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小义山上学堂
妙英原是打算在寒窑里过冬,所以早早的备好了过冬的衣服吃食。如今换了住所再算算妙英原先积攒的银子,再加上从曼青那里搜出来的二十两银子,好好计较计较,妙英母子也可以过个好年了。
妙英却不这样打算,她盘算着替小义山寻个夫子,她接下来总是要做些营生,维持母子俩的生计,耽误了小义山就不美了。
要知道好的夫子可不好找,并不是银钱的问题,学生挑夫子,夫子也挑学生呢。当然找个好夫子,没有银钱也是万万不行的,这样的话妙英手里头可以动用的银钱又所剩无几了。
今天妙英母子就是抱着这样的目的进的长安城。妙英打算替小义山做两套新衣服去学堂穿,再买些纸笔什么的。妙英对这件事难得的兴致勃勃。她没有上学的记忆,如今可以送义山上学她也是极高兴的,这大概就是在孩子身上弥补自己的遗憾吧。
王宝钏身为相府千金,自是在府里请了西席教授,所教也大多是诗词歌赋之类的文雅消遣。只是王宝钏心气甚高,在学问上半点也不愿输人,尤其是试策做得极好,王宰相曾经带着遗憾的说王宝钏若为男子,必可替王家光宗耀祖。这也正是王宰相对王宝钏倍加宠爱的原因。
而妙英在小的时候曾经看过她三伯家的小满姐姐去上学,简单的白衣蓝裙,配上朝气的齐耳短发,一举一动都充满了从容和自信。小满姐姐曾经是小妙英心中的憧憬,可惜没过多久那个家连个空壳子也维持不下去了,自然不可能供得起妙英上学,而小满姐姐也不知去了哪里。
总之,妙英拿出少见的热情替小义山购置了一应具全的文墨,而小义山早在书店门口就挪不动步子了。也许寒窑就是一个魔咒,离开了它,妙英和小义山都真正开心起来了。
经过了几天的打听筛选,妙英把目标定在离家不远的一个姓刘的举人身上。本来这举人一般都会被官家富户请去做开蒙的西席,但这刘举人运气不好,他本来是变卖家产上长安准备春闱一搏,可惜还没有等考试就传来家乡老母西去。他只好马不停蹄又往家赶,操办了母亲的丧事后,他发现家乡已无多少房产田地,索性全卖了,又来到长安专心准备三年后的会试。
刘举人才学倒是极好的,做人也宽厚圆滑,本来有不少的府上想请他做西席,可惜一听他带孝之身又都没了下文。毕竟嘛,刘举人也并不是什么学贯古今的文豪泰斗,何必请个戴孝的,图增晦气。
没了进项坐吃空山自然是不行的,刘举人于是边准备三年后的会试,一边带些蒙童聊以糊口。
妙英备下了两只风干的野鸡、四斗米和二两银子作为束脩,第二天早早的就和小义山前去拜会这位刘举人。
刘举人年纪不大的样子,生的斯文白净,一脸儒雅让人一看就心生好感。他看到妙英黑黄的脸只是稍微骇到了一下,之后态度也丝毫无异。妙英在心中暗暗点头,把小义山交到这样的夫子手上,她能够放心。
“之前都念过什么书啊?”刘举人微笑的问小义山。
“只是略略的识几个字。”小义山并不卖弄学识,即使他的课业在同龄人当中算是极其优秀的。可能是生长环境的关系,小义山身上有种不符合年龄的沉稳。
刘举人看着小义山,这个年龄才识字进度也也偏慢了些,不过看起来是个老实孩子呢,再看看妙英带来的腊鸡,无意识的咽了口口水。
“那先进去熟悉熟悉吧。”刘举人这等于答应教授小义山了。
小义山有些犹豫,他看了看妙英,似乎不太情愿和妙英分开。
“傍晚娘就来接你。”大概是小义山少见的无措让妙英心软了,她蹲下身子,细细替义山整理衣襟,拍去尘土。
小义山轻轻点头,娘亲很少有怎么宠溺的动作,这让他有些不适应,脸上不好意思的泛起红晕。
看着小义山慢慢在走进学堂,妙英心中竟有种雏鸟初飞的不舍。
回到家中,没了小义山的朗朗读书声,妙英有些不习惯,拿出早准备好的工具,妙英打算把堂屋挖开一探究竟。她让小义山去学堂读书,除了希望让他学会与他人的相处之道以外,也有让他出去避一避的意思。
堂屋的下面是厚厚的基地,全部用青砖铺就,加上灵气的常年洗涤,坚固得超出妙英想象。妙英又害怕地下是什么厉害的灵物凶器,小心翼翼的防备着,进展自然不快,到了傍晚的时候不过撬开了薄薄的一层,就急匆匆的去接小义山。
而小义山似乎和同窗相处的很愉快,在回来的路上一改往日的沉默寡言,兴致勃勃的和妙英说起学堂里的大小事情,妙英听得有趣,倒是把堂屋地下东西的忧虑放一边去了。
夕阳把他们母子牵手的影子拉得长长的,显得无限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