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为何不取东三郡
也不怪刘禅会如此紧张。
按照原本的历史进展,丞相只剩下六年多的寿命。
纵然七星续命灯能够为人续命十二载,也不过十八年春秋。
十八年看似很长,只是对于北伐中原、兴复汉室此等大业而言,时间却又显得如此微不足道。
模拟器中的丞相,几乎无岁不征。
并非丞相不体恤民力,或许是丞相知道自己时间不多,才会如此急切的要去北伐。
他想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尽可能为季汉夺取更多的地域和人口,争取让这个羸弱的政权,能够多存活一段时间。
这就是为什么,诸葛亮在弥留之际,当尚书仆射李福奉刘禅命令,前来询问诸葛亮百年以后谁能接任。
诸葛亮先说蒋琬,后说蒋琬以后费祎可以继任。
当李福继续询问费祎以后谁可继任之时,诸葛亮却沉默不语。
或许就连诸葛亮自己都知道,季汉这个割据政权,历经三代丞相的辅佐以后,国运最终也会走向尽头。
该做的,能做的,他都已经做了。剩下的,只能交给天意了。
“多谢陛下关怀,老臣日后定会保重身体!”
刘禅抹掉眼泪,脸上终于浮现出了笑容,道:“以后我就留在汉中,也不插手军务,就负责监督相父按时用膳,按时休息!”
诸葛亮急忙说道:“汉中乃军事重地,爆发大战,必然首当其冲。陛下贵为九五之尊,怎能以身犯险?”
刘禅道:“相父尚不畏惧,况乎朕耶?”
诸葛亮再劝:“成都不可没有陛下主持大局,望陛下早日返回,以定人心!”
刘禅却已经下定决心,根本不接茬,反而转移话题道:“相父以为,孟达何时会反?”
诸葛亮深知天子脾性,看到刘禅如此模样,就知道很难再劝。
他微微叹了口气,暗道:“陛下留在汉中,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至少能够鼓舞士气,稳定人心。”
“只是如此一来,汉中必须要留下足够的兵马,以保护陛下的人身安全。”
诸葛亮一边想着,一边回答:“老臣此前使用反间计,派郭模诈降魏国,告知西城太守申仪孟达欲反之事。”
“按照时间来算,申仪想必已经将此事上奏雒阳。”
“若不出预料,孟达距离起兵叛乱已经不远了。”
诸葛亮的反间计看似是阴谋诡计,其实也算阳谋。
孟达反复无常,是事实。
孟达与丞相书信往来密切,是事实。
孟达与丞相互赠贵重礼品,也是事实。
最重要的是,孟达作为封疆大吏,长时间屯兵上庸,又有自己的部曲,本就算是曹魏的隐患。
纵然没有诸葛亮的推波助澜,曹魏朝廷也不会放任孟达继续扎根上庸,成为一方诸侯。
曹魏收拾孟达,只是时间的早晚罢了。
诸葛亮所做的事情,不过把时间提前了而已。
诸葛亮知道这点,曹魏朝廷知道这点,孟达也知道这点。
这也是为什么,当曹丕去世以后,在朝中没有了根基的孟达,会选择与诸葛亮这个仇人眉来眼去。
他早就在给自己留后路,只是行事并不算果决而已。
听见丞相之言,刘禅精神大振,道:“这是复夺东三郡的绝佳时机,相父会不会出兵相助孟达?”
刘禅盯着诸葛亮,眼中满是期待。
诸葛亮沉默许久,最终还是摇了摇头,道:“老臣打算趁机除掉孟达,并不准备出兵夺取东三郡。”
刘禅轻叹一声,在心中暗道:“人生模拟器诚不欺我!”
他深吸口气,终究还是问出了长久以来的疑惑:“相父为何不取东三郡?”
自从在人生模拟器中得知,丞相坐视孟达兵败身死,也不愿发兵救援,错过了最佳夺取东三郡的机会。
那个时候,刘禅心中就已经充满了疑惑。
他甚至想过,丞相会不会是为了报私仇,只不过很快就否定了这个想法。
刘禅坚信,丞相不取东三郡,自有其道理。
只是这个道理,以自己的智慧,或许根本想不明白。
刘禅此时直截了当的询问,并非质疑,而是为了解惑。
诸葛亮深深看了刘禅一眼,眼中带着些许欣慰,随后找到了东三郡的地图,将其铺在了桌案之上。
他指着东三郡所在位置,道:“从地图上看,东三郡乃益州、雍州、司州、荆州四州交汇之所,又占据汉水上游,往北可攻取帝乡南阳,往东可占据荆州咽喉要塞襄阳、樊城,的确是兵家必争之地。”
“仅从地理位置来看,东三郡之重要性不言而喻。”
诸葛亮语气停顿了一下,深深看了一眼,语重心长的说道:“然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今日老臣且浅谈一下,为何不取东三郡。”
换做以前,诸葛亮对于刘禅的教导,自然以仁德为主,并不要求对方有多高的能力。
因诸葛亮知道,刘禅很难成为有开拓心的君主,反而平庸一点,然后放权给忠诚贤德之士,对于季汉而言更加有利。
现在却是不同。
诸葛亮明显感觉到了刘禅的变化,似乎从其身上看到了先帝的影子,也看到了中兴汉室的希望。
此时的诸葛亮,巴不得多教导刘禅一些真才实学,让这位青年天子,在没有自己在的情况,也能够扛起兴复汉室的旗帜。
“昔年先帝与曹操争夺汉中,先帝略胜一筹。”
“曹操准备撤离汉中,为了尽可能减少丢失汉中的损失,曾两迁汉中百姓,前后迁走汉中军民数十万。”
“留在汉中者,要么为世家大族的佃户、部曲,要么就是羌、氐、賨、巴等族百姓,要么是为躲避战祸逃往深山密林之人,真正户籍入官者极少,以致汉中几乎沦为白地。”
“东三郡本就人口稀少,两次大规模迁徙以后,人口更是锐减。”
“就算朝廷纵耗费钱粮占据东三郡,所得也不过只是空城,还要分兵前去驻守,得不偿失,此其一也。”
张鲁统治的巅峰期,汉中人口也不过五十万,曹操两次迁走了三十多万军民。
再加上汉中之战的爆发,导致汉中人口锐减,许多百姓逃入山林躲避战祸。
以至于,战后的汉中,真的没有多少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