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他就是孙云佐?
1990年8月13日,农历七月初一,周一。
益结婚、出行、动土、祈福、安床……
忌搬新房、盖屋、安门……
孙云佐撕下昨天的日历纸,看着今天的新日历纸。
心情虽不像重生前那次18岁时的忐忑激动,但也满怀着对接下来生活的憧憬与希望。
“三小,吃饭了。”
屋外传来母亲的呼喊。
今天是他进美琉厂上班的第一天,母亲也是像记忆中的那样早早起床,亲手给他包了一大锅猪肉馅的肉蛋水饺。
逢年过节吃饺子,婚丧嫁娶吃饺子,出门远行吃饺子……
饺子,就是他们山东,或者整个北方民间传统习俗中,最具有特殊感情和殷切期盼的一种食物,也是一种文化。
“进了厂里要听领导和师傅们的话,见了人嘴巴甜一点,要是看人家抽烟,别忘了敬烟,一定要有眼色……”
趁着孙云佐吃饺子的时候,王翠芝在厨房里一边看锅,一边不忘继续絮叨着已经说了不知多少次的叮嘱。
“知道了妈。”
“放心吧妈。”
……孙云佐嘴里吃着饺子含糊着答应着,丝毫不觉得烦。
因为只有失去过,才知道有人在身边絮叨是一件多么温暖幸福的事。
“妈,我吃饱了。二姐也快回家了,剩下的饺子你们俩吃吧。”
看看时间已经过了7点,孙云佐抹了把嘴,进屋开始换衣服。
“别忘了打点摩丝,那样更精神点!”
听到外间的母亲连这都在操心,孙云佐心暖之余,也是颇感无奈。
“知道了,妈,我又不是小孩子……”
*******
淄博美术琉璃厂,也就是博山人口中的美琉厂,1988年刚被评为国家二级企业,是当时全国最大的琉璃生产厂家。
整个厂区,分为东西南北,外加双山总厂等六个厂区,下辖4处转运站,6处服务区,整个厂子在职员工近3000人。
加上退休职工,再加上区里乡镇的各种附属小厂,以及像王翠芝那样受照顾的职工遗孀……或直接,或间接靠美琉厂挣钱吃饭的博山人,少说也得有个几万人。
要知道,整个博山的户籍人口才三四十万人,且大半还都分散在城区外的各个乡镇。
所以那时美琉厂在整个博山的地位就可想而知了。
因此当孙云佐看到区委区政府的几辆小汽车,一大清早就停在总厂办公楼的门口时,他除了在心里感慨几声‘这时的领导真敬业,周一便这么早出来视察工作’外,倒也不觉得有什么意外。
……孙云佐既熟悉又陌生的来到总厂办公楼二楼。
站在挂着‘人事科’牌子的办公室前,孙云佐刚要敲门,就见办公室的门从里打开,小叔‘孙以海’急冲冲地从里面走出来了。
“三小来报道了?你的手续都办好了,我现在赶着要去开会,一会让小王带你们去设计楼报道……”孙以海回头朝办公室里交代一句后,便抱着几摞厚厚的档案袋,快步走向办公楼的楼梯。
“这是有什么大事要发生了?”孙云佐有些疑惑。
他记得未重生前,自己报道的那天没发生什么大事啊。
亲自送他们去设计楼的小叔,还颇为清闲的在那边说了大半天话,直到办公室的电话找过去才离开。
“或许是有什么变化吧。”孙云佐暗道。
他虽不懂‘蝴蝶翅膀’之类的事,但重生和系统这么离奇的事都遇到了,厂里临时出现点重要事情,又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
“孙云佐是吧?”
这时,一道颇有磁性的声音响起,伴随而来的,还有一只同样修长的手伸过来。
“我叫叶继科,今年刚从省美术学院毕业,也是和你一样第一天来报道的设计科内画组新人。”
“你好,我是孙云佐。”
看着眼前这名身材修长,皮肤白皙,戴着金丝眼镜更显温文尔雅的年轻人。
饶是对他后世的品性和为人都颇为了解,心中很是有些不耻的孙云佐,见到叶继科笑意盈盈的走过来伸手,还是忍不住对其暗暗称赞一声,“真是天生的伪君子。”
“听孙科长说,你是咱们博山美校毕业的?我记得博山美校是中专……那我应该比你大几岁吧?”
