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军事

开局教朱棣造反,被朱元璋偷听!

第46章百姓收成、大明神器,孰重孰轻?

开局教朱棣造反,被朱元璋偷听! 大明说书人 17.26万 2025-03-24 05:32:47
网络小说网www.sw.kifor.cn,最快更新《开局教朱棣造反,被朱元璋偷听!》最新章节!

胡惟庸马上跪下自责道。

“陛下!是臣的失职!”

“臣当时看走了眼,竟然错看了张墨,错看了钦天监这一批人。”

“请陛下责罚于臣。”

“你现在知道张墨的错误了?”

“之前推荐的时候,还一副信誓旦旦呢?“

朱元璋冷笑地问道。

不过,他也看得出来,当时胡惟庸的势力,还是相当小的。

胡惟庸背后,其实还是有其他大人物。

只有他一个人,他也不敢直接控制整个钦天监。

“陛下!臣无能!”

“也怪臣身边没有懂天文之人,以至于当时被张墨所蒙蔽。”

“让大明经济受到严重损失,臣也有一半的责任。”

胡惟庸又是痛心疾首地说道。

“先起来罢。”

“朕知道,此乃你无心之过。”

朱元璋突然变得相当大度。

因为他知道,惩罚一个胡惟庸,根本没有什么用。

而且,他借张墨之事,还有一个更大的计划。

便是顺着刚才胡惟庸的话茬,继续说道。

“此言也不虚,当时你身边,确实是没有懂天文之人的。”

“朕昨夜反思,也想到了这个问题。”

“天文人才,实在是太过于稀少。”

“是啊!”

“这确实是如今朝廷的一大难题,这才让张墨有了滥竽充数的机会。”

胡惟庸也是点点头说道。

因为如此,他的责任也会再少一些。

“朕欲扩充天文人才,你们有什么高见?”

“陛下,这有何难,只需要发布一纸诰令,天下人自然是趋之若鹜!”

立马就有大臣如此建议道。

“但朕觉得,如此还远远不够。”

“大明的天文禁令,下发颇久,禁令甚严,仅仅是一纸诰令,就能改变的?”

朱元璋的反问。

让周围大臣们感觉到为难了。

确实,如今的环境之下,又会有哪些人敢站出来呢?

他们怕是会认为,这是朝廷在钓鱼执法。

是故意引出来他们的。

即使是真的有这方面的人才,那也是难以再找到。

这个问题,确实是难以进行改变。

刚才相当积极的胡惟庸,也变得哑口无言了。

他想要用这个政策,来为自己减少罪名。

看到这些大臣们都没有招了。

朱元璋心中得意。

他就是要让百官都没有办法的时候,自己再找一个办法,到时,这些百官也别想阻止了。

“既然如此,朕倒是有一个主意,何必不以科举之名义,从天下各地,招揽天文人才。”

“科举在天下人心中,自然是最为神圣的,人人对名声趋之若鹜。”

“相信以科举之名,定然是可以扫除那些人心中的担忧。”

朱元璋解释说道。

而此言一出。

周围人更是震惊了。

陛下,竟然要再兴科举?

明明是刚刚废除科举,怎么可以朝令夕改?

而且,不禁是要重开科举。

科学取士的方式,看来陛下也是要进行大改了。

陛下这一步迈得也太大了一些。

李善长终于明白,今天陛下摆这一出到底是什么原因了。

饶这么大的一圈,原来是想要把科举之事重提。

而且不禁是重提,更是要进行科举方面的改革。

这种事情,是在挑战朝廷的根基。

选士的人变了,那么以后朝廷的势力,自然也会变。

一个政策的变动,将会直接影响很多官员的仕途。

其他甚至是他们的势力,会从此一蹶不振了。

“陛下,您真的决定,要兴科举吗?”

“年初之时,刚刚给天下宣布停止科举之事,若是又重启,怕是会让百姓失去对朝廷的信任。”

杨宪大胆地说道。

一旦兴科举,那这些老臣,都会受到影响。

“是啊!陛下,不可朝令夕改啊!”

“大明刚开国不久,人心不稳,不可再让天下士人有不信任之事。”

“既然已经停下,那就应该继续施行。”

接着,便是有其他的官员们,也开始纷纷地建议说道。

他们支持此事,不可以再次开启。

不过,看似是为了朝廷的信誉,他们其实还是为了自己的仕途罢了。

“失信于民?”

“停止科举,怕才最失信于民罢。”

“仅仅才半年的时间,民间就不知道有多少士人,在暗中骂朕。”

“若是长久停止下去,那天下的士人,怕是都会对朕失望。”

朱元璋地坚持说道。

接着,他又把话题转移到了天文方面。

“再说,朝廷目前已经是急需人才的境地了。”

“若不再招人才,怕是只会养更多的无用之人。”

“在坐的各位,可有人敢说懂天文之法?”

他的这个问题,直接让众臣脸都黑了。

确实,今天他们算是被陛下给拿捏了。

这天文之法,他们没有一个人懂。

而朝廷又需要这样的人。

他们自己没有用,还阻止朝廷科举,那就太说不过去了。

又看到这些官员们个个无奈之色,朱元璋开始能觉得,此事有戏。

“既然你们想不到办法,那就只用用朕的。”

“再兴科举,此乃一大美事。”

“招揽天下之天文人才,此乃二大美事也。”

“如此,大明历法可兴,则农业可兴。”

朱元璋再次赞叹地说道。

这正是一个好办法。

以此,只要把历法成了,这一定是可以造福天下百姓的幸事。

“陛下,天文之事,乃是天下神器,不可假于百姓啊。”

“若是让百姓都探得天文之事了,那怕是会有损于大明天命。”

杨宪能开始担心地说道。

毕竟这天文之事,涉及得实在是太大了。

不仅是天气气象和它有关系。

这还关系到天人感应,关系立国的根本。

毕竟皇也是天子。

天象只有皇家的人才能探得。

平民百姓,根本就没有资格知晓这些东西。

“你觉得,是百姓的收成重要,还是大明神器重要?!”

“在咱看来,百姓的粮食收成,才是真正的大明神器!”

“让天下百姓按天时耕种收割、让他们都有所余粮,那百姓岂会再反咱。”

“孰重孰轻,难道你们这些念书如此之久的人,都不明白吗?!”

朱元璋怒斥道。

……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