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刀耕火种
陆正脚踩青石板路,穿过街道房屋,来到农田。
目之所及,眺望过去。
成百上千亩地井井有条,错落有致。
唯闻鸡犬相互,忽近忽远,悠悠声婉转飘荡四野。
十几镇民正游走田间,手握锄头,维护打理红薯苗种。
盖因关南之地多以红薯为主食。
至于水稻大米,主要以关北为主。
陆正俯下身,蹲伏地上仔细观察。
发现种植的红薯苗种本应长势翠绿盎然。
但如今却莫名青一块黄一块,无精打采,蔫了吧唧,半死不活软在田里。
如同一幅死气沉沉,粗浅不一的残画倒映在眼前。
陆正捏一撮泥土,入手湿润沾黏。
显然在灌溉农田上,镇民们没少下功夫。
他不免陷入思索。
土地贫瘠将直接影响粮食产出,倘若不能解决这一点。
人口繁育便也无法上涨,直接局限青云镇未来发展。
眼下他还没有灵种植养的资源,前期原始积累至关重要。
要想第七个馒头吃饱,就必须先解决前六个馒头。
青云镇人口数量极其重要,涉及到未来香火供奉问题。
鼓眼青蛙绝对不会是青云镇最后一位神明。
往后还会有越来越多被敕封的神明加入这个大家庭。
若是人口太少,香火念力就不够分。
如此一来,这些神明未来的培养和发展就会停滞,遭遇重大阻碍。
庇佑的神明衰弱,就意味着青云镇自保的实力被削减。
这将会是恶性循环。
耕种的镇民见陆家少爷到来,纷纷汇聚到一起,行礼跪拜。
“拜见陆少爷!”
陆正和蔼可亲:“你等且起身,不必拘泥。”
随后开口问道:“你们可曾对农田施肥?”
施肥?
一位老人站出来解释道。
他们向来都是用老祖宗的办法来给田地增加肥力。
大抵就是春耕秋收,待到秋后冬季,来年春天的杂草丛生,一把火统统烧光,然后播种耕种,灌溉浇水。
如此循环反复,一代接着一代。
陆正眉头微皱:这不就是刀耕火种?
刀耕火种算是一种施肥办法,但会透支土地的肥力。
火烧掉的杂草变作灰烬,算作草木灰肥料,属于钾肥。
但其他元素肥料就十分匮乏。
比如氮磷等等。
长期以往下去,田地就会越来越“瘦”,最后“饿死”。
就跟人一样,吃的东西不能只有单独一种。
水果蔬菜米饭,鱼肉海鲜都要丰富,这样人才能变得强壮。
田地亦是同理。
一般刀耕火种多在热带区域盛行。
而且大都是烧完就换个地方耕种。
待到几年后再回来复更,不会重复使用一块田地。
陆正沉吟片刻,他决定改善现有的施肥方法。
他离开农田后,回到家中找来赵福生和二贵。
“现行的施肥法子不可取,必须改良,否则以后田地都要死光,什么东西也种不出来。”
“福生你召集镇民,捡拾木柴、荒草,作火烧成草木灰,集中保留起来。”
“叫人再去弄些湿软泥巴,最好是池塘溪河里的泥巴,同样集中保留起来。”
“再安排每家每户,收集各类粪便,不管什么粪便都要。”
“最后将草木灰、泥巴、粪便混合集中在一个坑里盖好,静置些时日发酵。”
“这些肥料使用时,尤其注意不要直接浇在苗上或是根部……”
说话间,陆正见赵福生仍旧忧心仲仲,便询问缘由。
赵福生重点提及茅房旱厕一事。
大多数镇民家里没有茅房。
基本都是用木头马桶做替代。
夜里使用。
白天随便找个偏僻地方倒掉。
虽然乡野偏僻小镇不比京城,但茅房不能没有。
赵福生忧心仲仲道:“污秽腐山朽水亦害人,若长此以往,不说青山绿水,恐怕还会引发疾病。”
这是不得不重视的问题。
陆正点点头,朝着二贵吩咐道。
“去各家看看哪些没有茅房,抓紧按照旱厕标准盖起来,以后倒是可以直接用现成的肥料。”
说话间,陆正找来笔墨纸砚,画下一副旱厕构建图。
按照记忆里的信息,镇内茅房确实如赵福生所言并不多。
绝大部分镇民都是家里放个木桶,拉屎拉尿后再泼到荒野。
有些人索性回归大自然的野性,直接找个地方猫起来,就地解手。
这个问题被提出来很好。
“你二人尽快落实此事,务必全程跟进。”
……
当天。
赵福生遵循陆正指示,准备将一揽子事情安排下去。
谁知迎来镇民们的抵触心理。
他们大都不愿去听一个外乡人的指挥。
何况赵福生的面相看起来还有些傻愣。
赵福生垂头丧气,心中苦闷。
最后还是陆正出面,召集全镇人来到大广场。
“诸位父老乡亲,如今乱世当头,各地烽火割据,战事连绵,我等应当齐心协力,共度难关!”