“嗯,叶哥上的美术学院是大专,年龄应该是比我大两岁。”孙云佐客气道,“以后都在内画组上班,我得多跟叶哥学习学习。”
伸手不打笑脸人,更何况,伪君子不像真小人,对付这种善于伪装的人,就得比他更会装才行。
“好说,咱们互相学习嘛。”
初见面的寒暄表演做完,转过身的叶继科,那双被金丝眼镜遮挡着的眼睛中闪过一抹不屑。
要不是这小子姓孙,往上翻几代,甚至能跟厂长孙以庭都攀上血缘关系,他这堂堂高等艺术院校毕业的大专生,会看上一个只学初级基础的美校中专生?
笑话!
……
大会议室里。
以总厂厂长‘孙以庭’为首的美琉厂中高层管理人员尽皆在座,还有以区委‘高敬民’为首的主要领导班子列席旁听。
在孙以庭谈及与日商谈判可能会遇到的种种困难时,高敬民立即作出了保证。
“现在讲的是经济挂帅。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区里都会协调着给你们谈判让路!”
“地皮不够我们给,交通不行我们就修……总之,以庭同志,你们大胆的去谈,只要能谈成了这笔外资,给咱们区里,甚至是市里的招商引资工作起个好头,不管是什么办法……只要是在纪律允许范围内,那就尽管放心大胆的去做。”
感受到高敬民投射过来的目光,孙以庭无奈的叹了口气。
“这还解释不清楚了……”
那有‘能耐’的小家伙虽是他本家不假,可真不是他授意的啊。
……半个多小时后,会议结束。
让财务科、综合办等中层留下,继续跟区里商议接下来谈判所需要的种种筹码,孙以庭则和高敬民等领导们,在人事科长孙以海的引领下走出了办公楼,去往同在总厂区的工艺品大楼。
整座工艺品大楼共五层,一到三层是对外展示区。
除了向来访人员展示美琉厂的各种精美琉璃工艺品外,每一层还都有专门的现场制作区,方便直观展示各种手工技艺。
至于第三层往上,则是美琉人称设计科,实际上已经改名为‘工艺美术研究所’的办公场地了。
“以庭同志,你本家那个小伙子,今天也报道上班了吧?”
听到高敬民的低声问询,孙以庭心里面无奈的直摇头。
但他面上却微笑开口道:“对,安排他去了内画组,也算是子承父业了。”
“嗯,他的父亲是叫孙以年是吧?”高敬民微微点头,“我知道他。71年,你们厂突击研究鸡油黄的生产配方时,就是以年同志来带头搞的吧?可惜,要不是为了复原失传配方,接触了太多三氧化二砷(俗称砒霜),以年同志也不会没过两年便英年早逝,留下了一家子孤儿寡母。”
“是。”孙以庭也点头轻声附和道,“所以这些年,厂里也都在力所能及的照顾他们家。”
“光力所能及可不行,像是这样的功臣后代,就算稍微破格一些也是人之常情嘛。毕竟做企业,也要……”高敬民突然一顿。
却是眼睛余光注意到三楼一处现场制作区里,此时正聚拢着二三十个人。
他侧头一看,发现这些人里不乏在省市都是赫赫有名的工艺品大师。
可现在这些工匠大师们,却是都在围观着一个正在聚精书写的年轻人。
“有意思。小徒弟反倒给老师傅们做起表演来了。”高敬民笑着向走在前面带路的孙以海问道,“那边的年轻人是谁?也是我们研究所的工艺设计师?”
孙以海扭头看了一眼,随即回答道:“他叫孙云佐,是今天刚来报道的新学徒,还不是设计师。”
“他就是孙云佐?”
闻言,高敬民和孙以庭的脚步一顿,尔后极有默契的转向那处现场制作区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