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子冶石瓢

岁夏 小北 0 2025-04-08 10:18:27
网络小说网www.sw.kifor.cn,最快更新《岁夏》最新章节!

林岁夏说完,发现林韬从自己卧室出来。

那时候她要离开这里,归根结底是因为和林韬的矛盾。

但此时不管是不是她主动意愿,到底还是开始跟着林韬在做紫砂壶这件事。

当初的争执,也早已很有默契地不再提及。

此时再提起这些,气氛多少有些尴尬。

林岁夏和林韬无意识地对视了一眼,林韬倒没有说什么,径直朝门外走去。

“其实这些天我送你爸去医院的时候,他有意无意地说到过以前,是没有考虑过你的感受。”吴英见林岁夏看着林韬离开的背影,和声地说。

林岁夏不知道吴英是不是为林韬说好话,她只是平静地说:

“妈,我也走了。还有,那些不重要了。”

在这件事上,她有没有和林韬和解,林岁夏没有想过。

现在她答应来帮忙,也只是因为担心林韬的腰伤,以后要不要一直做这件事,她也并没有想过。

但重要的是,不管她心里是怎么想的,她现在是在做这件事。

和林韬前后脚出门,他们都骑着单车。

林岁夏原本想追上去和林韬关心一下他的腰伤,他们父女俩好久没有这样单独聊过天。

可不知道为什么,每次她快要冲到林韬身边时,却总是下意识地放慢了速度。

有什么东西在牵制着她,令她无法突破那道横在他们父女之间的屏障。

就这样,他们一前一后,沉默地前行。

看着林韬骑车的背影,林岁夏总是在想,如果当初她听了林韬的话,几年前就跟着他学习紫砂壶,继承他的传统,是不是他们也早就能像别的父女那样,相处得很和谐。

可以每天有说有笑地一起来工作室忙活,然后一起回家吃饭。

就像小时候林韬送她去学校接她放学的样子。

可她们到底不是那样的父女。

说不上是不是很遗憾,林岁夏只是发现林韬骑车的背脊,不知道是不是腰疼还是他真的老了,再没有以前那么挺拔了。

“林叔叔,岁夏,今天你们一起来的啊。”在门口遇到同样刚到的周奇,他看到林岁夏和林韬一起来到,有些高兴地看着他们。

因为没有正式拜师,林岁夏昨天建议周奇这样喊。

听到他的话,林韬回过头,似乎才发现林岁夏在他身后。

但和在家时一样,他并没有过多的反应。

像任何时候一般,他总是这么风轻云淡,或者说面无表情。

林岁夏也没有解释什么,他们住在同一个家,一起来也没有什么惊讶。

“今天我有个壶要做,你们就全程看着我,做的时候我会讲解。”

来到工作室以后,林韬戴上眼睛系上围裙,便坐在了泥登前。

原本林岁夏还担心林韬一旦认真工作起来又不会听人劝告久坐不起腰再疼得受不了,但她发现林韬的身体经过几天的按摩治疗效果好多,也算放下心来。

林韬拍泥条的动作很娴熟,不管是紫砂泥还是他使用桌上的那些工具,都异常流畅。林岁夏拿着手机一边看记录下来。

“围身筒的时候,要斜切切口,这样方便平整,再沾水粘好,然后拍打平整,这里最好留上记号,切口的位置一般是来装壶把。”林韬一边做一边讲解。

按林韬这种老师傅的手法,林岁夏觉得他把一把壶估计半天就行,但林岁夏发现林韬并不是一味讲究速度,任何一个细节他都不会放过,稍有不平,他都要认真修复。

林岁夏知道,这就是周奇之前说的匠人精神。

“今天做的这把叫子冶石瓢壶,石瓢又称“石铫。主要有曼生石瓢、子冶石瓢,景舟石瓢和汉棠石瓢。”林韬说。

“曼生石铫的主要特征,是上小下大,重心下垂,底盘很稳。壶身呈金字塔式,端庄威严。壶盖给人的感觉虽薄却很有重量感。色泽饱满丰润,宛类紫玉,神秘高贵。壶嘴短小却坚毅,壶把亦呈三角状,使得壶身有种弯弓射箭的气势。”

“我们今天做的这把子冶石瓢,因为泥料和造型上的稍稍差异,就给人不同的感受。如果说曼生石铫给人以庄重威严之美,那么子冶石瓢则有了一些古拙柔和之美。壶钮较之略小,壶盖略厚,身形略直,流把更加有了动态感。加之书画的装饰,使得“子冶石瓢”古香古色,韵味十足。”

林韬说着,给壶身上画起了梅花图,那栩栩如生的梅花树,像活了一样。

林岁夏一直知道林韬有这个美术功底,但亲眼看着他就在自己的眼前画出时,还是无比震惊。

紫砂壶上的知识,有够她学的。

她看了一眼周奇,后者同样叹为观止。

“景舟石瓢和汉棠石瓢主要是顾景舟大师和其徒弟徐汉棠所制,这两种壶的特色下次我会做的时候再和你们讲。石瓢的总体壶型特点主要在于力度,无论是哪位大师制作都保有了石瓢特有的气质与韵味。”

林韬一边做一边说,他的声音很平缓,像潺潺溪流,听得不但不觉得枯燥无味,还会让人不自觉地心静下来。

听着林韬平缓的讲述,林岁夏也才明白为什么紫砂壶被称为非遗文化。

这里蕴含的东西果然不是花几天几个月的看一看,做一做就能明白的,它需要日积月累的学习和沉淀,才可能有一些小小的成就。

当林韬用了整整一天的时间,才把一把青灰泥制作的子冶石瓢制作完成时,看着这把古香古色的子冶石瓢,林岁夏心里的感想一时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全程目睹一把壶从无到有,从一团泥团到一把精美紫砂壶,这种感觉和直接看到一把成型的紫砂壶,感觉是完全不同的。

何况听着林韬的讲解,她才明白,一把紫砂壶的美,更多的是蕴含着无数的文化底蕴。

“林叔叔,这把壶太漂亮了。”周奇捧着刚刚做好的子冶石瓢壶激动地说,“但我有一个疑问,我发现你在制作的过程中,有很多时候明明可以速度更快一些,但你却好像故意放慢,是什么原因呢?是必须这样停一停吗?”

林韬做了整整一天,虽然看上去腰没有疼,但他不停地讲解,声音已经有些疲惫。对于周奇的问题,他轻轻地摇摇头说:

“手工做紫砂壶有一个重要的心得,就是任何时候,都不能因为时间的原因,赶进度。这一点,希望你们从现在就开始牢记在心。”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