返回招待所。
第二天一早,张朝阳和周队长带着车队来到港口仓库。进出口公司的陈干事已经办好了手续,交接过程十分顺利。
就在准备返程时,陈干事又找到张朝阳:张干事,能不能帮个忙?我们这边有几台设备要运回京城,正好你们的车空着...
张朝阳看了看那些设备,是几台进口的精密仪器,体积不大。他给科长打了个电话请示,得到批准后,同意帮忙运输。
陈干事十分感激,送给每人一份津门特产作为谢礼。车队启程返回京城,一路上平安无事。
回到京城时已是晚上十点。张朝阳将设备交接给仓库,又向科长电话汇报了任务完成情况,这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宿舍。
他简单洗漱后倒在床上,很快就进入梦乡。这次津门之行虽然短暂,但收获颇丰,不仅完成了任务,还见识了津门的风土人情。
更重要的是,他买到了那些珍贵的海产品,可以好好孝敬长辈了。
明天休息,他打算一早就回家,给家人们一个惊喜...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