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军事

明末:从茅麓山入了大清的关!

第三十八章 满清的祖宗们!【4k】

明末:从茅麓山入了大清的关! 烽火连城k 28.76万 2025-04-25 18:37:43
网络小说网www.sw.kifor.cn,最快更新《明末:从茅麓山入了大清的关!》最新章节!

一时间全城寂静无声。

狄三品等人眼含热泪颓丧不已。

是呀,孙可望和李定国都已经死了。

南明也已经灭了。

就连他们也剃发投降了吴三桂。

再争孙可望和李定国谁对谁错又有什么意义呢?

“国主,我对不起您啊!”

“要是在当初我出死力帮您。”

“等你灭了李定国和朝廷后。”

“咱们西营定不会如此啊!”

狄三品跪在地上痛哭流涕道。

“晋王,我也对不起您啊!”

“要是我当初坚持劝说您留在广西,不要回云南和孙可望撕破脸。”

“说不定整个天下就不会亡了!”

吴子圣捂着自己的脸痛苦无比。

此时此刻,经历一场三王内讧后。

孙可望和李定国的余部们还有什么可说的?

自然是对往昔追悔莫及了。

狄三品秦将昔日在孙可望麾下十年。

对足粮足饷的日子没有珍惜。

结果等南明衮衮诸公上台后。

被饿了几顿的秦兵秦将瞬间就回过味来了。

再等到云贵失守,秦兵们遁入雨林中吃起香蕉后。

昔日能发饷的孙国主在这些人的心目中形象愈发地高大起来。

甚至就连剃发也不能阻止秦将们的怀念。

所以狄三品等人也是对孙可望愧疚啊。

而吴子圣等晋将也是后悔不已。

他们倒不是后悔跟了李定国。

而是后悔当初不该对李定国返回云南的举动听之任之。

毕竟只要李晋王不回云南抄了孙可望的老巢。

孙李之间就还能谈。

西营之间也就能够避免内讧不至于为满清所趁。

总之对于那场三王内讧。

没有一个西营将领不后悔的。

而白文选的心中也是五谷杂陈,悲痛不已。

他对孙可望和李定国本就态度复杂。

孙可望是恩主,李定国是兄弟。

白文选虽然最终选择了兄弟而两度背刺了恩主。

但到了现在这个局面。

白文选又岂能不后悔?

“本王昔日如果能劝阻晋王不要进入云南,而是带着天子返回广西自保。”

“或许国主就不会举兵向内。”

“我等西营将士也不会手足相残,同室操戈,被满洲鞑子逼迫至此了。”

“可是事情已经发生,世上没有后悔药。”

白文选郑重道:“此时此刻,我等西营将士还能作甚?”

“只能劝说平西王起兵,辅佐他光复河山,驱逐鞑虏了!”

此言一出,狄三品、吴子圣、祁三升、李如碧、塔新策、陈建等西营将士纷纷点头。

到了现在,孙李刘三人都已经没了。

就连朱由榔也被吴三桂给杀了。

西营内部在经历内讧后也矛盾重重再也回不到过去。

眼下也只有追随吴三桂起兵反清这一条路可走了!

“平西王礼贤下士,恩遇我等。”

“如果他能够反清,我等秦藩将士必然为平西王马首是瞻,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狄三品、祁三升、马宝、马唯兴等孙可望旧部郑重发誓道。

这些秦将昔日对孙可望不忠,或坐观成败,或倒戈背刺。

可到了如今,被南明朝廷教育后。

他们却是对吴三桂这个汉奸感激涕零。

并且愿意给吴三桂尽忠。

这也是一种巨大的讽刺。

因为忠义的李定国团结不了西营。

反倒是当了汉奸的吴三桂却能凝聚西营人心,让马宝等西营将士为他所用。

原因无他,吴三桂虽然是汉奸但他却极为豪爽。

要知道清廷每年拨给他的几百万两军饷。

吴三桂可大部分都砸在西营将士们的身上。

当马宝这些在雨林中饿得眼都绿了的西营将士走出雨林。

遇上了平西王送上来的几百万钱粮后。

银子拿足,肚子填饱的西营将士能不对吴三桂感激涕零吗?

只是这样一来已经死去的孙可望在阴曹地府里可就要骂人了。

他老人家在云贵十年,养了西营十年。

按照每年孙国主每年米粮六七百万石,银钱一百多万两的岁入来算。

孙可望在西营身上砸了足足七八千万!

