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回:白沙撒字十字回头
甄英说完,自己都愣了一愣,本以为当街卖艺求财,是件很需要脸面的事儿。
怎么自己就这么顺口,一秃溜就冒出来了。
就是这个画风,似乎有点不大对头。
她搜遍脑中记忆,穿越者前辈们,搞地摊文学的有,可搞地摊经济的,貌似就她这么一个。
虽然,在各大穿烂了的小说里头,当文抄公都是很爽,很装,很有big的事情。
可人家文抄公要么在诗会上,要么在皇宫里,总之,都是些大场面。
穿越者大佬们,面对着一群文人墨客达官贵族,举重若轻,信手拈来,泼墨挥毫,斗酒诗百篇……
然后,听取“哇”声一片。
自己倒好,在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县城里,面对一群可能大字都不识几个的小老百姓,显得分外没有big。
羞耻感涌上心头,甄英突然有点怯场了。
前后两辈子加起来,她顶多在幼儿园的时候,当过报幕主持人。
再就是小学的时候,诗朗诵上过电视。
初中因为成绩优秀 长得好看,带着全班入团宣誓。
然后就是高中入学考试第一,代表新生代表国旗下下讲话。
以及大学考国家基底部面试的时候,为了争表现在群面上大段演讲。
进了话剧社,却帮戏剧社唱太平歌词。
工作之后阻止团建,当主持人。
年会的时候颁发礼品,当礼仪小姐。
……
等下,这不是经验很丰富嘛!
老娘就是社牛属性啊!
《十字锦》都唱了。
再来段儿《十字回头》,貌似,也,不是不可以。
甄英咳嗽两声,正准备亮嗓呢,一个俏生生的小姑娘,就递过来一只扣着的茶碗。
“小先生莫要嫌弃,先润润喉咙。”
甄英年龄小个子矮,并未看见一街之隔的茶馆里,老板听着她的太平歌词,美得直冒泡儿。
“人才,人才啊!”
茶是好茶,所有人都等着甄英喝完,没有半点不耐烦的样子。
倒是甄英,喝完一盏茶,突然意识到一件很关键的事情。
别的卖艺人,都会自备个铜盆儿,吆喝完了去人堆里讨赏。
她出门来,两袖清风,没法儿装钱。
但,太平歌词都唱了,今天是卖艺第一天,要是不能把钱带回去,以后可能就没这么多收益了。
不过甄英毕竟是个聪明的小姑娘她,用剩下一点点红砖在地上画了个圈儿。
清明上坟,老爹忘了带盆儿,就会在地上画个圈儿烧纸。
虽然有些不吉利,但是……
挣钱嘛,不磕碜。
甄英润完了嗓,略微咳嗽两声,找着了调儿,又开始唱《十字回头》。
这撂地圆粘子的手艺,讲究的是要一心三用:手上画着,嘴上唱着,眼睛还得瞄着周围,看人气多少,偶尔和观众老爷们搭个腔。
《十字锦》算是最基本的,从一画到十即可。
进阶一些的《十字回头》,就是把先前唱《十字锦》时画下的字儿,添上几笔,再改个字儿。
不过,因为这边儿历史和大夏文明有些出入,甄英对《十字回头》的唱词,也做了改动。
“十字儿添笔念个‘千’儿,罗镖头千里送银粮!”
这句唱词,说的是中洲第一大镖局长风镖局,在三十年前朝廷北伐,燕王被围燕雀山上时,不远千里送来钱粮的故事。
长风镖局传了五代,创始人罗镖头行伍出身,解甲归田,开了镖局,收拢退役的弟兄们,在黑白两道都素有威望。
但凡是跑江湖卖艺的,谁不服罗镖头心怀天下,义薄云天?
这句一出来,那些挑棒棒的、跑码头的、卖苦力的,就是头一个叫好。
“九字一点是个‘丸’字儿,药王爷一丸仙药嗷,祝各位寿比金石,永不老!”
“这句也好!”
