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宝藏
两人轻踏木阶。
步履悄然地缓步而下。
待穿越由层叠的雕栏画栋构成的楼梯。
他们又沿着迂回曲折的走廊徐徐前行。
沿途悬挂的珠帘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摇曳,斑驳陆离的光影紧随着二人的步伐。
而这一幕。
又恰好被那名小丫鬟瞥见。
咦,这是怕动静太大,被隔壁房看见吗?
她手中提着铜壶,眼眸中闪过一丝惊讶,不敢有丝毫停留,仅用眼角余光快速捕捉到这一情景。
随后便低垂眼睑,疾步离去,继续执行其余的日常差事。
对于这段小插曲,二人并未过多留意。
他们继续沿着回廊深入,最终穿过了花团锦簇、绿意盎然的园林景观,来到了一处鲜有人至的清幽之地。
这里是玉箫馆内最为静谧的角落。
亦是黄婉的住处。
平日中,这里只有风的呢喃、竹叶的瑟瑟作响陪伴着她度过一个个寂静的日夜。
黄婉纤手轻轻推开闺房门扉,又款款移步至屋内一排散发着古朴气息的书架前,对着王伊祁说道:
“先把门关上,你要的东西就藏在书架背后的密室里,需要合力推开书架才能进入。”
王伊祁凑上前去,略带戏谑地反问道:
“一般来说,这种密室不是应该有个巧妙的机关,一按就能自动开启吗?”
黄婉听罢,脸上掠过一丝复杂的表情,沉默片刻后苦笑着说:
“你话本故事看得太多了,真不知道你们这些匪人为什么还能有这样的天真……他当初也有过同样的疑问。”
王伊祁顿时无言,然后便与黄婉默契配合,两人各自伸出手掌,对准书架缓缓施力推动。
这书架似乎并非寻常木料所制,沉稳厚实至极。
最后。
随着一声低沉有力的“嘿!”,以及悠长而又深沉的“吱呀”响动。
巨大书架开始缓缓移动。
露出背后一面看似普通的墙壁。
还是墙吗?
王伊祁还来不及细看,更为真正问出声来。
便见黄婉毫不犹豫地伸出手再度推去墙面,一道暗门竟悄无声息地打开,隐藏的密室豁然展现眼前。
密室内布置得十分简朴。
其深处赫然矗立一座精雕细琢的檀木灵台,案上摆设洁净素雅,几束含苞待放的白菊用于点缀,中央则供奉着两块乌漆金字的牌位。
黄婉率先走入密室,她虔诚地点燃线香与烛火,随后指向角落里的几个大箱子,对王伊祁直言不讳:
“你要找的就是这些了,如果你不放心,尽管打开来进行查验,就是凭你一人之力恐怕很难全部带走。”
王伊祁也不矫情,径直走到箱子前,揭开箱盖,顿时便见一锭锭熠熠生辉的银元宝整齐排列其中。
他随手在箱内翻动,于深处拿出一锭开始掂量,感受其实实在在的重量,不禁向黄婉发问:
“你就如此轻易就把这么多钱交给我了,难道不打算谈些条件?”
王伊祁设想过此次行动可能遭遇的最糟状况:
黄婉身份或许没有问题,但却已成锦衣卫的暗探,正借此机会作为倒钩引诱居阴山的余部自投罗网。
然而。
眼前的银钱确凿无疑,这让阴谋论的可能性大大降低——这些肉锦衣卫自己吃都分不够,更不会放出来作为鱼饵。
另一种可能是黄婉尚未暴露,但她或许会趁机敲诈勒索,甚至想杀人灭口,来独吞这份财物。
王伊祁本已经对此做好准备,并准备放一些血——或许是他的,或许是别人的。
但没想到。
黄婉似乎一点儿也没把这批钱放在眼里,不仅没有提出任何要求,反而毫不迟疑地将他引入密室,中间没有进行任何拖延
好似急于摆脱这些财物……是烫手山药一样。
虽然事实上也似乎确实如此。
但是人性的贪婪,往往就是自己得不到,也要让他人得不到。
空气中弥漫起若隐若现的袅袅烟雾,平添了几分肃穆与哀愁。
黄婉在灵台前恭敬礼拜之后,才转过身来解释:
“我们这些风尘女子,就是有再多钱,又能有什么用?大明存在一天,我们就一日没有自由,何况这些都是库银,我可没有手段把它们给全融上一次。”
库银。
也就是官银。
作为大明帝国各级政府税收与财政收入的重要象征,上面刻有明显的官方标识,专供国库管理和调度。
它们主要用于支付军饷、发放官俸、供给皇宫所需,以及支援地方建设、赈济灾民等各种国家层面的重大支出。
至于民间乃至官员,若是胆敢私自动用官银,则无异于自寻死路。
当官银在发放给各地或个人后,接收者必须将其再重新熔铸一次,炼出新的银锭或者银块,这就是“碎银”的主要来源。
而这一过程中的损耗,也是一个名词的得来——“火耗”,即指碎银熔化重铸为银锭时的折耗,或是银锭溶化为碎银的折耗。
在大明王朝的疆域内。
火耗虽是官场蠹虫鲸吞民脂的一条秘径,但却也远非平民百姓所能觊觎的生财之道。
王伊祁目光炯炯地审视着手中的银锭,确实发现其底部皆镌刻着“某某县衙”的戳记。
他可直接将这些白花花的银两兑换成一笔可观的通用点数,倒不用有担心。
就是不知道。
这对自己和那名徽帮商人的后续交易会不会产生影响。
黄婉犹如变戏法般不知从何处摸出了一支纤细的烟卷,靠近烛火瞬间将上引燃。
她随后斜睨了王伊祁一眼,徐徐言道:
“安心些吧,比起你,我更了解锦衣卫那些人的德行。若是他们知道我有所参与,那么不管是去告密还是充当探子,再怎么弃暗投明,只怕都难逃一死。”
言下之意。
黄婉现在实则更为担忧这位举止粗犷的匪徒会因疑心陡生而翻脸杀人,故此一路以来才竭力顺从配合。
王伊祁哑然失笑,然后说道:
“姑娘是聪明人,这笔钱我先继续寄放在这儿,你虽然是承他的情,但日后若有机会,在下定有报答。”
随后两人悄然退出那隐秘的石室,缓缓合上石门,复又推回书架遮掩入口。
待一切回归平静之际。
这座向来僻静的闺阁,忽闻一阵急促的敲门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