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 争议开始
那天晚上,乔霞打电话给方乔,本想哭诉一下自己的遭遇,希望得到女儿的同情。理解和支持。
乔霞相信,方乔肯定不知道自己发生的事情,因为方乔并不在那个微信群里面。
事实上,方乔和家里的这些亲戚,谁都不怎么来往。
特别高,特别冷。
特别高冷。
只可惜,电话那边的方乔很忙,背景音里面铃声、复印机声、讨论声响成了一片,她根本不等乔霞诉说委屈。
“我很忙,挂了啊。”
然后就是一连串冰冷的忙音。
搞得乔霞又悲愤又委屈,趴在枕头上大哭了一场。
感觉自己被全天下的人欺负了,谁都对不起自己。
贱人就是这样。
都同时具有受迫害妄想症和凶手的双重身份。
这一天,乔霞没再出门。
第二天,还是没出门。
都是在房间里面点餐的。
第三天,身体觉得差不多了,想要离开回家的时候,方乔来了。
看到女儿来了,乔霞还想傲娇一下。
故意抹起了眼泪:“你还知道来看我?还知道你有一个妈?知道我受了多大的委屈么?你也不给我做主!丈夫没本事,女儿又不向着我,你说我还能指望谁啊,呜呜呜呜……”
乔霞开始是装哭,后来真把自己给说难过了,成了真哭。
方乔却还是冷着一张脸,她看了一下手表:“我不是来看你的。”
“你不是没事了么?没事赶紧回家吧。”
“至于和那些亲戚,我的意思就是以后不要再来往了,反正你也看不惯他们,他们现在也看不惯你,何必彼此为难?”
“再想炫耀,换人吧。”
“好了,我还有事要忙,不说了。”
说完,方乔扭头就走。
乔霞张大了嘴巴,一脸的不可置信。
啊?
原来你不是来看我的?
还真不是。
方乔出现在这里,真是因为这里出了一个大新闻。
……
三天前中午,在温泉山庄2号浴池,发生了一起冲突。
女白领韩璐与丈夫一起泡温泉。
在温泉池子里,一个十几岁的男生冒犯了韩璐。
具体是怎么冒犯的,各执一词。
有的人说是男生故意摸了韩璐的屁股,这属于性骚扰了。
但对方却否认,坚持说是不小心碰到的。
但是后来有人证明,那个男生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他接触的,都是韩璐的敏感部位。
韩璐很愤怒,让男生当场道歉,可男生不仅不道歉,还朝韩璐吐口水,做侮辱性动作。
看到妻子被羞辱,冲动下的韩璐老公动了手,把男生打了一顿,男生只能当场道了歉。
结果男生的家属得知后,又不干了,带着人过来堵截韩璐夫妇,把他们殴打了一顿,随后有人报警。
因为双方都有错,所以警方是进行了调停。
本以为事情到此为止就结束了。
没想到,后面的风波才刚刚开始。
第二天,不依不饶的男生家属们,纠集了一帮人在韩璐及其丈夫单位闹事,希望单位开除二人。
同时,男生的姐姐把剪辑过的视频发到网上,在微博的配字叙述中,可以看到她在着重强调被打的同时,也承认弟弟踢了韩璐一下,但没有提及摸屁股事实。
于是网络上,一些媒体和微博大V开始转发,各种各样的人开始抨击韩璐和她的丈夫,各种谩骂。
而方乔,就是在知道了此事后,觉得这是一个热点,这才带着团队来到了温泉度假村,要跟进此事。
方乔不愧是惯于炒作新闻的高手,她敏锐地发现,韩璐的丈夫有些背景。
于是就从韩璐丈夫的背景入手大做文章,把一件冲突,升华为阶层的对立。
果然这一招很是高明。
民众敏感的神经被挑动,
本来是双方冲突,经过倾向性的报道,却成了一方的错误。
《聚集》节目每一期都有百万点击率,下面的评论彻底的误导了人们,一时间网络上的谩骂像刀一样朝着韩璐夫妇飞来。
监控视频被媒体曝光,韩璐夫妇的信息随即被人肉,陷入了舆论漩涡。
“对孩子出手的变态”、“去她单位见识一下,看看什么样的毒妇会对孩子出手”、“去她家门口拉横幅”……
沈月恒回到京州后,一直在忙于节目的事情,并没有太关注网上的事情。
等到他关注的时候,这件事情已经如火如荼起来。
如同烈火烹油。
沈月恒的眉头不禁皱了起来。
当时事情发生的时候,自己就在现场。
可以说,不算是全程目睹,但基本上了解了事情的经过。
这件事,双方都有责任,但无疑,那个男生一面的责任更大。
发生冲突的时候,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都是那个男生冒犯了韩璐。
尽管在网络上,总说那是一个孩子,似乎摸了也不必大惊小怪。
但事实上,十几岁的男生,也不能当一个完全懵懂无知的小孩看了。
已经有了性别意识。
个别早熟的,要比你看起来复杂得多。
但不论如何,韩璐的丈夫打人都是冲动了些。
可男生的家属也都打回来了。
事情应该到此为止。
可后来男生家属的一连串动作,基本上就是火上浇油、无理取闹了。
更让沈月恒觉得不爽的就是,以方乔为代表的这些媒体,为了博关注,是怎么刺激人的情绪,怎么拉仇恨怎么来弄报道。
完全不顾事情真相。
完全不顾他们的做法,会给当事人带来什么样的伤害。
沈月恒决定站出来,说点什么!
不是为了蹭热度,而是为了一个公道。
在个人微博上,沈月恒是这样说的。
“那天事发的时候我恰好就在现场,我不能说我所知道的就是真相,我也不能说我看到了所有的事实,我只是把我看到的分享给大家,那天……我看到……我听到……周围人议论……”
“根据我的认知,此事两方都有错,但无疑,男生一方的错误更大。”
“特别是男生家属后续的一系列行为,根本不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更像是裹挟民意的疯狂报复。”
“希望个别媒体能遵守起码的职业道德,不要用各种文字游戏,用各种移花接木,用各种标题党来操纵舆论,来影响大众的评价,来模糊、歪曲事实。当你们为你们的点击率而沾沾自喜的时候,你们有没有想过对当事人造成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