甄英身后不远,就是家“回春堂”。红木两扇大门常年半开着,左边贴“但愿世上无疾苦”,右边是“何妨架上药生尘”。
云县是个小地方,“回春堂”开在这儿,也不为了赚钱,纯粹就是方便乡里乡亲看病。平时门前冷落鞍马稀,坐堂大夫隔三差五义诊一下,帮乡亲们请个平安脉。
大部分时间,还是闲着磕牙。
今儿个实在没人,坐堂大夫听到外头热闹,心里痒痒,干脆关了店门出来瞧。
那老大夫满头花白,猛不迭被人称赞了一通,当即撩起袍子蹲下来,在空地上的红圈圈儿里,起手就排开八枚大子儿。
甄英见了,也笑了笑,停下来抱了抱拳,道了声谢,接着唱:“八字儿添笔是个‘公’,嘿,天下为公,才有如今盛世好风光~”
……
“一字儿勾画添成‘丁’,祝各家添丁进口,儿孙~满堂!”
“好!”掌声雷动,声振屋瓦,响彻云霄。
甄英唱念做打,脑细胞疯狂运转,终于编完了最后一句。
擦了擦紧张留下的汗,甄英欣慰地看到了今日的收获。
叫好声一浪高过一浪,光是第一批赏钱,就把偌大一个红圈填得满满当当。
不得不说,只要突破了心理上的那道坎儿,地摊经济,其实大有可为。
甄英从贴近群众的人民艺术家,到登堂入室的历史传承者,不过是花了一个下午的功夫。
先前她在地上白沙撒字的时候,其实已经引起了两拨人的注意。
一波,是以回春堂大夫为首的摸鱼党。这群人上下班不过是为了打卡,顺带着,听甄英说评书讲相声唱太平歌词。极大的丰富了空虚的精神世界。
另一波,则是以茶馆老板为代表的投机分子。
他们从甄英圆粘子的手法当中,看到了招揽人气的妙招,倘若甄英能去自家场子里来上那么一段儿……能招揽人气不说,打茶围的,也不至于吝啬那点儿赏钱。
双赢啊!
于是,等甄英蹲在地上,用长袍兜着,一个个捡圈子里的赏钱时,就有茶馆的伙计飞奔过来,邀请她商讨去茶馆表演的事儿了。
伙计眼睛尖,见甄英没有带包袱,先从后厨找了条干净抹布来,帮甄英把赏钱包了。
又主动提出,小道长出门在外,怕是不方便带散碎铜子儿,不如兑给茶楼里,也方便他们账房找零。
甄英自然是感激的,这样一来,于人方便,于己也方便。
一番折腾下来,甄英,丫鬟,账房,伙计,掌柜的,迅速混熟。
见多识广的佟掌柜,并不觉得甄英卖艺,当真是为了求财,只当做是一种奇特的修行方式。
在这个世界,修士的修行方式千奇百怪,渡劫的方式也各种各样。
用国运辅助修行,其实只是众多修行方式中,非常普通的一种。
唯一不普通的是,能用国运修行的,几乎清一色都在在编人员。
像甄英这样无官无职,却能有国运辅佐的,有,但不多。
比较出名的代表,就是当年身为“叛军”,却攻城略地,势如破竹的中洲太祖姜焕。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在野的国运修士,都是造反的好苗子。
政局稳定,海晏河清的时候,偶尔也会有些累世簪缨的人家,出些天生就带着文运武运,乃至国运的小孩儿。
这些人,一般都会在县志上记上那么一笔,一般还捎带着有种种异象。这些都是“天人感应”学说的切实案例。
金丹以后的修士,修炼到阶段大圆满的时候,一般都要“渡劫”。
比较为人所知的有雷劫,有情劫,一般是突破的时候才会遇到。
至于突破前,为了追寻自己的“道”,修士们也有千奇百怪的修炼方式。有的要破杀障,有的要破红尘障,有的要叩问本心,有的要泽被万民……
老板见甄英当众卖艺,还以为,又是哪门哪派的弟子,在游历红尘,探索新的修行之路。
其实也没错,甄英借助国运收拢人气,又从民众的热情与快乐中收获了反馈。
当然,这是看不到的好处,至于看得到的,就是眼面儿处的那一小包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