“赵福生是我请回来的先生,他是大离景德三十四年的探花郎,高登进士,荣榜三甲。”
“未来我主理青云,一切政令将经由赵福生一手代办。”
“万请诸位父老乡亲信赖于他,如信陆某。”
镇民们闻言赵福生是仅次于状元和榜眼的大才之人,纷纷面露愧疚。
所谓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大抵如此。
此间有陆正出面动员游说,众人重新审视赵福生,并真心实意接纳他。
陆正随后向大家解释新肥料的用处。
众人听说这种办法可以改良土地贫瘠,提高粮食量产后,个个打鸡血般振奋精神。
再没有什么比吃饱肚子更重要。
能多几分收成,就意味着粮食多几分保障。
加之最近几年,他们深受入梦龟的迫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愈发渴望。
因此在后续推动新肥料一事上,再没有任何阻碍。
一连半月过去。
全镇上下万众一心,热火朝天囤积肥料,堆积发酵。
几个汉子忙完最后一车粪便处理,浑身汗水湿透。
他们蹲在墙角,拿出烟杆往地上敲磕几下,捯饬出里面烟渣子。
又吧唧连抽几口,冒出淡淡烟气。
“陆少爷这法子,倒有点原汤化原食的味道。”
“这有学问就是不一样,脑袋聪明懂的又多。”
“青云镇有陆少爷,是我们的福气。”
一位汉子咧嘴夸赞道。
旁边的汉子点点头:“陆老爷生前最敬佩读书人,也希望家里能出位有学问先生,相信他在天之灵能够瞑目,”
闲聊后,几人拍拍屁股准备离去。
其中一位汉子有些迟疑道,小声悄悄道:“你们说这些堆肥要人看着吗?”
“看着?”
其他几个汉子瞪大眼睛,似乎从未想过有人会提出这种问题。
“有啥好看着的?”
“防止有人偷呗!”
“偷屎啊?谁闲的没事跑来偷这玩意!”
“这天下之大无奇不有,别说偷屎,就是吃屎也大有人在。”
几人说话声越来越远,时不时传来哄堂大笑。
“我希望他们能够吃饱!”
“谁不是呢?哈哈哈哈……”
空气里的氛围变得快活起来。
……
陆府。
厢房内。
陆正坐在椅子上听着身旁赵福生的汇报。
现在镇子里收集肥料的工作已经全部完成。
已有的肥料被集中堆肥发酵。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只要发酵完成,就可解决现下土地贫瘠问题。
陆正估算着再过些日子就可以给农田重新施肥,距离秋收前重新播种耕种完全来得及。
经过改良后的施肥方法一定要远盛刀耕火种。
而且自从陆正号召大家收集肥料后,相对应的修盖茅房旱厕一事被提上日程。
大部分镇民已经自发上山砍树,准备落实这件事。
一切正向好的方向发展。
陆正刚准备和赵福生继续商议小镇发展时。
二贵慌慌张张从屋外跑进来,嘴里大声喊着。
“不好了少爷,有人偷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