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出征北海
王殿内一时间纷扰异常,群臣们纷纷抱怨着,
他们的声音在大厅中回响。纣王帝辛高坐在宝座上,面容冷酷,目光冷冽,缓缓开口说道。
“北海候与七十八路诸侯于我大商北境内作乱,已有大半城池失守。此事不能拖延,必要用雷霆之势将其镇压,不然有损国运。”
他的话语掷地有声,让所有人感到一阵寒意。
群臣们纷纷陷入沉默。
纣王又继续说道:“有哪位将军愿带兵前往镇压。”
这一句话犹如扔进了锅中的炸弹,顿时引发了更大的混乱和嘈杂声。
每个人都希望能够争取到这个机会,因为在大商国内,战功是提升地位的必不可少的途径。
“大王,只需三月我便能将那袁福通的头颅提来见你。”武成王黄飞虎毅然上前一步,单膝下跪,他的眼神中透露出炽热的渴望。
纣王微微点头,露出赞许的神色,却是开口拒绝:“南方九黎多有侵犯大商边界,还需武成王镇守,北海之事你去不得。”
黄飞虎一时间有些愣住,他还想再说些什么,但纣王的目光一扫而过,让他不敢再开口,后退一步重新融入群臣当中。
众多武将见黄飞虎吃瘪,不由捂嘴偷笑,心中也是有些算计。
他们明白,领兵前往北海的位置只有一个,如果武成王被拒绝,他们的机会也会大上不少。
这个时候,正当他们准备上前请命之时,最前方的一道身影拱手悠悠说道。
“大王所言极是,北海之乱不宜持续太久,应尽快结束战局。“
众人顺着声音瞧去,却见闻仲站在一旁。他面无表情,淡然说道:“臣愿领兵平定北海诸侯。“
此话一出,满朝哗然,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在朝内位高权重的闻仲竟然会主动请缨。
闻仲的地位本就只在帝辛之下,已然不再需要功绩。
不过他既然出口,旁人也不敢再做争论。再加上早年闻仲本就戎马沙场,征战四方,用兵如神,有其带军必能事半功倍。
帝辛沉吟半晌,点点头道:“那便有劳太师。“
闻仲微微一笑,他知道这次北海之战对于整个王朝的稳定至关重要。
而且,他也多年未曾领兵,此番出手正好还能震慑四方宵小。
“传孤旨意,速速点清十万鹰甲军,尽快备好粮草辎重前去北海平叛乱。”
“老臣遵旨。”
半日后,朝歌城外的军营中。兵们得到命令整装待发,长戈在阳光下闪着寒光。
战马嘶鸣,蹄声震动着大地。
闻仲穿着甲胄,面无表情。他看着眼前浩荡雄壮的队伍,脸上没有丝毫波澜。
“大军出发!“
随着他一声令下,整支军队浩浩汤汤向着北方而去,地面扬起的烟尘将空中圆日洒下的阳光都遮蔽了。
........
“师傅,这里就是朝歌么?”
“师傅,那是什么的。”
“师傅......“
朝歌宽大的街道上,一大两小三道身影在其上慢慢踱步。
两個孩童充满好奇地四处张望着,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兴奋的表情。
眼睛不停地扫视着周围陌生的环境。
哪吒在陈塘关中从未见过如此繁华的景象,敖冰本就居住在龙宫,也被熙熙攘攘人族盛景所吸引。
姜山河也是感慨,女娲娘娘在帮他炼化菩提后便匆匆离开。
他在李府逗留了一段时间,也决定回到朝歌看看。
对其他人来说朝歌是封神大劫的漩涡中心,一不小心就会被卷入其中落的身死道消。
可对姜山河来说,朝歌就是机缘地,只要能多结识封神内的人物,缘神给出的奖励便能飞速提升他的实力。
“师傅,我想要那个!“
跟在姜山河身后的哪吒突然拉着他的衣袖,指着街边的一个摊位兴奋地说道。
姜山河顺着哪吒的指引望去,只见那个摊位的摊主竟然是当初与他有过一面之缘的老汉。
这个老汉的脸上洋溢着淳朴的笑容,不断招呼着过往的行人,不过并没有见到他家那稚嫩的孩儿。
老汉面前这次摆放的并不是之前的瓜果,反倒换成了一些泥塑。
这些泥塑大部分都是些野兽模样,形状相当粗糙,但还算新奇、
姜山河面带笑意上前对着那老汉打了声招呼。
“老丈,我们又见面了。”
老汉抬起头来,见到来人后,先是打量一番姜山河,随后好像想起了什么,连忙擦了擦手中的灰尘笑着说道。
“原来是你这个后生,有这几日不见倒是愈发的俊秀了。”
姜山河笑笑,接而继续说道。
“老丈,真是好手艺。”
“都是些粗鄙的东西,如今世道不好过,北海又乱了,朝歌虽还算安稳,但粮价却一天一个价格,老汉只是想讨口饭吃。”
老汉被人夸赞,似有些不好意思,挠了挠头上稀疏的白发。
姜山河听着老汉的话,心中泛起一阵混乱的情绪。
他的心思仿佛被一股无形的涌流冲击着,感到有些难以抑制。
“北海乱了?难道是袁福通已经造反了?可这个时间不对啊!难道是因为我改变纣王提诗,封神剧情开始发生变化了?”
姜山河皱眉苦思,脑中思绪飞快旋转,想要揪出一点蛛丝马迹,想到深处不由轻声喃喃自语道。
“袁福通造反是商朝破灭的开始,也是截教要被拉下水的序幕。”
“我也是不知其中到底发生了何事,如果不是闻仲被困北海十五年,纣王不断投入兵力在那绞肉场当中,想必大商应该不会衰败的如此之快吧。”
他左臂上的剑印在说这句话的时候轻微颤动,颤动的幅度并不大并未被姜山河所感知。
而就在姜山河低声呢喃之际,哪吒却是突然跑到身前拉扯着他的裤腿,脆生生的喊道。
“师傅,你看好多人啊。”
只见远处街道上一群甲士正急匆匆走过来,那些甲士腰挎宝刀每个人身上都显露出肃杀之气,明显是一些久经沙场的老卒。
他们身后还跟着几辆马车,朝着西城门外奔去。
姜山河眸子中露出一丝精光,心中有一个大胆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