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空壳杂志社
第103章:空壳杂志社
大家听李承这么一说,都在胡乱的猜测,猜是花了五百万,一千万买下这个杂志社的。
李承看到他们的猜疑,然后摇了摇头说道:
“实话告诉你们,我一分钱都没花就买下了这个杂志社,这个杂志社是你们李大奎跟我打赌赌输了的,不过他不愿意履行赌约,只好把这个杂志首推给我。”
“所以,在我心里面这个杂志社一分不值,其实就算是在你们老板李大奎和李伟荣心里面,这个杂志社,也算不了什么。”
所有员工听后脸上一阵惊愕,他们还真没想到事情就是这个样子的。
心想这些人也太过分了吧,既然在他们这些有钱人的心中,这杂志是一文不值。
在场更是有人直接大骂道:
“他们李家这简直是欺人太甚,我不干了。”
李承并不以为然,只是淡淡的说了句:
“没关系,你不干的话可以直接走,尽管你是主动辞职的,但给你的补偿我绝对一分都不会少。”
说不干的这人离开后,李承又对其他员工说道:
“剩下的还有没有不想干的,如果不想干的可以马上走,要是没有的话你们就继续工作,虽然我觉得这里的工作也就那样,对了财务,你一会到我的办公室来一下。”
李承往前走去,坐在曾经李茂所做的老总办公室里面。
这办公室跟其他老总办公室相差不大。
房间里面乱七八糟的文件堆得老高,墙壁上则是挂满了各种奖状奖杯。
办公桌则是一些十分老旧的实木桌子,不免看出这办公桌至少有十年没有换过了。
不过这也说明纸媒正在一步步的走向衰落,现在是13年,纸媒行业还可以苟活几年,要是到了20年左右,随着互联网的崛起,这些纸媒行业必定会衰落。
所以想要继续活下去,那杂志社就必须有新的转型,至于如何转型,其实李承心里面早都已经计划好了的。
此前在上一世的时候他在想,自己要是当上老板以后会怎么怎么样,可如今他真正的做了杂志社的老板,他却没想过要去挽救这纸媒的命运。
毕竟就他一个人想要去挽救一个行业,这似乎有些自不量力。
更何况现在是互联网时代,他要是逆流而上的话,也只会摔得粉身碎骨。
况且就算他真的去做了,也没有多少人会感激他,所以他没有必要去做这样一个出力不讨好的事情,不如好好的来一场转型。
李承的想法还是要入大流,他此前所想的就是转型网上,在网上做娱乐报道。
所谓娱乐报道就是去做营销号,拿钱去捧新人,以他现在的身家随便捧几个人,那绝对是没有问题的。
就在李承正在幻想他宏伟蓝图时候,办公室的门突然响了。
李承应了一声以后,一个二十来岁的小姑娘有些胆怯的走了进来。
这是公司的财务,李承看到他后不免一阵皱眉,一般来说财务都是一些有经验的老手,可这小姑娘看上去最多也就二十来岁,她是如何担任这个位置的。
不过看到小姑娘怯生生的样子,他也没有再多说什么。
看到眼前这小姑娘他似乎看到了张丽洁在外面工作时候的样子,毕竟那些有经验的人都是从这些刚毕业的小年轻开始做起的。
所以其实每一个人都很难,尤其是在找工作的时候,所以李承决定不为难她,给这个小姑娘一个机会。
李承让她坐下后,便问道:
“你叫什么名字?在这个杂志社干了多久了?”
“老总,我叫蔡迎莹,来杂志社已经一年多了。”
“啥?你才来一年,那你来之前的那个财务去哪里了?”
“他回总公司了原来这个杂志社的财务都是由李总其他公司的财务兼职的,我来了以后才让我做的全职。”
李承无奈的摇了摇头,这杂志社还真不像话,连个财务都不是专业的,照这么说那他们的财务肯定有问题。
不过李承也不是想去想这么多,毕竟这杂志社他一分钱都没花,所以没必要去管那些事。
要知道这杂志社如果真那么好的话,那李伟荣怎会一分钱不花的就给它李承。
李承接过蔡迎莹地过来的财务表,然后仔细的看了起来所以说他对这些东西一点都不关心,可看到这些账务后他简直是越看越上火。
原来这个杂志社居然一直在赔钱,他李伟荣每年要扔两三百万进去,才能够达到平衡。
李承坐下才是彻彻底底的明白,为什么李伟荣会愿意拿出这个杂志社来作为交换条件。
李承继续看向工资表,然后惊讶的说道:
“啥?你们公司竟然有一百来人。”
刚刚他到公司来的时候看上那些员工最多也就十几个人而已,他完全不明白这一百多人是从哪里来的。
一旁的蔡迎莹低声的说道:
“是的,老总不过都是些关系户,要么是哪个局长的小姨子,要么是哪个部长的大舅子,虽然他们挂在公司可他们可以不用来上班,却能够照样的拿工资奖金。”
李承又仔细看了一下,这每个月光给他们开工资都得要差不多一百万。
这些可都是他李伟荣的关系户,跟它李承一点关系都没有,所以李承可以没有任何理由的开了,他们这样算下来,每个月至少可以节省八十多万。
这一年就可以省下上千万,照这么算的话,那这杂志社一年不是要赚个七八百万。
李承摇了摇头,觉得这似乎有些不可能,他可是做过编辑的,于是李承又查了一下这杂志社的收入,果然跟他想的一样,这里面大有问题所在。
李承发现这家杂志社绝大部分收入都是广告收入,虽然这很正常不过更让他惊讶的是这些投入广告的公司,老板都姓李。
也就是说这家杂志社全是靠着李伟荣养着的,如今李伟荣一走,那这家杂志社无疑就是个空壳。
可是此前李伟荣不是说这家杂志社是京港销量最大的杂志社吗?
而且不光是他,就连里面的员工也是这样说的。
李承感觉到很疑惑,于是问了一下蔡迎莹,这才搞清楚其中的猫腻。
原来这所谓的销量大是要把那些报纸之类的其他媒体除掉。
另外他们的定价也有问题,一般情况下他们定价会在二十块左右,可是市面上各大机关订这份杂志只需要十块,这简直就是半买半送。
而且这份杂志之所以能够进入到这么多家机关,也都是那些在拿着工资不工作的人在操作的。
要不是李伟荣养着这群人,估计这杂志的销量连现在的一半都达不到。
李承把这些情况弄清楚后,不免觉得一阵头疼,于是先让蔡迎莹出去了。
也就是说,如果这家杂志上没有李伟荣的话,什么也不是。
这么一说,这两叔子把这间杂志社扔给李承,就是抱着看他笑话的心态而给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