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都市言情

带商场去逃荒种田,我造反称帝了

第61章 桃源邑

带商场去逃荒种田,我造反称帝了 十三月下 0 2025-03-23 08:10:14
网络小说网www.sw.kifor.cn,最快更新《带商场去逃荒种田,我造反称帝了》最新章节!

众人皆露出好奇之色,纷纷追问。

“可称之为‘邑’。邑者,集居之地,有城郭之护,亦有繁荣之象。”

宋芸晗缓缓道,“我们桃源村如今有坚固城墙,百姓安居乐业,产业逐渐兴起,正符合‘邑’之气象。”

村正目露赞赏之色:“所言极是。‘邑’之名,大气而不失稳重,正合桃源村如今的发展态势。”

自此,桃源村有了新的名号——桃源邑。

忙碌之中,时间流逝得飞快。宋芸晗终日不得闲,将她的每一日都安排得十分满当。

白日的授课始终未有落下,场地从宋家院里的一间小屋,转移到了村子中央区域新落成的学堂。

宋芸晗采用了较为积极的授课方式。

课本由她亲自撰写,内容皆取自商城所售的小学课本。

在与人为师这一道上,宋芸晗自认没甚天赋,好在她只意图扫盲,专攻最基础的简体字和简单的四则运算,如此才颇见成效。

第一批接受扫盲的人中,识字最多的已达到一千二百余字。

幼童们的学习能力相对更强,其中尤以宋香珠为翘楚,她不但识字极多,且下学堂后,竟能替自家小姑核对账册。

一团乱麻的账目,不到十岁的娃娃却也耐得住性子仔细去看。

相较而言,成人的学习能力则稍逊一些。

他们学习之时难及孩童纯粹,由于生活诸多琐事干扰,学习时间难以固定,竟无一人可一节课不落上完。

但并不代表成人便不向学了。

这世道对读书极为看重,朝廷以科举取仕,小民跨越阶级的通道唯有读书一途。

读书花费甚巨,笔墨纸砚,处处皆需银钱。光是给幼童开蒙束脩,一岁几两银子,实非地里刨食的农人可负担的。

一年辛劳,终岁碌碌。然而交纳完官府诸般税赋后,仅可勉强维持生计。

历经数代积累,方得勉强供养一读书人。

这世道小民的艰难,由此可见一斑。

宋芸晗分文不取的授课之举,村人们不知有多感激,左右都是白得来的好处。

成人做不到自个全心投入学习,却尽力使杂务不干扰到家中孩儿的学习。

顾须风原本便识字,在这基础上,缺胳膊少腿的简体字很快认了七七八八。有他相帮,宋芸晗授课轻松不少。

但二人性情皆不是太过温和那一挂的,同样的问题被问过三回便压不住脾气。

尤其在更多人口加入桃源邑后。

宋芸晗日日巴望,只盼着新来的人里混进几个有学识的......

这几日宋芸晗领人出远门了,账本暂且由李翠儿管着,可她这个当娘的算数实在艰难。

“香珠,快过来阿娘这边,你替阿娘瞧瞧,这页的账目是不是算错了?”李翠儿被账本憋得脑仁疼。

“这个数不对,您得这样......”宋香珠对此场景早已习以为常。

阿娘只算三数尚可,数一多便易乱套。如这页账本,十来个数相加,已远超阿娘的极限。

小姑的账本,表面是交予的阿娘,实际上是交到了她的手上,对此,她早已心照不宣。

“我闺女真能耐,往后莫不是要当个状元!”李翠儿不忘打趣闺女。

“都是当娘的人了,咋还这般不着调,状元自古是男子,哪有小闺女肖想的份?”

江氏闻言从烛火下抬头,嗔了李翠儿一眼。

随后看向开春后又长高半个脑袋的小姑娘,只觉得可惜,“咱香珠若是个小子,没准儿真能读出个名堂来,封侯拜相,给咱老宋家光宗耀祖。”

“......”宋香珠。

阿奶,有没有一种可能,她已经学上了?

宋香珠小小的脑袋想不通,为何她明明是女孩,阿奶却说希望她是个男儿身。

“阿奶,香珠不变成男娃也能光宗耀祖,小姑说啦,女子能顶半边天!”

江氏被孙女晶亮的眼晃了晃神,不仅想到桃源邑的现状。

是啊,女子能顶半边天。

无论在矿山还是在地里,处处都能见到女子的身影,男人干得的活,女子照样能干好。

可为何在桃源邑之外,考学这样的好事却只允许男人去做?

江氏想不通。

若是有朝一日在外头的地界,女子想做便能做什么该有多好。

这样她家香珠指不定也能做个状元娘!

...

碧泉山,山色如黛,清泉潺潺流淌,云烟缭绕处,藏有一处山寨名曰青云寨。

“大哥,山上粮食不多了。”二当家一脸愁容。

附近村子十室九空,如今年景不好,连往来的客商都难蹲着一个。在这样下去,寨子只怕难以为继。

“那便派人蹲守在山道必经之处!”熊康紧锁着眉,每日睁眼便有百十号人指着他吃饭,偏偏进项还越来越少。

二当家苦着脸:“上回得手已是数月之前......大哥您别不当回事儿,吃不上饱饭,好些弟兄溜下山后便再没回来。”

他原本就是吃不上饭才上山落草为寇的,好不容易爬到山寨二把手的位置上,没成想依旧吃不上饭,当真愁死个人!

“大当家!!!”一位身着劲装的喽啰匆匆跑来,向着正站在高处眺望远方的熊康行礼。

这一个个的,啥鸡毛蒜皮的小事都拿来烦他,熊康怒瞪着来人。

“有话快说有屁快放!”

“咱派去山下打探的人回来了,说是发现了好地方。”

熊康微微眯起双眸:“快让他们来见我。”

几个风尘仆仆的探子来到大当家面前。

“情况如何?”

探子拱手:“我等在周边探寻多日,终有所获。循着车辙印追踪,于四十里外的地界,果然见到一处流民聚居地。”

“那地儿规模不小,多年前还是片空地,如今竟也聚了不少人。”另一人连忙插话。

“好啊!天无绝人之路。”

熊康来了兴致:“可进到里头去了?物资可丰厚?有多少户人家,又有多少有力反抗的男丁?”

“那地儿修了格外高的城墙挡着,从外头很难看见城内光景......”这一连串的问题两个探子一个也搭不上来,越说越没底气。

“没用的东西,这点小事也办不好!”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