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一章 急诊科什么时候富过?
送走王金梅没多久,周鑫满脸贱笑的凑到周始面前。
“我把申请报告帮你交上去了,主任让你去他办公室一趟。”
“噢,主任看完没说点什么?”
“没说什么,我看他板着一张脸,情绪似乎不怎么好,你可得多加小心呀。”
“知道了。”
周始走向主任办公室。
到了办公室门前,对着紧闭的大门敲了三下。
“请进。”
周始推门而入,面带微笑的看向刘新东。
“主任,我来了。”
“你可是给我出了一个好大的难题呀,过来坐下吧。”
刘新东拿着手中的申请报告晃了晃,脸上的神情有些纠结。
“这可马上就要年底了,我还想让科室有点节余,好给大家发发奖金呢,要是批了你这个申请报告,那咱们账上的那点结余可就要都没了。”
后面的话他就没多往下说了。
意思大家都能明白,账上没了结余,那年底想要发科室奖金肯定就不可能了。
这可是关系到急诊科上下几十口子的福利,所以刘新东不得不慎重一些。
而且真要批了这个申请,很有可能就会导致一些流言蜚语。
必定事关利益,肯定会有人在背后嚼舌根的,传一些乱七八糟的话。
搞不好的话,周始有可能成为科里的众矢之的。
刘新东不想让周始和同事的关系闹僵,所以更加觉得这个神情不太好批。
“咱科里的收入情况你也知道,大家累死累活的干了一年,要是科里一点奖金都不给,肯定会怨声载道的。”
周始愣了一下,之前还真是没考虑过这些问题。
现在一想,还真是自己疏忽了。
重生到这里之后,一门心思在寻找有意思的疑难杂症病人,倒是没怎么好好给科室里创收。
没错,就是创收这个词儿。
现在很多医院都有KPI考核,各个科室都定的有创收任务,一切都在向钱看。
别说医生的天职是救死扶伤。
救死扶伤的前提也得是能填饱肚子,让家人过得上好日子。
要是没法让家人过上好日子,让自己填饱肚子,那医生还有什么能力救死扶伤。
只要在合理范围内创收,都是没问题的。
就怕为了创收胡搞八搞,给病人进行过度检查,过度开药,过度治疗等等。
比如某有名医院的有名医生,就把没问题的病人说成是癌症,然后忽悠着病人做手术。
这就属于为了赚钱不择手段和目的了。
“主任,咱们急诊科一直都这么穷么?”
“你这说的叫什么话?咱们急诊科什么时候富过,富的流油的都是骨科,牙科,整形科什么的。”
“其实咱们也可以富的。”
“怎么富?”
刘新东两眼立马就亮了起来,目光死死的盯着周始。
真要有富起来的办法,那他肯定希望急诊科富可敌国!
只可惜他在急诊科当了十几年的主任,从来就没发现有任何富起来的办法。
反倒是因为急诊科,经常碰到危重症又没钱的病人,导致最后救了人又收不到钱,亏空都得自己科里填上。
就这么填啊填,一代代的急诊人填下来,都没能把坑给填上。
今年刘新东算是使出了神仙手段,才勉强让急诊科的账上没有亏空。
“有什么赚钱的办法你就赶紧说,只要不违反医院规章制度,不违反医德医风,咱们就可以试着做一做。”
“那当然是收病人啊,别的科靠给人看病之前咱们急诊也可以嘛。”
“???”
刘新东冒出一脑门问号。
别的科都有固定的收病人的渠道,想治疗哪一类型的病人,就专门在门诊收哪一类型的病人。
可急诊科呢?
病人就跟开盲盒一样,送来啥病人就治啥病人,根本没有一点选择的余地。
而且大多数都是感冒发烧拉肚子这类的小病,顶天就是挂点水,跟本没有创收的可能性。
“你具体给我说说,我没怎么想明白你的意思。”
“咱们也可以收病人嘛,从县医院收。”
“县医院?”
刘新东摸着下巴琢磨起来。
县医院的治疗能力是有限的,碰到一些稍微有些难度的病人,基本就治不了了。
这时候通常会让病人转去上级医院,也就是市里的三甲医院。
所以如果把县医院当成一个收病人的渠道,专门收某一个或者几个类型的病人,那完全是可以的。
“你这想法有点意思,可咱们是哪一类型的病人呢?”
“手术速度快,恢复期短,最好是术后一两天就能走的病人,这样可以提高病床周转率。”
听到这一番话,刘新东脑子里冒出了几种病症。
“你是说做肺结节切除?”
“可以算一个吧。”
肺结节切除并不是大手术,在身上切个小口,下个腔镜就能操作完成。
速度快的话,一天就能进行十来台手术。
甚至把医生团队培养起来的话,都可以像流水线一样进行手术。
如今许多专做某一类病症手术的医疗团队,都已经发展到了流水线程度。
“你这个想法挺有意思,不过我还得再跟下面的医院联系联系,看看有没有足够的病人群体来支撑。”
“其实什么病人都可以收,最主要是把咱们的医生团队带起来,咱们科里很多人的水平还是有些差的。”
“你这话是说在我心上,我也一直想提升一下大家的水平,不过有些人懒,有些人笨,所以一直都是得过且过。”
刘新东早就想把科内医生的水平都提上去了,可这不是他想就能办成的事。
要培养出一名优秀的医生,实在是太难太难了。
而且需要多方面各因素条件的配合。
只要有好的领路人,也有自身有足够的天赋,更需要自己能一直的钻研学习,最后需要的是机遇。
但凡少了哪一条,就难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医生。
许多天赋不足又很努力地医生,穷尽一生可能也只能够达到及格线,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而已。
而更多医生都是成了差不多先生,做什么都是差不多就行,最终在差不多中葬送了很多病人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