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这是孝道
自打丁盼儿被一碗素馅馄饨骗去了顺昌阁,丁静儿心里就有防备了。她可不嘴馋,也不贪财,只想平安度日,要引她上钩可没那么容易。
“女儿愚钝难当重任。”
顾惜兰笑了,看着她的眼许久都没说话,好像对这个答案早有所料。
丁静儿被盯得不自在了,悄悄垂下了眼。
顾惜兰这才道:“你帮着账房先生誊誊字也是好的。”
丁静儿头埋得更低了,她不说话只是咬着嘴唇,连气都没放进去一丝。
“昨天周大人把我喊去衙门坐了半日,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顾惜兰开始习惯这种沉默了,她不再盯着人,兀自说自己的话。
“说来话长,但长话短说也简单,就是打秋风。我听了真的很生气,知府张口我就必须答应吗?”
丁静儿在她眼神移开的下一瞬,偷偷瞧了一下眼色。这位继母出身不高,父亲去世后,她说话做事总带着一股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的蛮劲。这种不服管教的性格,万一跟知府这样能只手遮天的人物对着干……
顾惜兰看到丁静儿眉间迭起山峦,微微笑了一下,接道:“我昨天也没给周大人准话,他倒也肯宽限,让我今天再给回信也可以。静儿,我不妨跟你直说,我想跟他据理力争,我想要一个公道,我想问问他难道做官就能为所欲为吗?!”
语气一下比一下重,听起来居然有一种草莽造反的冲动。
丁静儿被吓出了一身冷汗,更被吓出了声:“母亲!我想,不是只有屈从和反抗两个极端可以选,您也可以试试……”
顾惜兰脸上不由爬上了笑意,但见丁静儿犹豫不决,神色也就凝滞了几分:“三姑娘,你好人做到底吧,说到底我除了辈分比你高其他都不如你,要是没人教我,我去了衙门就只会蛮干。”
丁静儿是个聪明人,自然知道顾惜兰要是闯了大祸,也会累及她的。如果不及时阻止,恐怕……
“不拒绝不反对,就耗着,也许周大人先着了急,可能会想别的法子。许多事耗着耗着,也就耗过去了。”
如此高声又快速说话的丁静儿可不多见,但顾惜兰满脑子想的却是,看来这丫头就是打算跟我耗着,耗到火烧眉毛了,我自然会找旁人替我做事,等人手凑够了,她就不发愁了。
丁静儿大概从记事起便是这性子,要比耐性,顾惜兰觉得自己没胜算。那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她先着急,先露出马脚。
至于说什么话能让丁静儿犯急,答案显而易见,只要顾惜兰表现得再冲动一点,只要让丁静儿觉得就快要殃及池鱼了,自然能逼得她开口。
想罢,顾惜兰紧紧握拳,用异常愤慨的语调问道:“可他要单独跟我谈,点头摇头必须选一个。你说说,身份真有这么重要吗?就因为他是知府,我就不得不低头吗?”
丁静儿往后坐了坐,她总觉得这位继母今天的表现很古怪,虽然有些绷不住,但最后的理智还在拼命告诫着她,稍安勿躁。
顾惜兰举起拳头,用力砸在案上,袖子一扫,茶碗应声落地,摔了个粉碎,怒道:“不行,我就不服这口气,我倒要看看我去说个‘不’字,难道还能让丁家有灭顶之灾不成!”
丁静儿原想静观其变的,但见她气冲冲夺步向外,丁静儿的情绪就不受控了,被顾惜兰的动作牵着,还未反应过来,便已伸手挡住了门:“母亲!知府大人是父母官,望文生义就该知道,百姓得像敬父母那般地敬知府。”
顾惜兰不屑地轻笑出声:“儿女对父母就必须言听计从?”
丁静儿看她这般表情,哪儿还会停下来多想一步,冲口便道:“这是孝道!”
顾惜兰神色瞬间松弛了下来,长长呼出一口气。随后,将起了褶皱的衣襟牵挺,道:“好!从今天起,你就去顺昌阁学着管账。”
闻言,丁静儿双眸圆睁,似乎意识到自己失算了。
刚要说些什么推诿此事,却见顾惜兰一摆手,拿她的话死死堵住了她的嘴:“这是孝道!”
丁静儿恍惚地咽了咽口水,呆立在原地,一时不知该如何是好。
顾惜兰的脑子可比她清醒多了,早替她想好了,忙吩咐:“坠儿,让秋菊回屋里把三姑娘的披风拿来,我们说话就得出门了。”
抱着披风等在屋外的李嬷嬷听了满耳,因为顾惜兰一句接一句说得实在果决,听得她原地怔住,竟连笑都给忘了。
直到顾惜兰憋着动静,一蹦一跳扑进怀里,李嬷嬷才反应过来,欣慰地拍了拍她的脑袋,悄声嗔了句:“这孩子!”
今日,载顾惜兰去顺昌阁的马车格外拥挤。除了被她套进来的丁静儿,李嬷嬷和坠儿也被叫了进来。
顾惜兰开门见山道:“我打算在顺昌阁附近租个铺子。”
李嬷嬷锁眉,表示不好办:“最近因为咱们家门口总是站满了人,挑货郎都往咱们这条街上来,附近的铺子更是水涨船高。”
“朝廷要推行新政……”顾惜兰张着嘴,回忆了半天,那日周宴青的官话都是怎么说的。等喝够了风,她终于是放弃了,“哎呀,我也不是很懂,只知道江城从今年开始缴税就不能用货品了,只能给钱。但有些人不肯,衙门那边又急着要兑钱,我觉得是个机会,就把价格往下压了压,从衙门里盘下了一些货。若按五成毛利的价格,我铺子里的东西大概只有市价的六成。顺昌阁热闹,咱们就在附近开铺子,不愁没人进去。”
听到这里,丁静儿有种想跳车的冲动。她明明不想问不想听更不想说,结果今天听了太多她不想知道的事,干脆用力把眼一闭,靠着窗装睡。
李嬷嬷问:“杂货铺?那得摆很多东西吧,铺子越大就越贵呀。”
顾惜兰几乎一夜没睡,心里的主意早有个七七八八了:“如果银子凑不过来,先短租两个月。”
李嬷嬷艰难地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