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坐不住的道君皇帝
寿张县的事情结束之后,刘唐便跟着宋江回到了梁山。
宋江的意思是,刘唐毕竟在牢房之中待过一点日子,先让刘唐休养一阵再说。
可刘唐自己不愿意,一心想着将梁山壮大起来。
郓州有了戴宗担任知府,目前并没有出现什么岔子,想了想,宋江便让刘唐担任了京东两路的总督察使。
郓州周边地界属于京东西路,再往东,到青州附近,就属于京东东路了。
将这两块地方全部发展成梁山的地界,是眼下梁山所需要做的事情。
宋江所说的两路总督察使,职责便是负责这两路的所有事情。
在得到了宋江的任命之后,刘唐便带着小太监,马不停蹄的往两路赶。
宋江见拦不住他,临别之前便嘱咐道。
“如今江南动乱,朝廷无暇顾及咱们,只要不闹出太大的动静,让各州县的人尽管施为。”
刘唐在得知了宋江的用意之后,便沿着济州方向,开始巡视起来。
等将刘唐送走之后,宋江又写了一封书信,秘密派人将书信送往南方,交给南方的方腊。
宋江没有记错的话,在他没有出现在水浒之中的情况下,包括北方的田虎王庆等叛乱,都是接受招安之后的梁山所剿灭的。
如今梁山不但没有投靠朝廷,替朝廷剿灭这些叛军,反而还吃掉了朝廷的十万大军,也不知道接下来面对这些叛军,朝廷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
不过眼下,这些并不是宋江所需要考虑的事情,他一直担心的,都是北方的金辽两个王朝。
毕竟历史上的北宋,就是被金辽拖垮,最后被金国一举吞并的。
宋江依稀记得,这些事应该是发生在五年之后的1125年。
眼下,宋江还有时间来壮大自己。
这一段时间,京东两路都相对比较太平,一应事务都在有条不紊的安排下去。
又过了半个月的时间。
皇宫大殿之内,道君皇帝已经不坐在他的龙椅上了。
此时道君皇帝站在龙案之前,看着一群低头不语的朝臣,怒吼道。
“这郓州境内,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因为没有朝廷组织兵马进行围剿,在秋税征收的加持之下,方腊起义军得以迅速壮大。
只是短短一个月的时间,方腊起义军便占据了八州二十六县,而且还有继续壮大的趋势。
得知这一消息之后,不仅是一众朝臣坐不住了,连道君皇帝自己,也坐不住了。
撇开无法收取上缴赋税一事不谈,方腊占领的这些州县,已经占据了大宋的半壁江山,这如何不让道君皇帝着急了?
于是,在三天之前,道君皇帝便下令,让围剿梁山的大军撤回京都,准备南下征讨方腊。
可谁知道,这派出去的人,跟之前一模一样,进入郓州之后,便再也没有消息了。
此时面对一众朝臣支支吾吾的模样,道君皇帝如何坐得住了?
弄不好,在这两股势力的夹击之下,他真有可能做了亡国之君。
眼见堂下的众人没有一个敢上前回话,道君皇帝呵斥道。
“高太尉,你立刻调集十万人马,即刻前往江南,务必将方腊叛贼拿下。”
高俅自知此时若是再推脱,惹得龙颜大怒之下,必然没有好果子吃。
当即上前一步,应声道。
“臣领命。”
既然禁军之中抽调不出十万人马出来,那他就从其他地方征调。
虽说北边有田虎王庆二人聚众作乱,但两人也只在西北一带活动,还没有危及到大宋的江山。
将防备二人的兵力撤回来,问题应该不大。
至于京东一带的宋江等人,虽然不知道里面到底是什么情况,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梁山并没有任何侵占州县的举动,其威胁甚至还不如田虎王庆二人。
心中有了计议,高俅自是退在一旁。
得到了高俅的答复,道君皇帝明显松了一口气。
想到童贯带领十万大军进入郓州境内,如今却半点消息也没有,道君皇帝还是有些担心。
便又问道。
“对于郓州之地一事,诸位如何看待?”
面对道君皇帝的这个问题,一众朝臣也是极为头疼。
要说郓州出大事了吧,前几次派遣大军进入郓州之地,那里不但没有什么叛乱,境内的良田房屋反而变多了起来。
要说郓州没有出事吧,派过去的人进入郓州之后,便没了消息,这一次更是离谱,连童贯率领十万大军进入郓州,也没了音讯。
对于童贯是否叛变一说,众人是绝对不会有所怀疑的。
毕竟童贯在朝廷之中,已经是身居枢密使要职的一品官员,他又是个太监,没有子嗣之下,又如何会冒着被杀头的风险犯上作乱呢?
至于这十万大军被梁山一伙人全部俘获这件事情,一众朝臣都没有想过。
毕竟,那可是十万大军啊!
就算这十万大军与梁山大军开战真的没了,一众朝臣相信,以童贯的手段,梁山也不会好过到哪里去。
只是这大军连续月余没有消息,倒是让他们摸不清到底是什么情况。
一时之间,这些人也不敢随意猜测,怕误导圣上之下,让圣上做出什么不利于朝廷的举动出来。
眼见无人答话,道君皇帝不客气道。
“怎么都成哑巴了?平日里你们不是挺能说的吗,怎么到了关键时候,一个个跟吃了哑药似的,都不吱声了?”
被道君皇帝一阵数落,丞相蔡京的脸面有点挂不住了。
他身为一朝的宰相,理应为圣上分忧解难。
如今任由道君皇帝在大殿之上破口大骂,而对郓州境内的事情毫无办法,这无异于在打他丞相的脸。
迟疑了片刻,蔡京这才谨慎开口道。
“如今之际,还是要想办法弄清楚郓州境内的情况才好,之前圣上派了石泉前往郓州担任知府,圣上可以让吏部派人去询问郓州境内的情况。”
前段时间,蔡京还收到了石泉送过来的书信。
既然石泉能将书信送出来,身为郓州知府的他,自然有责任将郓州境内的情况,如实上报给朝廷知晓。
经蔡京提及此事,道君皇帝倒是将此事给忘记了。
童贯是率领大军前去攻打梁山的,他派人召回童贯,一直都没有经过郓州府衙,而是直接命人将圣旨送到军中。
如今童贯不回消息,他大可以让郓州知府石泉去探听一番。
当下,道君皇帝取过纸笔,开始书写起来,只片刻功夫,一道圣旨便写好了,盖了官印,便差人送往郓州府衙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