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军事

朱由榔:我不做亡国之君

第27章 再战南京

朱由榔:我不做亡国之君 何其喜 0 2025-03-16 20:12:17
网络小说网www.sw.kifor.cn,最快更新《朱由榔:我不做亡国之君》最新章节!

苏克萨哈只能改防守为进攻。

据探子来报,明军有两股人马已先行出发,朝南京杀气腾腾奔来。

这两股人马人数不多,仅两三千人,苏克萨哈打算先拿他们开刀。

永历十六年二月初的某一天,清军得到情报。

这两股人马已经到达了芜湖,距离南京约两百里。

苏克萨哈在遏必隆的催促下,派两万余人出击。

遏必隆不知道为何,竟然也随军出击。

很快,两队人马就在转角处相遇了。

尚之信和耿精忠本来就是先锋队,目的是负责是侦查和探索未知的领域。

这要求他们轻装上阵,机动能力要非常强,才能正常的完成工作。

所以,打仗不是他们的强项。

两人得知清军大军席卷而来,并没有跟他们硬碰硬。

两队人马只是简单地和清军打了个照面,就立即毫不犹豫带队后撤。

遏必隆哪里肯放过这些建功立业的机会,他下令追。

务必要把这两支队伍吃掉。

追到宁国府(今安徽宣城)的时候,遏必隆发现这两队人马不见了。

像水消失在水中一样,不见了。

他大惊,宣城距离芜湖一百多里,距离南京已有三百多里。

孤军深入,兵家大忌。

遏必隆后背开始冒冷汗,他想都没想,立即后撤。

想走,不留下点东西,你走得了吗?

尚之信和耿精忠两个小年轻在新公司的第一仗就被人揍得满地找牙。

虽然那是老板的问题,可他们不敢找老板麻烦。

上次就被苏克萨哈捶,这次被遏必隆追,早就一肚子火。

两人一合计,打算设个埋伏,找遏必隆要点利息。

看到遏必隆撤军,两人也没客气,立即追上去抽刀救砍。

遏必隆看到大军后面有尾巴,知道是这俩小伙子在搞鬼。

能当上顾命大臣的人可不是草包。

短暂的慌乱之后,他立即稳住军心。

身经百战的八旗子弟也不是吃干饭的,很快就反扑了上来。

两人也没打算跟他们纠缠,杀了百余人之后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搞得遏必隆追也不是,不追也不是。

追吧,万一前面又是一个大口袋,那他这条老命说不定就要交代在这。

不追的话,这俩小比崽子太可恨了。

气得他捶胸顿足,发誓下次要是抓到这俩小王八蛋,定把他们剥皮抽筋。

理智告诉他,这时候必须撤军。

很快,遏必隆就撤回了南京。

探子也传来消息,李来亨和刘体纯率领五万大军已从江西赶到了宣城,距南京三百多里。

李定国和白文选的军队也到达了湖州,距南京约四百里。

郑成功的水师一路马不停蹄,船不靠岸,也赶到了南通。

不出意外的话,这三支部队将会在十天左右赶到南京。

了解了明军的整体动向之后,遏必隆很识趣的退回南京,搞起了防守工作。

苏克萨哈看到碰了一鼻子灰的遏必隆,也没说什么。

人教人,教不会;得用事来教人,只有挨打了才知道疼。

遏必隆也很识趣地开始配合苏克萨哈一起部署防御工作。

经过几个月的部署,南京城早已是坚固无比,固若金汤。

而且,苏克萨哈也深知火器的威力,他在南京加固城垛,砌造炮台,添置火炮,严防死守。

这次他在城墙上部署了很多当时比较先进的“佛朗机炮”和“红夷大炮”。

他们俩都属于进口后再逆向研发的产品,各有优缺。

佛朗机炮轻便小巧,安全,机动性强,可灵活安装在战车上,船上。

它不怎么挑炮架,只要架上去就能惊天动地,炮火连天。

缺点就是射程不远,有效射程差不多就500米,在远攻上就不具备优势。

红夷大炮,起初是外国人卖给明朝官员的。

因为那时候来中国的欧洲人许多人的头发是红色的,因此被当时的中国人称之为“红毛夷”(主要是葡萄牙人和荷兰人)。

红夷大炮,是名副其实的重型火炮。

它炮长在3米左右,口径110-130毫米,重量在2吨以上。

有效射程达到1500米,最大射程到2.5公里。

缺点就是太笨重了,动不动就两三吨,机动性太差,只能做固定的攻城守城。

在整个明朝战争历史上,火炮在战争的占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这主要是当时社会经济十分繁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极为发达。

海外贸易也非常活跃,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处在萌芽时期,科技的进步出现了新的明显的转机。

所有这些新的进步的因素,为明代的兵器、火药发展提供了物质技术基础。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

大明一朝从老朱建国开始,边患严重,北方长期受到游牧民族的骚扰;东南沿海经常受到倭寇的侵扰。

这外部因素给明代火器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使明代军队火器的编制装备达到了冷兵器时代的顶峰。

崇祯六年(1633年)四月,孔有德和耿仲明(耿继茂他爹)率甲兵数万,轻舟百余,大炮火器无数投降后金。

孔有德原来曾投奔过孙元化,吴桥兵变之后,孔有德活捉了孙元化,自号都元帅。

孙元化忠于朝廷不愿称王,孔有德放他逃离登州,自己就收下了孙元化的部队。

孙元化是谁?

那可是大明火器方面专家中的专家。

他还是明清史上唯一一个雇佣外籍人士组成雇佣军的中国人。

他手下有一支30人左右葡萄牙老外组成的炮兵雇佣军。

唉,可惜这样的人才,最后被崇祯冤杀了。

孔有德投降后金,带去了后金急需的舰队、红夷大炮及匠人。

给后金来了一个技术革命。

此后对明朝的战争中,后金逐渐开始大量使用火器,直至一统天下。

反观明朝这边,除了郑成功水师上大规模装备了火器之外,其余人基本没有。

对于明军来说,这仗不好打。

永历十六年(1662年)二月下旬,明军三队人马终于浩浩荡荡地开到了南京。

人数不算多,跟上次没相差多少,二十余万人。

人多人少不重要,重要的是要看在什么人手里。

要不然楚云飞也不会大骂:就算是五万头猪,他们抓三天也抓不完!

来都来了,那就打呗。

冷兵器时代攻城无非也就老三样。

云梯,冲车,投石车轮番上阵。

城墙上的清军居高临下,只要明军一进攻。

远处的用红夷大炮招呼,近一点就用佛朗机炮伺候。

如果明军侥幸突破到城墙脚下,那还有弓箭等着他们。

南京之战打了近五个月,明军伤亡很大,南京城墙却迟迟攻不破。

远在福州的永历似乎早就预料到会有这种情况。

差不多了,该让他手里的这张王牌练练手了。

永历十六年八月,永历下令让吴三桂从广州出发,挥师北上,直奔南京。

并且让他全权负责此次南京之战的工作。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