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稳坐朝堂
等这位新任郓州知府醒过来的时候,他只觉得后背有些咯的疼。
迷迷糊糊之间,这位郓州知府喊道。
“给老爷我打一盆热水过来。”
话刚刚说完,一盆冷水直接浇在了这面容冷峻的汉子脸上。
汉子一个激灵,直接从地上坐了起来。
等看清周围的情况之后,冷峻汉子目光冷冷的说道。
“你是何人,居然敢绑架本官?”
戴宗坐在高堂之上,冷冷的看着面容冷峻的汉子,问道。
“你姓甚名谁,谁派你来的。”
那面容冷峻的汉子闻言,丝毫不予理会戴宗的问话,自顾自的说道。
“你可知道我是谁?我可是御笔亲封的郓州知府,胆敢绑架本官,难道你就不怕掉那袋吗?”
戴宗可没那么多时间跟他废话,见他不招,朝堂下的随从使了个眼色。
那随从会意,当即便抄起一根庭杖,朝着冷峻汉子走了过去。
那汉子原本还在挣扎,见到随从提着庭杖走过来,当即便软了下来。
“小人石泉,经丞相大人举荐,被封为郓州知府,这才刚来,便遇见大人您了。”
见他答话,戴宗点了点头,询问道。
“那马车之中的女子,是你何人?”
石泉闻言,脸上冷峻之意尽去,重新堆上了一副笑脸,谄媚道。
“那三人不过是小人纳的小妾而已,大人若是看上了,小的可以尽数送给大人,以供大人欢愉。”
戴宗只是冷冷的看着他,又问道。
“可有强迫?”
石泉没想到戴宗会如此问,有些忸怩的不敢答话,但见到随从持着庭杖又朝他走了过来,石泉忙说道。
“使了些小手段,不然他们如何肯死心塌地的跟着我了?”
戴宗冷冷看了他一眼,便转移话题问道。
“我现在让你写一封回信给丞相,就说你在郓州境内一切安好,你可愿意?”
石泉看了一眼站在他不远处的随从一眼,一脸无奈的点了点头。
得到了石泉的答复,戴宗招了招手,早有候在一旁的人,将笔墨纸砚送上。
石泉犹豫了一下,一脸尴尬道。
“大人,小的不会写字!”
石泉的这番话,倒是让戴宗愣了一下。
这郓州知府,可是掌管一州之地的大官,郓州大小事务都由他来处理,这人居然连字都不会写?
一瞬间,戴宗便明白过来了。
这石泉能当上郓州知府,恐怕花了不少银子打点蔡京吧。
不再纠结此事,戴宗叫来一个会写字的书生,这才对石泉说道。
“你说,他来写,只说你在郓州一切安好,朝中有什么需要你办的事情,尽管让他们吩咐便是。”
石泉依言,当即便念叨了起来。
来来回回修改了两三次,戴宗满意之后,这才派人将书信送往开封府。
等将石泉的事情处理完之后,戴宗便开始根据刘唐之前留下的东西,开始继续治理郓州。
因为郓州境内的百姓或多或少的给梁山送过粮食的原因,宋江便让戴宗免了郓州境内这一年的税赋。
戴宗原本以为,当一州的知府,应该是极为轻松的事情,可坐上这个位置之后,他这才发现,事情完全没有他想的那么轻松。
除了收取郓州境内的赋税之外,他还需要确保郓州境内的治安,传达一些宋江下发下来的政令……
诸多琐事堆积之下,戴宗从翻阅递交上来的公文开始,便没有停歇过。
偶尔抬起头来,想要放弃的时候,当初刘唐在大堂之上拿着刀准备抹自己脖子的一幕,便浮现在他眼前。
心中存了疑惑,有心想要弄清楚,刘唐当初为何会如此选择,戴宗便咬牙坚持了下来。
这郓州府衙以前是刘唐批阅公文到深夜,如今却变成了戴宗。
按照宋江以民为本的方针,戴宗倒也将郓州治理的井井有条。
除了郓州之外,郓州附近的兖州、徐州、齐州、濮州等地,均是这般景象。
临近年末,各地的百姓在梁山众人的指导下,田里的收成有了不小的提升,再加上梁山免除了这一年的赋税,各地百姓的脸上,都洋溢着喜庆的笑容。
又因为梁山兴建了不少大型的养殖场,这一年的猪鸭鱼肉等肉类的价格比任何一年都要便宜。
将粮食收获之后,这些人便开始大肆采办起年货来。
这一年,恐怕是他们在大宋生活这么多年以来,能够过的最为富足的一年。
梁山统治下的各地百姓正在欢天喜地,可朝廷那帮人却开始愁眉不展起来了。
半月之后,皇宫大殿之中。
道君皇帝拉着脸坐在龙椅上,看着大殿之下一众默不作声的朝臣,询问道。
“这都半个月的时间了,童将军怎么一点消息都没有?”
梁山将童贯率领的十万大军俘获,并没有放走一人,如今梁山的眼线,已经从当初的郓州地界,扩展到了周围其他地界。
是以朝廷大军战败的消息,还没有被传到朝廷中去。
面对道君皇帝的提问,蔡京想了想,上前一步说道。
“依老臣之见,这梁山匪寇并非寻常之辈,前几次派兵攻打梁山,都是无功而返,如今童将军率领十万大军围剿梁山,半个月都没有消息传来,想来是双方正处于焦灼状态,不便回信。”
经蔡京这么一说,道君皇帝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只是他脸上的愁云,并没有因此而散去。
沉吟了片刻,道君皇帝便说道。
“高太尉,既然童将军一时半会无法班师回朝,南方方腊的声势越来越大,只短短半个月的时间,便又占据了两州之地,若不加以遏制,恐怕真的会酿成大祸,眼下正值秋税征收之际,不如你亲率大军前往镇压,平定叛乱,也好将朝廷应得的税赋收缴上来。”
道君皇帝此言一出,满朝文武脸色都不怎么好看了。
之前这个问题就已经在朝堂上争论过来,朝廷并没有这么多的兵马可以调度。
童贯无法率军返回,朝廷哪里有多余的兵马让高俅带领,前往南方平定方腊的叛乱?
当下,户部尚书张商英站了出来,沉声道。
“圣上,此事不是已经商议过了么,等童将军剿灭了梁山匪寇,自然会率领大军前往南方,平定方腊叛乱。”
有了张商英带头,丞相蔡京也跟着附和道。
“圣上,如今到了年末,咱们又得向金辽缴纳税贡,虽说如今已经到了秋税征收之际,这钱粮也不可如此浪费,圣上稍安勿躁,且再等些时日,若是童将军再无法平定梁山贼寇,到时候圣上再下旨让高太尉平定方腊叛乱,也不会太晚。”
蔡京出言,自是有一群人跟着附和起来。
道君皇帝眼见一众朝臣都如此说,也只能作罢。
只是眼见南方方腊势力日渐强大,他心里总有一种不好的预感。
他哪里知道,童贯的十万大军,已经彻底被梁山给吃掉了,大宋朝廷对外宣称的八十万禁军,如今只剩下了七十万,除去那些吃空饷的名额,这七十万禁军,实际上恐怕连五十万都不到了。
再等些时日,等方腊发兵北上的时候,朝廷想要平定南方方腊叛乱,恐怕要从抵御金辽进犯的兵马之中调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