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新钱
听宋芸晗竟以自家天地先行,李老三和其他村民终于放下疑虑。
“晗姐儿咱们信你,先前若是没你提点,大家伙也熬不到今日!”
“嗨呀,说来倒是惭愧得很。那时您说土豆产量高,大家伙还不信,到头来竟收获那许多......小老儿如今可信您得很呐!”
“晗姐,你说种啥俺家就种啥。”
村人们此时虽微有讶色,但念及有土豆的成功案例在前,见她自信之态,遂纷纷点头应下。
季春上旬,宋芸晗开始组织村人们着手稻种栽种。
她将自己现从商城学来的农业知识倾囊相授,指导村人们如何调配营养土、如何控制温度和湿度以确保稻种顺利发芽。村人们在她的带领下,干劲十足。
育秧一月有余,嫩绿的稻苗从土中探出脑袋,生机勃勃,待秧苗长至三四叶一心,方可进行移栽之时。宋芸晗又带着众人在田间忙碌起来。
庄稼把式们小心翼翼地将稻苗移栽到已灌好水的田里,仿佛在种下一颗颗希望的种子。
待栽种完毕,已来到孟夏之时。
在水稻生长期间,宋芸晗时刻关注着稻田的情况。她指导村民们合理施肥、科学灌溉,及时防治病虫害。
由于选用的是耐旱、抗倒伏型的杂交水稻,即使偶尔遇到干旱的天气,稻田里的水稻依然茁壮成长。
水稻自栽种至成熟收割,需历时三四个月。
随着时间的推移,水稻渐渐抽穗、灌浆,孟秋与仲秋交替之际,饱满的稻穗压弯了稻杆,终于迎来收获的季节。
村里的两千亩稻田一片金黄,仿佛金色的海洋。
村人们兴高采烈地收割着水稻,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村正颤巍巍立于田垄之上,直起腰,望着满田的金黄:“后生可谓啊,老朽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好的稻子哟!”
“多亏了晗姐儿,咱村才有了这等好收成。”赵有耕手持镰刀,奋力收割。
不知何时起,他再唤宋芸晗为“妹子”,竟觉难以启口。只因周遭之人目光异样,似他犯了天地不容的罪过,遂只得随了大流,改了称呼。
“她很好。”赵有元自田间抬起头来,遥遥望向远处。宋芸晗舒展笑颜,在阳光下愈显耀眼。
他一时看得痴了,然而一年已逝,他与她之间的距离却愈发遥远。
心口那抹欢喜,再难宣之于口。
“可不是嘛!这杂交水稻真是神了,从前哪敢奢望有这般高的产量。晗姐儿是最有能耐的女子,咱们往后全听她的,每年购新种,好生耕种。”
温月娘将孩儿缚于背上,手中镰刀挥舞,割起稻子的速度丝毫不逊自家男人。
自打生产后,她的身子更胜以往。平日里有婆婆替她看娃,她便入了木工作坊学本事。
她心中深知,自己能有今日,全赖宋芸晗相助。
曾闻女人生娃只会拖家里后腿,可她看来未必如此。如今有晗姐儿替村中女子谋划,她们甚至还能往家拿粮。
葛二妞接着话茬说:“晗姐儿就是咱村的福星啊!这新稻种让咱的日子有了盼头,以后咱可得跟着宋姑娘好好干,把咱村子建设得更富裕。”
众人纷纷点头,七嘴八舌地讨论着高产的水稻,讨论着宋芸晗的能耐之处,田间地头充满了欢快的气氛。
经过称量,这一季的水稻产量果然奇高,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有了这一季的丰收,村里的日子渐渐红火起来。
村民们排着队来到宋家还清了赊欠的稻种,还开始谋划着下一季扩大种植规模,进一步改善大家伙的生活。
“晗姐儿,还完您的稻米,俺家还剩出许多粮食,俺爹打算拖往远地方换些银钱,让俺来同您先知会一声。”有个汉子凑上跟前。
宋芸晗早已想到这层,内心虽不赞同,面上却不见愠色。
“吃不完的粮食无须往出售卖,不日我便会在村中设立一处仓库收粮。”
“各家可将多余的粮食拿到这里来,换取所需的物品,比如农具、布料等。这样既可以避免粮食外流,也能让大家各取所需,共同受益。”
村人面面相觑,在自个村子里便能将多余粮食出售那自是再好不过。
如今世道乱着呢,贸然将大批粮食往别处运送,到底容易招人觊觎,沿途多的是人吃不上饭,可别钱财没赚着,反给村里惹来祸事。
好日子才没过上几天,大家伙可珍惜着呢。
不过,以物易物到底没那么方便,有人纠结挠了挠头:“晗姐儿,倘若没有想换之物又该如何?”
“好问题,这也是我接下来要与诸位言说的重点。”
宋芸晗提高音量,神色郑重,“粮仓收粮届时会增设以钱币结算的选择,诸位可将钱币存于家中,待需用时,再行取出购置所需之物,岂不方便?”
“此钱币的确立,实乃关乎咱村未来发展的大事。”
说着,她轻挥玉手,一旁的顾须风面无表情地抬来几个陶盆。盆中置有蓝绿色圆片,材质奇异,色泽鲜艳夺目,乃村人前所未见。
“这便是咱们村今后要用的钱币,效用与铜钱无二。日后矿山发工钱,也以此结算。”宋芸晗素手拈起一枚,示于众人。
村人们顿时交头接耳起来。
“这新钱币瞧着倒是新鲜,只是不知真能与铜钱一般好使?”
“是啊,咱用惯了铜钱,这突然冒出个新玩意儿,心里总有些不踏实。”
村中之人,如今虽九成九皆处负债状态,但胥国原有的货币体系早已深入人心,欲使众人即刻认同新币,实非易事,总得有个过程适应。
宋芸晗深知此时强行压下议论绝非上策,只平静看着,待众人嘈杂渐歇。
有村民问道,“那旧铜钱如何处置?莫非无用了?”
“旧钱拿到仓库,兑换成新钱即可,丝毫不损诸位之利益。”宋芸晗缓声道,“咱们当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新事物,携手共进,方能让村子日益昌盛。”
这些蓝绿色塑料圆片,自是来自商城。其表面浮雕花纹精美绝伦,稀缺性十足,在古代无人可作伪。
她虽不能造出铜钱与金银,但塑料圆片却是想造多少便能造多少。
桃源村人口尚不足三百,但确立货币势在必行,这处远离人迹的孤岛,若内部资源不流动起来,迟早败落。
矿山日日发放粮食,终非长久之计。
如今稻米丰收,村人不再缺粮,以粮食招工的法子,确已难再如先前那般行之有效。
而新钱币出现,恰可解此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