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可是我爸有儿子
院子里的人听见这句话,终于是有人来给楚淑真开门了。
楚淑真进来,视线在院中几人脸上扫过,“托你们的福,我下午不用上工了,这大好时光,该干点什么呢?”
“妈!你看她!太过分了!”
赵银都要气死了,现在正赶上她相对象的时候,刚刚楚淑真在外面闹出来的事情传出去了,她还怎么找条件好的?
“妈,下午我还要去相亲。这样子,我怎么去?”
赵银不想去了,被赵婆子打了一下。
“你是不是傻?这次介绍的这个条件这么好,你不去被人给抢走了,你哭都没地方哭去!”
“走,我跟你去!”
家里赵婆子待不下去了,叫上赵银,母女两个就去了镇上。
楚淑真回屋,和在炕上躺着装死的赵木共处一室。
赵木现在是怕死楚淑真了,听见她进来的声音,恨不能拿着被子把脑袋给蒙上。
楚淑真见赵木那个怂样,冷笑,她才打了赵木几下啊,比以前赵木打她的次数少了太多了。
赵木有现在的结果,都是他活该!
“以后你再动小心思的时候,多掂量掂量,看看自己是不是有那个本事!”
楚淑真看着赵木就烦,转身出去,没在院子里找到三个孩子,就去外面找。
最后在离家不远的草堆里找到了三个小不点,三人在草堆上滚了一身干草。
“妈!”
“妈妈!”
三个孩子看见楚淑真,争先恐后的向她扑过来。
“妈妈,大哥要带我们去河边玩,我们没有去!小老四还傻了吧唧的想要跟着,被我给拉住了!”
赵卫成向楚淑真告状,他这个当哥哥的真是操碎了心了。
“你做的真棒!记住你们太小了,自己不能去河边,也不能上山,更不能玩火。这些东西都很危险,谁叫你们一起玩,都不可以。老四什么都不懂,你们两个多看着点他。”
楚淑真看着他们现在亲密的样子,她以前觉得最庆幸的一点就是他们兄弟三个特别团结,关系特别亲密。
“大哥也不行!”
赵卫成特别强调,这话是对着赵卫海说的。
赵卫海霸占着楚淑真怀里的好位置,注意力都在楚淑真的衣服扣子上,根本就没听见妈妈和哥哥们在说什么。
“妈妈,大哥不是你生的,是大娘生的。他为啥不和大娘一起住,要和我们一起住?”
赵卫军早就想问这个问题了,今天让他找到了机会,问了出来。
“因为他被过继到我们家来了,以前他是你大爷和大娘的儿子。他被过继后,就是你们爸爸的儿子。”
“可是我爸有儿子!”
赵卫军在外面跑着玩,听了不少闲话,虽然大部分听不懂,但听多了,他多少也能猜出来外面人说的是什么意思。
“在你们没被生出来之前,你爸没有儿子。你奶奶和你大娘就把赵卫国过继给你爸了。”
“我爸有儿子了,就不该养着我大爷的儿子了!”
赵卫军把听来的话说给楚淑真听,这个想法楚淑真之前真的有过,她从来没有想过要养别人的孩子,可是在家里她没有话语权。
“妈妈,我不喜欢大哥。”
赵卫军头一次明明白白和楚淑真表达自己对赵卫国的看法。
楚淑真惊讶,她以前都不知道赵卫军这么小就对赵卫国有意见了。
“不喜欢就少和他玩,你可以出去找别的小孩玩,也可以和你弟弟们玩。”
赵卫军记住了楚淑真的话,后来他不仅自己不和赵卫国玩,还拉着两个弟弟一起不和赵卫国玩。
楚淑真在外面陪三个孩子玩了一会,太阳要落山的时候,她就看见赵婆子和赵银两个人喜气洋洋的回来了。
看来这次相亲结果还不错,楚淑真记得在原本的时间线里,赵银没有嫁到镇上,她最后嫁给了隔壁村一户做粉条的人家。
那时候赵银每次回娘家都会带上一把粉条,高高在上,像是施舍给娘家的穷亲戚似的。
不过那时候家里确实穷,粉条都是好东西,家里有点粉条都舍不得吃。
楚淑真不大记得这次赵银相亲最后为什么没有成了,就现在看赵婆子和赵银高兴的样子,她也没心情去泼冷水。
估摸着家里已经做好饭了,楚淑真带着孩子们回家。
刚进家门,她就听见赵银的大嗓门在嘚瑟。
“大嫂,你咋没把肉都热上?这么几块够谁吃?我今天在饭店尝过了,这肉可香了,咱家里可做不出来这味儿!都是孝忠让我拿回来的,说给家里人都尝尝。”
赵银倚在厨房门上,双手抱着膀子,两条腿叉着,姿态摆的高高的。
她见着楚淑真了,说话声音更大了,“孝忠在纺织厂食堂工作,不缺吃的。人长得高高大大的,眼睛也大,还爱笑。他说了我们结婚后,我啥活都不用干,只要在家里照顾家就行了。”
因为已经知道结果了,所以楚淑真无法理解赵银现在的得意,于是她就选择了无视。
赵银把她的无视当成了退缩,心里更得意了,等着她嫁到城里去,楚淑真别想占到她一丁点好处!
第二天楚红玲临走前,特意来楚淑真面前晃了一圈,在把楚淑真惹得又要大巴掌招呼她之前,提着包袱溜了。
这天楚淑真中午出来找玩疯了的孩子们,看见了坐在树底下绣枕套的于嫂子,她过去和人说了几句话。
看见于嫂子绣的荷花灵动精致,就多看了几眼。
这样的好手艺,以后可不多见。
“于嫂子是给你小姑子绣枕套呢?”
“是,她月底出门子,一对枕套我这才刚开始绣。你说这天天上工,还要做饭洗衣服,都没功夫绣这些。我就趁着中午这么一会,绣几针。”
于嫂子是大队长于泳的儿媳妇,南方人远嫁过来的,很温柔的一个人。
“真好看,于嫂子手艺好,我看着都想要一个。”
“我这才只和我妈学了个皮毛,我妈手艺才好呢!她年轻的时候在我们那边的花边厂干过,后来结婚了就回了老家,现在花边厂把活都派下来给合作社干,我妈就天天在家里绣花边赚工分,赚的比我爸都多!”
于嫂子语气里有对老家的想念,还有对妈妈的佩服,因为她妈赚的多,在家里说话都硬气。
“于嫂子,什么样的花边?好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