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红尘炼心 彼岸小成
孔祥继续开始跟着苦慈游历东荒。
说是游历,其实就是到处走走看看,苦慈显然懂得巩固根基的重要,一路上并没有教给孔祥神桥境界的经文,而是让他不停的修炼命泉境界。
苦慈甚至还想暂时封印孔祥的命泉,让他一味的开辟苦海,然后再以充沛的生命精气打破他的封印,重新踏入命泉境界。
若非在探查过孔祥的肉身莫名变得极度强大之后,苦慈还真想这么做。
不过就算如此,苦慈也没有放过孔祥,有时候直接带他往深山老林一走,把他全身的法力封印,让他以自身肉身与那些猛兽凶禽作对。
寻常的凡兽奈何不了孔祥,苦慈居然直接动用神足通,四处搜刮凶兽恶禽来让孔祥历练。
无法动用大道之术,只能用肉身打杀反抗,这让孔祥感觉苦不堪言,甚至质疑这样的方法真的有用吗?
但慢慢的,孔祥也开始理解苦慈的良苦用心。
每当他动用肉身硬扛那些凶兽恶禽之时,他全身的气血都在活跃,在他体内不停滚荡,甚至朝着体内原先极度细小的经脉冲刷而去,打开了一些小枷锁。
人体内有无穷奥秘,除了五大秘境之外,还有许许多多细小的枷锁,它们锁住了肉体的爆发。
每当踏足一个秘境之后,就会有大量的细小枷锁被打开,但总是有一些小小的枷锁藏在身体的最隐秘处,根本就难以找到。
就算打开了五大秘境,也难以打开这些细小的枷锁。
苦慈修炼金刚不坏神通大成,对于肉身之道可谓是熟稔无比,如今只是略微出手,就能让孔祥受用无穷。
打开细小的枷锁,就能让体内的爆发力量更为庞大,在日后突破之时,也能有更强的力量冲刷瓶颈。
而且这种机会都是在弱小的时候才有办法办到的。
若待到日后打开种种秘境,这些枷锁也会不断成长,到时候想再通过肉体气血冲刷来打开枷锁,那就不可太可能了。
“难怪人人都说良师一言顶过千年苦修,像这等修道隐秘,除了如兰陀寺这样的绝顶势力拥有之外,寻常经书是不会记载只字片语的。”
孔祥心中无限感慨,同样的两个天才,一个在大势力里面慢慢温养,一个在野外自由成长。
如果不出意外,必定是前者比后者更强。
因为前者在大势力里面能理解各种各样的修道隐秘,在初时或许会弱,但是修炼到后期之时就会如喷泉一般迅速喷发,这就是厚积薄发的道理。
而后者因为自由成长,不理解这种隐晦,只懂得一味的爆发自身潜力。
后者或许能很快修炼到一个大境界,但等到后面他的潜力爆发完了,根基又浅薄,那就只能终身停留在这个境界之中。
这样的道理虽然并不准确,但带有极大的正确性,也能最大程度保持一个势力的强者不断。
这一老一少一路历练,不是在高山老林里炼体,就是去巨大城池中炼心。
在城池之中,苦慈同样不允许孔祥动用法力,甚至会把他身上的所有丹药、灵药都收走,让他自己去填饱肚子。
而为了生计着想,孔祥就必须得去做一些苦力。
例如去帮人卸货,去砍柴挑水换钱,至于做些小生意则是痴心妄想。
做小生意的前提必须得去官府换取地契,就算想拿张席子沿街而铺,直接坐在席子上叫卖,也同样要去官府换证明。
这种事情,就算是城池中人都难以做到,他一个外来人又怎么能做到?
所以他只好去做那些不计较来人是谁的苦力活,不过他对此倒没什么不满,反而十分平淡。
“快点!你们这些懒骨头,若非掌柜的心地好,给你们一口饭吃,你们早就饿死了!还不快点搬!”
一个店小二面容凶恶的站在前面,手中还拿着一杆鞭子,时不时便朝着这些搬货的人身上来上一鞭。
被这人拿鞭子抽打,这些搬货的人也不敢反抗,毕竟他们还得养家糊口,只能默默忍受。
孔祥便是其中一员,他背着一袋袋大米,健步如飞的搬运,可看着面前一张张面带苦涩的面孔,他也只能轻叹一声。
“人生多艰难,一步一蹒跚。”孔祥步伐愈发加快,短短时间便一个人将大半的米面粮油搬完。
望着面带吃惊的店小二,他也只是微微一笑,拿上自己该领的钱财,随后转身就走,不再停留。
而在他苦海之中,无边海水正在浩浩翻腾,上百道神纹从海水之中缓缓上升,不断凝聚,最终在一枚铁球之上附着不停。
随着神纹的不断涌入,这枚铁球也开始逐渐变成一艘船的模样。
这艘船前尖后窄,船上还背负着一座大楼,微妙的气息在船身与楼身之上蔓延,平淡的柔和光辉缓缓释放,并没有其他宝物那般浩大的声势。
彼岸之船,初步筑成。
面对彼岸之船的铸成,孔祥并没有太过激动,就像是对此早有预料一般,他只是不断地将大因果术的经文篆刻在船身之上。
随着这些经文的篆刻,彼岸之船也开始多出了一种莫名的神韵,一根根透明的丝线凭空出现,最后俱是汇聚在船身之下。
这些丝线来的突然,更是稠密无比,如今仅仅是在船身之下出现,就给人一种誓死不休的感觉。
生生世世,世世生生,只要有一根丝线存在,那就永远无法摆脱。
“果然,大因果术的经文天生就能引动因果的力量,若是有一天,我的彼岸之船能经过因果而不动,那就能真正的驶向彼岸了。”
孔祥对此充满信心,随后他将手中钱财都送给了这些艰难人,随后便飘然离去。
如果没有他们,他也无法这么快的领悟出红尘之理,借此铸就彼岸之船。
彼岸之船是他想要的,而这些钱才是他们想要的,他得到了他想要的,他们也得到了他们想要的,可谓是两不相欠,各自安好。
孔祥又重新找到了苦慈,苦慈现在就像是一个普通的老僧人一般,正面容慈和的给面前众人讲佛。
哪怕孔祥来了,苦慈也依旧在不停讲述,直至所有人都走了,他才对着孔祥微微点头。
苦慈也没问孔祥获得了什么,而是就这样自顾自的带着他走了。
来时轻轻,去时飘飘,不带一物,只有赠予。