要是再按照满清占领区的粮价具体计算。

那么孙国主的几千万石米粮那可是价值两万万三千万的银子啊!

结果一个马关都砸进去了。

孙可望依旧得不到马宝、祁三升这些人的忠心。

反倒是接盘的吴三桂随便花个三五百万马宝这帮人就哭着喊着要尽忠。

这特么人比人气死人啊!

对比吴三桂的待遇孙可望非气活不可!

“平西王若能举兵,我吴子圣也代表晋将原因效忠于他。”

吴子圣拱手长叹一气道。

昔日西营将士是在孙可望和李定国之间二选一。

这令众多将领辗转反侧,难以选择。

现在好了。

除了吴三桂西营已经没得选了。

既然如此,哪怕吴子圣对李定国忠心耿耿。

但也只能拿吴三桂凑合着当领导了。

“好!”白文选见状沉声道:“既然大家都已经做出了抉择。”

“那么本王这就去找茂遐先生合议。”

“然而率众将至王府力劝平西王起兵。”

“我等愿和巩昌王共进退!”狄三品等人纷纷拱手道。

商议已定。

白文选跨上战马前往吴藩首席谋士刘玄初的府邸。

而狄三品这些也演都不演了。

直接一窝蜂地跟着白文选浩浩荡荡地在昆明肆意驰骋。

之所以西营要谋反的举动如此嚣张。

愿意无他,实力使然矣!

平西王府内。

啪的一声,一个上好的茶杯被摔在地上碎成一片。

“猖狂!太猖狂了!”

“白文选这些人擅离驻地,又聚众在昆明城中驰骋。”

“他们这是要干什么!”

“他们这是要谋反啊!”

“他们就不知道收敛一点让朝廷不要误会本王吗!”

吴三桂满脸涨红在大堂之中咆哮道。

此言一出,身边的侍卫鲁虾吓得连忙跪在了地上。

刚刚昆明城中有探子来报。

白文选等大批西营降将聚众在城中纵马驰骋。

所以鲁虾也是不敢怠慢第一时间上报给了吴三桂。

那曾想这些王爷却是暴怒如此。

“王爷恕罪,若是觉得此事不妥。”

“小人这就将他们驱散!”鲁虾拱手道。

“驱散?”吴三桂头疼道:“白文选这些人可不是一辈人。”

“本王又岂能怠慢他们呢?”

“来人啊,召刘玄初、郭壮图、方光琛、汪士荣、胡国柱、吴国贵、夏国相七人来见我。”

“白文选等人擅离驻地前来昆明,其志定然不小。”

“本王需和诸位先生以及女婿们商讨出对策才行。”

现在白文选等人都是身居要职的满清大员。

这些聚集在昆明城中的西营将领们。

最次的一人也是总兵之职。

这么多总兵大员擅离驻地。

按照大清律法吴三桂可以直接当成谋逆处理了。

而这些西营将士聚在一起的目的。

吴三桂也不难猜到。

无非就是想要劝说自己的造反嘛。

对此吴三桂自然是嗤之以鼻,甚至是深恶痛绝的。

毕竟他是小富即安的性子。

现在西南初定,吴三桂永镇云南又兼管贵州已经是位极人臣了。

清廷每年又拨给他几百万的军饷花。

这地盘、银子、地位全都有了。

吴三桂又干嘛要造反呢?

造反成功,他只不过是身上多加了一身黄袍。

可造反失败,吴三桂可是要被诛九族的!

所以戎马一生的平西王现在是真的想要在云南歇一歇。

好好地过自己的小日子啊!

然而无论白文选这些西营降将,还是他的谋士、女婿们都动辄劝其起兵。

这在吴三桂看来无疑是得不偿失的。

所以吴三桂也是屡屡拒绝。

而今湖广有事,白文选这些降将又聚集在一起。

吴三桂想都不用想就知道这些西营降将要干什么事情。

还不是想联手劝他起兵?

所以不想造反的吴三桂现在也是气愤无比啊。

他老人家每年从清廷要来几百万的军饷养着这帮西营降将。

结果这些人却屡屡劝他造反。

这不是再和领导对着干吗?

可是即便如此吴三桂也无计可施。

原因无他,西营降将的实力太强了!

