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僵尸传说
郑老板在听完了王伊祁的猜测之后,面上居然并未流露出过多的惊讶,反而是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他平静的态度让王伊祁不由得再次发问:
“郑老板,你这是早就有所预料了?”
郑老板轻轻摇头,只是回应道:
“我并非什么侦探或是僧道,怎么可能事事皆能预见?只不过这事情虽然看起来出乎意料,却实际上又在情理之中罢了。”
随后他也讲起一个故事。
乃是说在和黑水镇同属黑水湾沿岸地带的新月城,于“开膛手”尚未崭露头角之前,那里便流传着一个有关僵尸的恐怖传说。
——每到晚间,就会有可怕的怪物吸干受害者身上所有的血液。
但此事已有终结。
当时官府最终逮捕了一名患有妄想症的病人进行结案,暂时平息了这场风波。
而随着时间推移,一件看似巧合的事情发生了:
在地处贺州东南部的新月城“僵尸”事件结束后不久,位于贺州西南部的黑水县就出现了代号为“开膛手”的连环杀人犯。
如果这两者之间若存在某种联系。
那么整个事件脉络就会变得清晰起来。
那位“僵尸”在离开新月城后,在黑水县摇身一变,成为了新的角色。
——也就是“开膛手”。
继续进行着他的血腥暴行。
只是如此一来。
就让人不得不对其身份进行进一步深思。
“僵尸”与“开膛手”身份之间的残忍共性,以及逻辑线都能够理顺。
如果二者真的是同一人。
那其明显具备一定的理智,懂得避开风头,并采用不同手段误导他人,以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化。
这可有些不同于人们认知中“僵尸”盲目寻猎的形象,而且还能在阳光下光明正大的活动。
这家伙真的是僵尸吗?
可如果不是,那其身上的白毛以及力大无穷、刀枪不入的特点又是从何而来?
王伊祁听罢顿时感到一阵头疼,好在其认知已经进行过重塑,下意识直接了然的选择了最坏的情景应对。
那么能赢吗?
他的答案是应该可以。
王伊祁望向郑老板,略带责备和玩味地说道:
“郑老板,你之前并没有提到这个连环杀人犯可能是这样一个非人类的存在,这种信息隐瞒会害死人的。”
郑老板苦笑两声,无奈的应道:
“壮士……我尽管一直在收集有关‘开膛手’的情报,可长期以来都并无实质性进展。
直到今日,我都是在官府向上禀报确定后,才知道了任小兄弟遭遇的可能是‘开膛手’,不过眼下我却也明白了为何一直无果。”
世人嘴中的祖宗家法。
乃是由代代累积形成的惯例、传统;而传统在当下的大明无疑也具有合法性。
远至汉朝起。
朝廷便习惯性地鼓励各地上报祥瑞,并将之通过公布以彰显皇朝的伟大和神圣,但灾异往往与祥瑞是“一体两面”,二者相伴相生。
当朝野习惯了以灾异来窥探政事,以祥瑞来进行解读时,那么一旦对政治不满,任何不满情绪都可能借此来放大。
——所有的灾异最终无疑都会指涉政治,冲击并侵蚀明朝统治的合法性。
而一只僵尸的出现显然便是灾异的象征。
官府方面能在短时间内宣布已将其“剿灭”,自然就不会愿意将与之有一定关联的“开膛手”情报为外人得知,引发那些不必要的大胆揣测。
王伊祁沉吟须臾,旋即便也洞悉这其中颇具时代特色,且盘根错节的纠葛关联。
他淡然笑着说道:
“没想到官府和这个‘开膛手’竟在这一层面上暗中达成了某种共识,都在竭力掩盖过去的灾异事件。
郑老板,既然如今你已知晓这些隐秘内情,难道就不怕引来杀身之祸么?”
昔日里那些被冠以开膛手之名惨遭灭口者,恐怕事实上都有不少实乃官府亲自出手所为吧。
郑老板闻言爽朗地笑了起来,说道:
郑掌柜听闻此言,豁然大笑,回应道:
“壮士无需再试探郑某在黑水县的地位深浅,官府对我隐瞒真相,不过是未予郑某面子,现下我已然知情,倘若他们仍故态复萌,那就是将整个徽商的脸面踩踏于足下了!
自从任小兄弟被送到此处,我便遣人尾随捕快前往玉箫馆查探那名素衣女子究竟,据说有人狠辣地将当地一霸满口牙齿尽数拔去,壮士,那人想必便是阁下吧?
尽管放心,无论何等事端,郑某自有办法妥帖处置,无人胆敢插手干预。”
言语间流露出的意思昭然若揭。
他郑大老板的排面虽不至于能够直通天听,但在黑水县这片土地上,却也是举足轻重的角色。
王伊祁无所谓地挥了挥手,言道:
“郑掌柜,你亦不必再以此类方式来笼络于我,你应该也知道此事对我来说算不上多大的麻烦。
如今目标危险程度剧增、有了大变化,你我若要继续履行约定,我还需提出一项新的条件。”
话音甫落。
他从怀中摸出一锭银元宝,随手抛向对方,接着道:
“待事情办妥,咱们依旧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但我所需之物不可更改,而给予你的钱,则须换成这个。”
郑掌柜瞧了瞧银元宝背面的戳记,神情泰然,全然没当回事,回应道:
“原来是官银啊,没问题,此物对旁人来说或许是烫手山芋,但在我老郑手中却只会更加值钱,不知你有多少?”
官银相较于民间流通的散银、碎银,其纯度和成色无疑更高。
王伊祁注视着对方表情上的神色变化,轻声回应道:
“如此甚好,只是不知整整三四箱的官银,郑老板是否有足够的胆识来一口吞下?”
如果对方是个观念刻板,且迂腐的人,那他反倒要麻烦许多;但商人就是商人,利润就是他们生命的全部,这般反倒更易打交道。
这一锭银元宝重五十两,一大箱即至少一千五百锭,合计七万五千两。
即便是仅算三箱,也有二十二万五千两之巨。
郑掌柜下意识地心中盘算一番,然后便不禁倒吸一口凉气,望向王伊祁,问道:
“壮士,你莫不是在说笑吧?”
这笔数目,即使在他眼中也堪称庞大,更何况全是官银……这不由得让人联想起了不久前发生在黑水县的那桩惊天劫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