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活佛
王家的车队里有得是女眷财物,露宿野外毕竟不便,何况王允心里依旧偏向那妙英是装神弄鬼的神棍,妙英与黄二离去不久,王允便下令让车队加快脚程,比起虚无缥缈的鬼神之说,荒郊野外更来得危机重重。
本来以王允前宰相的身份,王家的车队宿进驿站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可是不巧,前线调令急至,兵部的兵痞持火牌满了一堆,驿站别说让王家的人投宿,连个下脚的地儿都没有。那主事的小吏见惯了来来往往的官员,做事圆滑而从容,陪着笑对王允解释,那些兵痞实在是粗鄙不堪,连几个拿了勘合的官吏都受不了自己掏银子,往客栈去了。
这小吏的话也算是极含蓄了,驿站本就是接待来往官员,王允这样告老还乡的官员和家眷按制并不接待,但是场面上又不一样,往常王家车队的人进驿站,自然有人把一切安排的妥帖舒适,即使真满了也自有人愿意相让。可传报的兵痞可不管你是三朝元老还是两朝宰相,天皇老子来了他也不理,拿了火牌他就是大爷,没见拿了公文勘合的官吏都要避其锋芒?驿站的人也不会为了王允去驱赶这些人,这不没事找事嘛,还不带占理的。
驿站无能为力,但也算尽心,硬生生让九瑶县最大的客栈匀出了两个院子,替车队安顿好一切才告辞。驿站做得算是仁至义尽,可王家却没那个觉得心里舒服,俗话说的好,宰相门前七品官,府里的人,原先就是在长安也是横着走的,如今在小小的九瑶却为了几个小小的兵痞改道,如此的落差如何让人服气,下人憋了一肚子的牢骚,几个主事的却深深叹气,王家,可不比当初了。
思虑最重的便是王允。他告老还乡的这一路,选得都是门生故旧得势的地方,他也不是落魄投奔的,不过便是途经,一路上大小的官员都是妥帖客气,捧着赞着,他也是受惯的,竟是没觉得什么不对,如今方才品到了什么叫做人走茶凉。他这一把的老骨头倒是没什么,只是福峥!福峥还不满九岁,到他能独当一面至少还要五年,到时候难道真要让他和那些个寒门子弟一样去挣个功名?
王允上了年纪,本就不好入眠,思虑一重更是翻来覆去,索性披了衣服往外间去,王夫人老夫老妻哪里会不知道王允的心思,整了衣裳拿了件外袍也跟出去了。老爷既然出来了,守夜的婆子自然是尽忠职守,煮好了茶,恭恭敬敬的侍立在两边,王夫人知道王允此时最是厌弃人多嘈杂,挥挥手让她们下去,自己静静的站在王允身后,王允低着头看茶碗里细碎的茶末,久久,突然开口,
“夫人,你说为夫是不是做错了?”王允其实心里也明白,急流勇退是最好的选择,可是如今这个局面,实在是叫人沮丧。许久也没听见王夫人预料之中的肯定,王允皱着眉抬起头,才在想怎么了,瞬间便被天空中奇异的景象夺去全部的心神。
那是一个端坐莲台的金佛,面目慈悲,宝相庄严,一手持念珠,一手置于胸前,全身上下发出极耀眼却不刺目的金光,印染了半个天空,恍如白昼,金光照耀下,王允仿佛听到有女子在低吟梵音,一时间什么担忧烦恼全随着这梵音洗涤干净。王夫人是虔诚的信徒,见了这佛祖显灵,早早的叩拜下去,口中念念有词。
这时还未宵禁,街上来往的人不多,可也不可谓少,众人喧哗之下,围观的人愈来愈多,大唐信佛者极盛,有些便就地虔诚叩拜,更虔诚些的便行三跪九叩大礼更往那金佛那里接近,便是有人不信的,也双手合十以示尊重。
天空中的异象只持续了半炷香的时间,便渐渐散去,可痴迷的信众可不管这么多,都往那金佛升空的地方聚拢,宵禁到了,栅栏都拦不住,所谓法不责众,边上巡夜的也只是虚喊两句。群聚了朝圣的大多是些平头百姓,县城里的大户人家的哪里会在这嘈嘈杂杂中抛头露面,可诚心那也是不少的,纷纷派出了家里近身的下人去替代,正主赶明个起早再去,王夫人也不能免俗的派了身边的得意人出去,外面乱哄哄的,还另派了几个护卫。
等众人都聚集到了金佛出世的地方,才发现那里赫然是原先的九瑶县衙,至于为什么是原先嘛,那县衙已经全塌了,现在只能说是个遗迹,古怪的是,县衙毁得彻底,可四周却是一点渣滓也没溅到。县衙这里说是闹鬼也有许多年了,九瑶的人也习惯了县令来了又走,这金佛出世,县衙全毁,一下子组合起来,不就是佛祖显灵收鬼降魔吗?显然这么想的人不止一个,传来传去一下子便传得有鼻子有眼。
香儿和绕碧还是第一次这么晚了出府,又赶上了佛祖显灵,心里揣揣的又有些兴奋,好歹是路上信众点了香火,并不很暗,边上还有两个侍卫大哥护着,平添了许多底气,也一路随着人流来到了县衙门口。
县衙门口围了一圈的人,边上还有人派发着香烛,取了便去笼里上香火,照的周围亮堂堂的,这都是城里的富户赶趟着供献的,说是祈福积德,远处还有人扛了面米过来生火,看来是要派粥。这些事王家本来也常做的,各个寺庙的公德法事,王夫人也从不落于人后,可这毕竟是九瑶不是长安,就是是王家有这份银子,有这份心,那不可能当夜就调了香烛米面过来。
香儿和绕碧自小就是跟在王夫人身边的,也是极诚心的,但自有种傲气,她们现在是替王夫人过来祈福,哪里能用别家舍的香烛?,于是一言不发的跪了。
妙英和潜戒在县衙里,自然能听到外面的嘈杂,潜戒还是面色坦然,一副四大皆空的样子,妙英想得便多了,潜戒这样一个发威,王家对她的疑心自然能去得十之八九,可同样要离了王家去清修也不怎么容易了。
天蒙蒙亮的时候,王家的护卫便清了一条路出来,花花在其中出力不小,虽然这份出力在他看来更像是玩闹。若是换个时候地方,花花做这样的举动,即使是于人有益,还是免不得受恐惧排斥,可妙英是潜戒的朋友,那么也就必定是位有德的仙长,那花花即便是妖物,也是被收服的妖物,人心见识便是如此。
移开县衙外檐的断壁也是花花的手笔,其他倒是可以翻过去,黄公子和几位女眷有有些不便。
而县衙外信众围了一圈,突然便有人见着那断墙残瓦自己分开了,走出的是一个眉清目秀的和尚,眼尖的便发现不就是昨夜里空中的那佛像吗?当下有人便高呼活佛,至于溢满了尊崇,不敢走在潜戒前面的护卫和黄家诸人,则被彻底忽略了。
潜戒往前走,无人敢栏,却都痴痴的叩拜跟着,潜戒是累世的高僧,但并非真佛,实在是不愿受这样的礼,这时候陪香儿和绕碧来的护卫却看见了军营的兄弟,也怕冲撞了潜戒,只敢远远的招呼。
县衙毁了,黄家诸人身上并无银钱,一时间也找不到无下脚的地方,黄公子见有王家的护卫,大喜,直言要前去拜谢世伯让护卫带路,潜戒想躲了人群便跟着妙英坐上了马车,这次和来时可不一样,连黄公子也没资格和活佛同乘了。后面还有人跟着,可是没见着活佛,人倒是少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