早在十几年前。

在孙可望的经营下大西军便扩充到了二十万人以上。

这种级别的兵力足以和整个满清分庭抗礼。

而到现在,虽然西营将士死的死、散的散。

可在吴三桂的招抚下依旧在大批西营将士归附于他。

在西历1659年,顺治十六年,云南绿营初设之时。

按照满清给的绿营编制,仅仅在云南一地便有六万五千五百名绿营兵。

而这些新设置的云南绿营几乎是清一色的西营兵马。

正如满清内部所说:盖云南之兵,皆系孙可望旧人,非随征员也。此被在明朝为积贼,在逆藩为叛党……

云南的六万多绿营几乎全是西营降兵。

如在再加上在四川投降吴三桂的狄三品、陈建、龙海阳、杜子香、王有德等人。

早在四年前,吴三桂麾下便有八万以上的西营降兵。

这还是仅仅是西历1659年的规模。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之后的两三年间又有大批西营兵将在绝望之下从雨林中走出投奔了吴三桂。

其中更是包括白文选这个重量级别的人物。

这就导致吴三桂麾下的西营降兵数量进一步的扩大。

到了现在早已经是在十万以上!

此时的吴三桂手握十万西营降兵。

但他的嫡系兵马又有多少呢?

按照满清给他的编制。

平西王藩下,设牛录五十三个,每牛录二百甲兵。

吴三桂手中一共有一万零六百名官甲。

这是清廷给他的八旗兵编制。

当然除了这一万零六百名八旗兵外。

清廷又配属给他绿营精锐一万两千人。

也就说是吴三桂直属的老本精锐按照编制只有区区两万两千六百人!

即便这些老本精锐的家眷们在漫长的征战中又抚养了大批男丁成年。

让吴三桂不但能补齐自己的编制。

更能以藩下的余丁训练成军。

从而得到了五六千人的余丁军队。

可就算加上这几千人。

吴三桂的老本也不到区区三万人而已!

三万老本要去镇住十万降兵?

而且这十万降兵还是久经沙场的西营兵将。

就吴三桂自己的这点实力哪里能在云南镇住场子,威福自操啊!

所以自打西营降兵投降以来。

吴三桂那可是和白文选这些人打成一片的。

毕竟这帮西营祖宗们吴三桂是真得罪不起!

要是不把这些西营祖宗们伺候好了。

就凭白文选这些人的实力。

云南一旦有变,十万西营降兵作乱。

就吴三桂手底下的三万人哪里能打得过啊!

于是乎,对于白文选等人的种种表现。

即便吴三桂颇为不满但也只能忍着。

毕竟这帮西营祖宗不但吴三桂得供着。

满清朝廷也得供着啊!

正如满清内部批判这十万西营降兵所说的一样。

清廷对白文选等人的十万西营余部也是憋屈无比。

因为这些西营降兵非但不能为清廷所用。

反而要满清每年掏几百万两银子养着。

甚至在三年前。

为了养活这十万张嘴以及他们所拥有的数万匹马骡。

清廷不得不顶着巨大的财政压力拨给吴三桂九百万余万的军饷。

用来给西营将士们吃饭。

而满清一年的岁入不过区区一千八百万。

即便在节衣缩食,除去各种开销后。

清廷当年的结余仍旧满足不了吴三桂的军饷开销。

顺治帝甚至不得不加征赋税才能养得活西营的这十万兵马。

这种情况也让大批满清官员哀叹:竭天下正赋,不足为一省之用!

但是在西营的实力面前顺治帝即便再不满也没办法。

因为西南的这十万西营祖宗如果清廷不养着。

那么西南战事再起,满清要花的钱可不止这区区几百万了。

要知道在满清三路进兵西南之时。

为了筹措十几万大军数千里远征的粮饷。

清廷砸锅卖铁,每年花费了超过三千万的军饷!

吴三桂等人仅仅在西南征战一年多。

清廷的财政便已经濒临崩溃。

为了节省每年三千多万两开支。

顺治帝也只能捏着拨给吴三桂九百万让他在云南诏安。

这才能暂时平息西南的战事让满清主力得以撤离云南。

也就是说满清其实是没有实力彻底剿灭西营的。

毕竟每年三千多万两的军费开支。

西营虽然在雨林中艰难。

可满清要是再拖个一两年。

顺治和孝庄就算是出去卖肉也根本无法挽救财政。

所以在权衡之下。

清廷既然做不到每年花费三千万两的军饷彻底剿灭西营。

那么就只能每年拨给吴三桂几百万养着西营了!

所谓统战价值,莫过于此啊!

就白文选这些人的十万精锐。

在西南哪怕是清廷都得当祖宗一样供着。

现在就更别提吴三桂了。

所以即便知道白文选这些人想要造反。

吴三桂也只能睁一只闭一只眼了好言安抚了。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